姚 伟
(河南省社旗县陌陂镇卫生院,河南 南阳 473315)
肩周炎又叫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疾病。此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患者肩关节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腱等组织出现非特异性炎症反应[1]。此病患者可出现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肩周炎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就会严重影响其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还可导致其三角肌发生萎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是一种具有镇痛、抗炎、解热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尪痹胶囊是一种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作用的中成药。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用尪痹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2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河南省社旗县陌陂镇卫生院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这些患者均存在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其中,排除肩关节出现骨质增生及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排除对尪痹胶囊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过敏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60例患者分为尪痹胶囊组、双氯芬酸钠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在尪痹胶囊组患者中,有男7例(占35%),女13例(占65%);其平均年龄为(53.47±5.64)岁,其平均病程为(5.34±1.38)年;其中,有轻度肩周炎患者4例(占20%),有中度肩周炎患者13例(占65%),有重度肩周炎患者3例(占15%)。在双氯芬酸钠组患者中,有男6例(占30%),女14例(占70%);其平均年龄为(54.34±5.52)岁,其平均病程为(5.19±1.26)年;其中,有轻度肩周炎患者5例(占25%),有中度肩周炎患者11例(占55%),有重度肩周炎患者4例(占20%)。在联合用药组患者中,有男8例(占40%),女12例(占60%);其平均年龄为(53.76±5.71)岁,其平均病程为(5.51±1.43)年;其中,有轻度肩周炎患者3例(占15%),有中度肩周炎患者15例(占75%),有重度肩周炎患者2例(占10%)。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用尪痹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联合用药组患者进行治疗。尪痹胶囊的用法是:口服,5粒/次,3次/d,连续用药14 d。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用法是:口服,0.1 g/次,1次/d,连续用药14 d。用尪痹胶囊对尪痹胶囊组患者进行治疗,尪痹胶囊的用法同上。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双氯芬酸钠组患者进行治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用法同上。嘱三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多喝水,保持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显效:治疗14 d后,患者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基本消失,其肩关节的功能明显改善。好转:治疗14 d后,患者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减轻,其肩关节的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14 d后,患者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未减轻,其肩关节的功能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4 d后,尪痹胶囊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无效、好转和显效的患者分别有6例(占30%)、7例(占35%)和7例(占3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14/20);双氯芬酸钠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无效、好转和显效的患者分别有5例(占25%)、7例(占35%)和8例(占40%),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15/20);联合用药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无效、好转和显效的患者分别有1例(占5%)、6例(占30%)和13例(占65%),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9/20)。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尪痹胶囊组患者与双氯芬酸钠组患者,P<0.05。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现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且其上述症状在受凉后会进一步加重。此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是临床上治疗肩周炎的常用药。此药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镇痛、抗炎、解热等作用,可显著减轻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的症状。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痛痹”、“尪痹”的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气肾气不足,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而发病[2]。中医主张从祛风、活血、除湿等方面着手治疗此病。尪痹胶囊是由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生地黄、熟地黄、续断、制附子、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角刺、羊骨、白芍、制狗脊、知母、伸筋草、红花等。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祛风散寒、滋阴清热、活血通络之功[3]。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尪痹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肩周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显著减轻患者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改善其肩关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