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合作困境及对策

2018-04-12 07:30姜秀敏梁译文
关键词:缅甸倡议一带

姜秀敏,梁译文

(大连海事大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一带一路”逐渐上升为国家级顶层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本年度重点工作。缅甸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节点之一,地缘位置十分重要。中缅关系前景如何,事关“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

一、缅甸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一)地缘政治地位重要

缅甸是东南亚中小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面毗邻中国,西北方向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南方向接壤泰国与老挝,同时又拥有印度洋出海口,周边大国纵横,地缘政治关系十分复杂,自古便是战略必争之地。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缅甸的地缘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它是从中国腹地绕过马六甲海峡直接通往印度洋的唯一陆上通道,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同时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我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一带一路”整体规划里,缅甸的位置至关重要,它是一个无可代替的关键节点。我国从国外进口的大量原油主要依赖马六甲航线,但中缅油气管道现已投入使用,不仅减少了我国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而且降低了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加强中缅合作需要缅甸更有效地发挥其在东南亚和印度洋之间的连接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让缅甸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也将使缅甸的地区影响力得到提升。

(二)资源优势明显

缅甸的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其森林覆盖率达到50%左右。缅甸的柚木储量占世界柚木储量的60%,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来自缅甸。缅甸的矿产资源也十分充裕,石油更是缅甸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在缅甸内陆,湖泊数量繁多,国内河流密布,支流遍及全国。根据相关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的测量,缅甸储蓄水力的装机容量高达1800万kW,水利资源具有不容忽视的发展潜力。缅甸的海岸线也很漫长,渔业资源丰富。同时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总人口超过5000万人,城市人口密度在东南亚国家中位列第二。

缅甸的市场潜力巨大,但资源的开发、加工以及利用等方面比较落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地,缅甸可以借此机会来筹集资金,吸引外商投资,从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方面,随着中国在缅甸投资和建立各类设施,缅甸丰富的资源将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不仅能降低缅甸的失业率,提高缅甸的人均收入,同时也将极大地解决中国富余的生产力和劳动力,使双方实现共赢。

二、缅甸各界对“一带一路”的社会和政治认知

(一)缅甸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态度

1.吴登盛政府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首次提出以来就受到吴登盛政府的欢迎。吴登盛在2014年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表示,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为本地区乃至世界带来和平、稳定与发展[1]。在吴登盛访华期间,他也表示出缅甸欢迎中国倡导建立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倡议这两项雄伟计划的看法。缅甸联邦议会民族院的上届议员和若开民族党主席埃貌也认为,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是互利共赢的好举措,能够给周边国家带来发展与繁荣,并看好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投行,认为其在促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了地区的发展和稳定[1]。总体来看,吴登盛政府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是持积极态度的。

2.缅甸新政府

2015年11月8日,缅甸举行大选,民盟主席昂山素季率领民盟赢得大选,但由于缅甸宪法的规定,昂山素季未能出任总统一职,最终由其得力助手吴廷觉出任。昂山素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达了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赞赏,并期望中缅两国能实现共赢。2017年4月吴廷觉在访华期间显现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态度并且赞赏这一倡议,同时表示缅甸正在研究如何加入“一带一路”。自缅甸新政府上台以来,他们迫切希望发展缅甸的方方面面来提升缅甸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而“一带一路”倡议正好符合它的诉求,由此可见缅甸新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

(二)缅甸民众持谨慎态度

随着民盟在大选中获胜,缅甸也开始了自身的政治转型。缅甸在盼望从“一带一路”中得到发展新机会的同时,又担心会加重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因此,缅甸国内的大部分民众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谨慎的态度。虽然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但是仍然有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怀疑态度,还有很多对于该倡议的误解和偏见亟待中国解决。

总体上看,缅甸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持积极态度,但是无论是缅甸政府还是缅甸民众都对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还存在一些顾虑,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图还心存疑虑,所以对一些中缅合作项目并不友好。“一带一路”倡议刚刚提出之时,常常被缅甸各界人士探讨,而媒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也较多。但是随着一些中缅合作项目的失利以及缅甸对中国的误解,缅甸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量明显减少,这样的情况也导致现在缅甸民众对该倡议的了解并不深入。在决定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之前,缅甸认为需要了解中国真正的战略意图。一些缅甸国内的专家提出中国在缅甸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目的是想获得印度洋出海口,这让缅甸在对待该倡议时更加谨慎。

总之,目前缅甸民众在对待“一带一路”倡议上呈现出较为谨慎的态度,中国应该在缅甸加大对“一带一路”的宣传力度,让缅甸民众充分了解“一带一路”以及中国的战略意图,尽可能降低缅甸民众对中国的误解程度。

三、中缅合作面临的困境

(一)“民地武”问题

缅甸有130多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再加上在殖民地时期英国对各个民族分开治理,使得这些民族间的冲突长期不断。缅甸于1948年取得独立后,中央政府和各个民族在对双方所达成的协议的理解以及相关问题上发生激烈争执,使得双方间的武装冲突持续长达数十年。1989年到1996年的7年时间里,军政府和17个主要民族组织达成了停火协议,但这只是让双方暂时妥协的产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缅甸军政府与克钦独立军之间多年来一直存在冲突,双方于1994年起曾停火长达17年,但却于2011年6月再次爆发冲突。2017年1月,克钦独立军与缅甸北部地区政府军之间的冲突已经达到白热化的地步,缅甸的“民地武”问题日益严重,对缅甸国内的政治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胁。尤其是西方势力也企图介入缅北问题,促使缅甸内战国际化,使缅甸内部问题成为地缘政治热点问题。缅甸一旦成为大国博弈场,势必引发地区的动乱和危险,滞后“一带一路”的实施进程,也会影响整体的国家安全。

由于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处于关键节点位置,所以“民地武”问题势必给中缅合作带来一定的实际影响。如果“民地武”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严重阻碍经济繁荣并且不利于各国间的合作,进而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中缅双方在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期间举行了会谈,吴廷觉表示希望中方能够帮助缅甸解决缅北问题,从而促进地区合作与发展。中国希望周边和平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然而缅甸“民地武”问题不断发酵,不仅给中缅关系的发展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也给中缅之间的众多合作项目带来挑战,双方关系的发展和今后的合作将面对更多不确定的因素。

(二)“中国威胁论”的现实影响

近年来,中缅两国开展了水电、矿产和高铁等多个合作项目,但合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西方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和国力增强深感忧虑,担心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事务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制造传播“中国威胁论”,旨在遏制中国成为亚洲实际上的中心国家。

“中国威胁论”现在被较为广泛地传播,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第一,它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国家在全球交往中的形象,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它代表着国家的整体形象。良好的国家形象会让其他国家对这个国家产生良好的信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威胁论”的不断发酵,十分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正常交往。西方国家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宣扬“中国威胁论”,让缅甸民众对中国产生误解,以致中缅合作项目受到限制,滞后了“一带一路”在缅甸的正常推进。第二,它影响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中国威胁论”不仅影响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正常交往,更影响了区域间的合作,直接制约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部分邻国已经对中国有了防备之心,甚至一些长期友好的国家也开始对中国产生怀疑。第三,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一些在华投资的企业和国家对于与中国合作产生疑虑并出现了撤资现象。中国企业在缅甸的投资项目也受到了影响,密松水电站项目的搁置即受此影响。

(三)缅甸外交政策的转变

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经济上的快速崛起,中缅两国间的经贸往来逐渐增多。截至2016年7月底,中国(含香港地区)对缅甸协议投资总额约254亿美元,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近40%,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对缅投资额之和的约3.5倍[3]。中国还是缅甸最大的外贸伙伴国和最大的出口对象国,中缅贸易额占缅甸外贸总额的30%以上。缅甸不希望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甚至是国家安全都要依赖中国,开始转向大国平衡外交。

1988年军政府执政以来,缅甸受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打压,所以它试图让自身与中国的关系友好起来。随着缅甸国内政权的稳定,其也逐渐开始调整与周遭各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而这些国家也在试图改善与缅甸的关系,它们迫切希望通过增进与缅甸的友好关系来扼制中国对缅甸的各方面影响,以扼制中国在南亚、东南亚的影响。

缅甸在继续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开始与周边国家交好并且尽力提升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印度、日本甚至美国等国家也都迫切希望改变与缅甸的关系现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缅甸都是一个受益者。当前,美国放松了对缅甸的政治、经济制裁,印度加强了与缅甸的经贸合作,缅甸正借助国际多边力量来平衡对中国的依赖,并力求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四)美印对缅战略调整

1.美国对缅战略调整

近年来,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方向可以表述为全球收缩、亚洲充实、东南亚扩张。早在2011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就提出,“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4]。美国希望让缅甸作为一个突破口,从而实现其在亚洲的重大外交突破。

美国对于缅甸的政策转变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层面。从政治层面来看,美国在1990年时召回驻缅大使,两国的外交关系下降为半外交关系;同年,美国两院审议批准了制裁缅甸的法案;2003年“5·30”事件和2007年“袈裟革命”发生后,小布什政府更进一步加大了对缅甸在政治方面的打压;2009年奥巴马执政以后,美国对缅甸的态度开始由“制裁”向“务实接触”转变,但还没有彻底放弃对其的政治制裁;2011年希拉里到访缅甸象征着美国正在逐步中止对缅甸的政治制裁;一年后的7月,两国间的外交正式恢复正常,双方重新互派大使,美缅关系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从经济层面来看,首先是签订赦免令,不再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对缅甸的评定和帮扶;其次是宣布不再禁止对缅甸进行投资,2016年10月,美国正式废除对缅甸的经济制裁,这对缅甸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更是缅甸缓和与美关系的主要诉求之一。

综上所述,美国对缅甸的政策转型以逐步恢复外交关系为起点,然后逐步解除经济制裁并加大对缅的投资渗透,全面推进三个方向来改善与缅甸的关系。虽然川普上台后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尚未明朗,但从美中关系发展趋势可以判断出,美国要进一步阻挠中国的发展,势必会通过扶植昂山素季代表的民主派来谋求对缅关系的主导权,从而进一步提升与缅甸的外交关系。

2.印度对缅战略调整

印度在1988年缅甸军政府执政后对缅甸采取“孤立”政策,坚决反对并镇压缅甸学生的示威运动并且支持以昂山素季为代表的“8888民主运动”,试图在反缅甸军政府派别之间进行斡旋,推动昂山素季等人组建临时政府,并承诺一旦建立政权就给予外交承认[5]。除此之外,印度还和西方列强联合“孤立”缅甸军政府。印度的种种行为让印缅关系一度陷入僵局。印度的国际地位在冷战结束后开始下降,而且周围各方面环境的变化都将对印度产生不良影响。印度的领导者开始思考,如果想要切合自身利益,还能否继续对缅甸采取“孤立”外交政策。1993年印度开始采取“建设性接触”的态度,试图改变与缅甸的关系,并得到缅甸军政府的积极响应。这之后,印缅两国的关系逐渐得到改善,双方也开展了更多的经贸项目合作。21世纪开始,随着印缅两国军事高层互访的实现,印缅关系也开始走向全面合作,缅甸前军政府最高领导人丹瑞大将于2004年和2010年两次访问印度,印度总统阿卜杜尔·卡拉姆也于2006年访问了缅甸。2011年,吴登盛抵达印度,开启访缅之旅,更是将印缅关系推向了又一个高潮。2012年5月27日,曼莫汉·辛格开启了三天的访缅日程。这次访问为印缅关系的发展方向定了基调,印缅关系进入一个互联互通的新阶段。

目前印缅两国正在规划建设印缅跨国铁路网络,积极推进加拉丹综合过境运输项目以及印缅直飞航线运输通道等多个合作项目。为了提高双边的经贸合作水准,印缅两国成立了边境贸易委员会,两国还确立了边境安全信息共享、联合巡逻管理机制来更好地打击跨国犯罪活动,为两国提供更为安全的合作环境。印缅双方间的互联互通已涉及交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缅甸的战略调整,印度不仅希望能扩大双方的经贸交流进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更希望能够平衡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

四、中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的可行性分析

(一)历史渊源

综观历史,中缅两国交好具有深厚的政治和社会基础。1950年6月8日,中国和缅甸两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建立外交关系,缅甸也成为最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对缅甸进行了访问,并通过此次会面与缅甸的各方面都建立了密切联系;紧接着在12月,时任缅甸总理的吴努首次来访中国,这也让中缅双方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联系。1956年,吴努再次访华,两国通过和平洽谈的方式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并于10月1日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中缅关系变得更加密切。1962年,吴奈温发动政变上台,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缅两国的关系一度陷入僵局。尤其是1967年6月发生的大规模镇压华人华侨和杀害中国援缅专家、冲击中国大使馆的事件[6],更使中缅两国本来就紧张的关系急速降温,陷入僵局,中缅双方互相撤回大使,中国也中止了对缅甸的支援。1971年吴奈温访华,他在会见毛主席时表达了对当年“打压事件”的惋惜之情,中缅关系出现转机。自此之后,中缅双方的关系持续提升并得到多方位的发展。1996年1月,丹瑞首次以“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主席的身份访问中国。2000年6月,“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上将在中缅建交50周年之际访华,两国签订了一份文件——《中缅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文件的联合声明》[7]。缅甸新总统吴廷觉于2016年3月30日宣誓就职后,我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就应邀对缅甸进行访问,可见双方具有较高的政治互信度。2016年8月17日至21日,昂山素季访问中国,得到中方的隆重接待。此次访问意味着中缅关系将继续向明朗方向发展。

总之,缅甸是毛主席时代为中国经营下来的战略资产,中缅战略合作具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基础。

(二)符合双方利益需求

中国是缅甸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我国和缅甸开展双边经贸合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符合缅甸的利益需求

历史上英国前后发动三次战争进而使缅甸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85年到1948年的63年里,缅甸饱受西方列强的压迫。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对缅甸采取制裁政策,缅甸国内经济发展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正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如今的缅甸发展较为落后。但缅甸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能够给缅甸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对其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能够造福缅甸及其民众;同时缅甸迫切希望利用本国资源来发展经济,这给中缅合作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2.符合中国的利益需求

一方面,缅甸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可以借助缅甸进入印度洋,成为冲出西方国家战略封锁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缅甸北部、东北部与我国西藏、云南接界,缅甸的发展以及中缅关系的发展关乎我国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操作性,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将对中缅合作升级以及打造新时期中缅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三)美国新政府对缅政策不明朗

美国从2011年11月开始调整对缅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和新设想,并提出将加大对缅甸的直接援助,以影响缅甸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发展。这体现了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方向。但自川普上台以来,美国对缅甸的外交政策还不明朗,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据缅甸《七日新闻》网站报道,居住在美国的缅甸人称,川普不会像奥巴马那样重视与缅甸的交往,担忧美国可能会减少对缅甸的投资。川普的大部分注意力在美国国内,所以部分缅甸人并不看好今后美国和缅甸关系的走向。中国应该利用这个难得的战略空窗期,积极布局,一揽子解决“民地武”问题,永除西方势力介入的后患。

五、推进中缅战略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民间文化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更加重视与缅甸的经贸往来,却忽视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国与缅甸合作的原油管道、密松水电站建设等项目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别有用心的反华媒体的炒作,导致缅甸民众的误解。因此,在推进中缅经贸合作的同时,要渐进性地构建学校、医疗、扶贫、农业等各方面的“软性基础设施”,加强中缅民间文化交流,加强双方互信和了解,积极建设“软权力”。加强中缅文化交流合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1.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教育和人才培养是“软性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对缅甸的语言、文化、宗教和其他基本形势的学习,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教育和学习是双向的,中缅可以互派学生进行定期的文化交流,或者互派学者进行定期的学术访问。中方还可以针对缅甸的学校、医院进行投资,帮助缅甸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

2.继续推进中缅文艺活动交流

中缅两国的文艺交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新中国成立后,两国的文艺互动更加频繁。通过两国间的文艺活动交流,可以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逐步消除两国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不必要冲突。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国际日,组织大型民间活动,促进双方的民间交往。

3.加强两国旅游业的交流合作

推进两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强化区域间旅游业的交流合作,从而推动两国的政治交流和经济交流,逐渐消除偏见和误解,提高两国人民的互信度。中缅两国的旅游资源各有各的特点,同时双方的旅游资源又都很富饶,两国进行旅游方面的项目合作条件充分、前景广阔,两国可以携手打造中缅旅游业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二)加速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了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以及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的构想。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访问印度期间提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倡议,得到了这三个国家的积极响应。而此倡议对于进一步发展孟中印缅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亚洲各国间的互联互通体系都有着重大价值。

缅甸的天然气、石油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印度矿产资源丰富,孟加拉国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还有大量的石油资源未被开采,而中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投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样的优势互补不仅为中缅合作,更为孟中印缅四国合作提供了契机。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一美好蓝图的实现有一定难度。过去,由于各国的互动性不是很强以及其他一系列因素,这个区域的经济合作蓝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但是目前的形势比较乐观。一方面,民盟领导缅甸的新政府,缅甸开始了由军政府独裁到民主政治的转型,国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实施,中国在如何有效进行区域经贸合作方面有了更丰富的实战经验,这对于加速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三)关注缅甸民生和社会问题

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要充分考虑缅甸的各方利益,绝不能忽视相关地区的民生和社会问题,绝不能牺牲当地民众的利益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于2013年7月到8月组织了关于“中国对缅投资与援助”的问卷调査。在“你认为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和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上,65人认为主要是“为了开发缅甸的资源”,占总调查人数的75.5%;19人认为“既想开发缅甸的资源也想帮助缅甸的经济发展”;仅有2人认为“主要是帮助缅甸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很多缅甸民众认为中国对缅甸提供各项帮助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是通过多项帮扶来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一些反华媒体恰恰抓住这点大做文章,制造缅甸民众对于中国的误解。所以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中缅合作的进程中,应该更加关注缅甸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注重民众利益的实现,逐步消除其对中国的误解。

(四)制定缅甸和解路线图

一个国家的和平稳定是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缅甸的“民地武”问题由来已久,这也是缅甸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缅甸形势十分复杂,国内政局不稳,美、日、英、印等国际势力也在伺机参与。对中国来说,缅甸的地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民地武”问题在西方势力主导下解决,缅甸极有可能挟美日自重,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西南桥头堡。缅甸北部地区与中国接近,缅北民众具有“亲华基因”,掸邦的四大特区武装组织的领导层关键人物都是华人,中国具备左右缅甸政局的强大力量,所以,理应利用天赐良机,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大国影响力来促成各方和平协议的达成,尽快组织缅甸各方势力制定出缅甸和解路线图,为缅北“民地武”构建联合政府机制、联合议会机制,联合指挥军队。缅甸政府应该积极与各少数民族进行洽谈,从而平衡各方势力,确保缅甸问题和平解决,权力结构形成新格局,实现多赢目标。

(五)发挥缅甸华人华侨的桥梁作用

中缅两国历来交往甚密,据商务部统计,目前缅甸华人华侨及其后裔的总人数为250万人。虽然华人华侨的力量有限,但是它依然成为顺利推进“一带一路”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认为缅甸华人华侨的作用可以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1.政治方面

华人华侨有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具有较强的凝聚力。随着缅甸开始自身的政治转型,华人合理的政治权利势必会得到相应保证,华人团体的活动也会变得越来越活跃。中国应该主动增强与缅甸华人团体的往来,为其成长提供相应的帮扶,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这些政治社团、政治利益集团的理解和支持。这会为中国争取到更多的政治资源,也能为缅甸更详尽地了解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有效的渠道。

2.经济方面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对缅投资之前,应该虚心听取缅甸华人华侨的建议,了解缅甸的市场行情,减少因经验不足以及“文化障碍”等造成的失败。同时,缅甸的华人华侨团体可以给中国企业引荐效益稳定且风险小的项目。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缅甸立足,也有利于缅甸搭上“一带一路”的便车来发展本国经济。

3.文化方面

缅甸开始民主转型之后,各方的社会舆论对中国都十分不利,再加上“中国威胁论”的不断发酵,使得缅甸民众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产生怀疑,也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保守态度。此时,缅甸华人华侨应该发挥其在中国与缅甸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各种媒介来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缅甸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增强两国人民的互信,从而顺利推动中缅两国的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综上所述,中缅关系的发展事关“一带一路”的实施,缅甸内外局势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变化给双方合作带来不确定性。中国应高度关注缅甸民生和社会问题来提高政治互信,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来消除误解,尽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中国的主导下解决“民地武”问题,打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标杆,从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

[1]李晨阳,宋少军.缅甸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反应[J].南洋问题研究,2016(4):23.

[2]苏晓晖.缅甸“民地武”问题对中缅关系的影响[J].当代世界,2013(4):49.

[3]宋清润.中国是缅甸发展与和平的有力支持[N].文汇报,2016-08-17(6).

[4]希拉里:未来十年美国外交方略的太平洋世纪[EB/OL].(2011-10-17)[2017-12-08].https://news.qq.com/a/20111017/000502.htm?PC.

[5]李昕.从“孤立”到“互联互通”:印度对缅甸外交演变[J].东南亚研究,2014(1):48.

[6]贺圣达.中缅关系60年: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J].东南亚纵横,2010(11):15.

[7]刘务.缅甸外交政策的新调整:从对华友好到大国平衡外交[J].东南亚研究,2007(2):47.

猜你喜欢
缅甸倡议一带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缅甸记忆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