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军, 莫 鸣, 徐冬梅
(江苏省荣军医院 药剂科, 江苏 无锡, 214035)
缺血性脑卒中是多因素、多机制、多环节恶性级联过程的结果,并且其发病率具有年轻化趋势,因此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尤为重要。血压、血脂、血糖等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且这些因素是可干预的[1-2]。在众多因素中,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最强,血压控制不佳是脑卒中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血压管理应贯穿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始终[3]。治疗时要改善脑供血,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要防止神经损伤。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等作用,一方面通过抗血栓以及调节血脂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辅助降低血压,从而改善脑供血; 另一方面通过抗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而改善神经功能。本研究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 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1.1±6.8)岁,平均病程(13.56±7.56)月; 合并高血压35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脂29例,合并冠心病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 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70.3±7.2)岁,平均病程(12.95±8.17)月; 合并高血压36例,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高血脂30例,合并冠心病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 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 ② 经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 ③ 年龄60~80岁; ④ 无精神病性质的抑郁或焦虑病史,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并配合治疗。排除标准: ① 脑出血以及有出血倾向患者; ② 存在意识障碍不能配合者; ③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④ 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⑤ 合并脑肿瘤或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患者。
2组患者均给予调脂稳定斑块、降压、降糖、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片(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27963, 生产批号: 141109; 规格: 每片含总黄酮醇苷9.6 mg、萜类内酯2.4 mg)2片,口服3次/d。连续用药90 d。
① 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 病残程度0级; 显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 病残程度1~3级; 好转: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无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8%; 恶化: 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②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③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④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⑤ 观察2组患者凝血、纤溶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临床疗效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 其中痊愈12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 其中痊愈7例,显效10例,好转14例,无效9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 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治疗前,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 而观察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组舒张压均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Hg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组患者治疗前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后都显著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ADL评分比较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且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 治疗后,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略高于对照组(P>0.05), 而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治疗后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凝血、纤溶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观察组用药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皮疹1例,头晕头痛2例,转氨酶升高1例; 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皮疹2例,头晕头痛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要从多方面考虑,逐步改善脑卒中后遗症,降低其复发率。银杏叶提取物组分多样化,治疗过程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正与之契合。银杏叶提取物以黄酮类和萜内酯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血栓、抗炎、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和保护神经细胞等作用,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优于单用氯吡格雷。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 ADL评分也都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血液高黏滞状态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有的发病基础,并且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尽管不同个体程度有所差异,但及时有效的干预能使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提高[4]。
本研究选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为观察指标。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效果优于对照组,与
董维森等[5]研究结果相似。在众多因素中,血压水平是脑卒中发病和复发的关键因素,尤其收缩压对脑卒中的影响更为显著,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6]。观察组联合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后,血压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收缩压改善更显著; 其降压作用与银杏叶提取物活血化瘀、扩张血管、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有关,而降低心率、降低平均收缩压,稳定血压变异性亦能使患者在治疗中受益[ 7]。有观点认为活血化瘀中成药联用氯吡格雷可能增加出血倾向。本研究中,将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列入观察范围,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国际标准化比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2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患者出血风险未明显增加。苟学蕊等[8]研究亦表明,抗血小板药与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应用对出血时间的作用不显著。同时, 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联合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1]朱爱群, 张静平, 邹婷, 等. 血压、血糖、血脂与不同年龄、性别脑卒中的相关性[J]. 中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39(12): 1271-1277.
[2]孙昊, 吴昊, 栾春业, 等.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 32-35.
[3]迟相林, 毕建忠, 许顺良, 等. 再谈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3(9): 817-819.
[4]王加, 张杰, 张丽霞.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29(2): 232-234.
[5]董维森, 李洁, 陈赫军, 等. 银杏叶提取物制剂序贯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房, 2017, 28(11): 1499-1502.
[6]关绍晨, 汤哲, 李静, 等. 老年人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9(3): 166-169.
[7]魏易洪, 黄莺, 刘宇, 等. 复方银杏胶囊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患者眩晕、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 34(1): 73-75.
[8]苟学蕊, 李忠东, 孙健, 等. 抗血小板药和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Meta 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6): 4624-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