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
(兵团第三师四十五团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麦盖提县 844604)
棉铃虫在麦盖提县一年发生三代和不完全的四代。棉铃虫为多食性害虫,2018年由于气温回升较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出现的较晚(5月1日),比2017年推迟了3 d,羽化高峰期为5月19日,比2017年推迟了2 d。
第一代棉铃幼虫发生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一般危害小麦,此期的平均气温在23.5℃,相对湿度在29%,对棉铃虫的发生不利,棉铃虫发生的适宜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70%~80%。
第一代棉铃虫成虫羽化高峰期为6月22日。二代棉铃虫化蛹高峰期为7月15日。
第二代棉幼虫在6月底7月初,二代幼虫主要集中在棉田活动危害,幼虫危害高峰期在7月2日左右,主要危害棉花蕾、花、铃,百株最高虫卵数可达2 头(粒)。第二代棉铃虫成虫羽化高峰期为7月25日,7月28日进入第三代产卵高峰期。
第三代棉铃虫幼虫发生在8月初,主要危害棉花旺长棉田,加上此时期棉田滴灌量小,田间持水量和气温低,主要种植品种又是抗虫棉,不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因此,第三代棉铃虫在棉田发生轻。
棉蚜在麦盖提县一年有2~3个高峰期,棉蚜的适宜温度是23~27℃,相对湿度40%~60%。2018年棉蚜的始见期在5月9日,比2017年的始见期推迟了4 d,调查的单株蚜量为7 头。苗期棉蚜为轻度发生。棉蚜第一个发生高峰期出现在6月底,此期多为棉蚜的适温期,从棉田普查情况来看,2018年四十五团大部分条田在6月初棉田中的中心蚜株就已扩散,并有蔓延的趋势。再加上棉蚜的天敌(瓢虫)种群数量少,没有起到抑制作用,所以四十五团大部分棉田棉蚜发生较重,经及时防治,使棉蚜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部分棉田棉蚜严重危害态势得到有效遏制。8月中下旬至8月底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日照缩短,再加上部分棉田开始逐渐吐絮,棉蚜的营养条件恶化,部分棉蚜陆续产生有翅蚜迁出棉田,向第一寄主迁飞。
棉叶螨在麦盖提县一年发生2个高峰期,它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3~27℃,相对湿度40%~65%。今年棉叶螨的始见期发生较晚为5月27日,单株螨量2 头,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繁殖蔓延扩大,尤其是棉田地头及两边发生较重,点片挑治后得以控制。在6月底、7月初可以达到第一高峰期,此时平均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42%左右。2018年由于棉农对防虫意识比较重视,对棉叶螨的防治采取了专性杀螨剂,控制了棉叶螨的发生的蔓延,再加上后期天敌种群数量的增多,对棉叶螨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棉盲蝽一年发生3~5 代,以第2 代和第3 代危害棉花。以卵在苜蓿、蒿类茎组织内、蚕豆、石榴、苹果等枯枝残茬以及棉花的残茬、枯枝和铃壳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成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开始出现,主要在苜蓿等寄主上生活。棉盲蝽5月底6月初侵入棉田,发生主要集中在套种小茴香的棉田,到了6月底7月初棉花进入现蕾盛期,棉盲蝽会转移以危害棉花为主,此期由于棉蚜和棉叶螨的发生防治兼治了棉盲蝽的发生,使棉盲蝽没有造成危害。
麦盖提县枯萎病发生较早,当膜下土壤温度达到20℃左右时开始发病,棉田开始出现病苗。当膜下土壤温度25℃左右时,即棉花现蕾期,枯萎病达到第一个发病高峰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高温期,地温大于30℃,此时棉花枯萎病症状减轻或“高温隐症”,但病株仍然生长。秋季(8月中下旬),当土壤温度下降到25℃左右时,病情回升,出现第二发病高峰期,此时多与黄萎病混合发生。田间持水量超过70%或低于40%,则枯萎病发病较轻。
黄萎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28℃,28℃以下和30℃以上扩展慢,35℃以上症状隐蔽,适温高湿条件下病重。6月初棉花正值第一水,黄萎病开始发病,一水过后,黄萎病开始点片扩展,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发病缓慢,但病株不生长。8月上中旬即棉花花铃期达到发病高峰期。棉株发病呈自下而上发展,开始在叶缘和叶脉间出现不规则淡黄色斑块,然后病斑逐渐扩大,从病斑边缘至中心的颜色逐渐加深,而靠近主脉处仍保持绿色,随后变色部分逐渐枯焦。
2018年麦盖提县棉花枯萎病发生较轻,再加上四十五团农户大部分种植的棉花品种是抗病品种,对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较好,因此,没有造成大面积枯萎病的发生。
综合防治措施:(1)加强预测预报工作,把握最佳防治时期;(2)进行秋耕冬灌,破坏棉铃虫的越冬环境,减少越冬基数;(3) 大面积种植玉米诱集带;(4)加强各代成虫诱杀工作,用杨枝把、黑光灯、虫情测报灯及其它灯具诱捕各代成虫;(5)加强田间棉铃虫卵量调查工作,密切关注田间卵量动态。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科学施肥,合理化学调控[1]。
综合防治措施:(1)消灭温室大棚及室内花卉上越冬蚜源;(2)加强田间调查,发现一株治一点,发现一点治一片,防止扩散危害;(3)进行秋耕冬灌,破坏棉蚜的越冬环境,减少越冬基数;(4)在生物防治基础上,应用科学配方施肥,合理化学调控;(5)点片发生时,喷施硫丹或专性杀虫剂,进行点片挑治;(6)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强对棉蚜的自然控制能力。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对以往发生重的潮湿地块进行秋翻冬灌工作,加大秋耕冬灌力度,进行春季清洁田园,销毁枯枝残叶上的越冬虫卵,降低虫源基数;(2)加强调查与准确测报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3)科学水肥管理;(4)合理化学防治,把握最佳化学防治时机,采取专性杀螨剂进行防治,一般3 d内进行2 次防治,可有效抑制棉叶螨的发生;(5)利用天敌,发挥对棉叶螨的自然控制能力。
综合防治措施:(1)越冬卵孵化前,清除地头杂草及棉柴,减少早春越冬虫源寄主;(2)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做到有机肥与复合肥相结合,增施钾肥及微肥,切忌偏施氮肥,以防植株生长过旺。(3)加强人工扫网捕杀,中耕、开沟时在农机具上安装网具进行网捕。(4)在麦子、小茴香成熟收获前,对麦田、小茴香地普防1 次。针对棉盲蝽生活习性,在麦子、小茴香收获后对与麦田、小茴香相邻的棉田统一防治,防止条田之间迁移危害,提高防治效果。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改造重病区,控制轻病区,消灭零星病区,保护无病区”的综防原则:(1)可在播种前用宁南霉素拌种进行种子处理,棉花出苗后喷施宁南霉素50 g/667 m2,10~15 d 连续喷施2 次防治枯萎病;对黄萎病的防治则在7月上旬棉花打顶前后开始,每10~15 d 喷施1 次宁南霉素,连续喷施2~3 次,用量100 g/667 m2。(2)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配方施肥,轮作倒茬,平整土地,拔除病苗,清洁棉田,对有病棉株不可粉碎还田,须清除到棉田外,以减轻病害的发生。(3)选用抗病品种。(4)加强水肥管理。(5)科学施肥合理化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