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可昀 张 静 尤丽亚(Климова Ю.А.俄罗斯)
(1.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2.长春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3.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研究大学,俄罗斯 308015)
近年来随着孔子儒学在国内的复兴,儒学在国外传播的问题也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通过介绍国内外汉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译介、释义来研究中华文化在外的传播效果,属于历时的研究,且研究的角度多从儒家文化传播的内容和主体出发,较少涉及对文化传播受众人群的研究。因此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汉语学习者对儒家文化、对孔子的了解程度,从文化传播的受众角度来审视传播的途径、内容和效果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研究手段。本文从编制斯拉夫文化圈汉语学习者对儒家文化认知程度调查表的目的、意义、设计入手,对调查表的可用性和效度做了初步评价,为进行下一步针对斯拉夫汉语学习者的儒家文化认知度的研究收集第一手研究资料打下坚实基础。
斯拉夫文化有别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之处在于它是建立在“欧亚文明”交汇基础上的文化,俄罗斯文化中天然地存在着对东方文明的亲近感。儒家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庞大体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构复杂。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理、智、信”作为中国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主要特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且在国内外汉学家的努力下,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译介而在海外广为流传。
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历史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并不太长,只有300多年。俄罗斯儒家文化传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8-19世纪以传教士为主的近代研究和20世纪后的非传教士的现代研究。尤其是20世纪以来,俄罗斯汉学界人才辈出,很多俄罗斯汉学家专注于儒家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研究,儒学研究成果蔚为大观。到新世纪俄罗斯的儒学研究正逐渐摆脱过分的学究气,而转向为大众播撒精神食粮。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学在俄罗斯的传播渠道也变得丰富多样。当前在俄罗斯较活跃的孔子和儒学研究机构是俄罗斯孔夫子基金会,而中国政府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建立的十几家孔子学院也在积极促进儒家文化在当地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希望通过这些机构和大众媒体了解孔子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对于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兴趣和要求我们还研究得不够。
当今世界基于文化影响力的软实力也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国力增强,在国际政治和贸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国我们的文化输出和影响力远远不及欧美甚至逊于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这既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也与我们以往对“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疏于研究有很大关系。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其固有的特点,一个文化在其传统影响区域之外是否能有效传播除受经济地理因素影响,还和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渠道、传播者以及受众心理有着密切联系。虽然西方社会一直以来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但是我们对究竟哪些文化元素在外流传较广,国外民众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这些文化元素,以及现在国外民众对孔子的儒家思想和以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内涵的认知程度如何,知之甚少。今后有关儒学在国外传播问题的研究方向应侧重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的研究,通过考察不同受众人群对中华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接受方式,兴趣内容和接受心理,来调整我们对外文化传播的策略,从而为普及我国传统文化找到更加有效的传播方式。
基于以上研究需要,笔者和相关研究团队设计了调查问卷,希望借助定向的问卷调查,找出孔子儒家思想中哪些文化元素在斯拉夫文化圈中传播较广、认知程度较高,比较不同汉语水平和个人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对儒家文化的认知差异并寻找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斯拉夫文化圈中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今后能在以俄语为母语的人群中更有效地传播孔子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现实的依据和对策。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
1.可以为学界提供一个较新鲜的研究资料,为系统研究孔子文化走向世界的现状以及未来针对不同国别,不同文化圈的受众采取何种有效的传播途径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主要从文化传播的受众角度来审视传播的途径,内容和效果。这种角度有助于改善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方式,避免主观臆想的灌输方式,而侧重采用受众群体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本项研究的结果也可为实施山东“文化强省战略”,打造“孔子品牌”的文化产品提供详实的实证材料。
本次调查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调查汉语学习者对儒家文化,对孔子的了解程度,从文化传播的受众角度来审视传播的途径,内容和效果。这种角度有助于我们在今后传播儒家文化的过程中,找出更有效的为受众人群可接受的传播方式,尽量避免一厢情愿似的灌输,减少文化传播的盲点和误区,同时也为今后制定更有效的对外文化传播策略提供依据。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我们设计了以下研究路线及思路:
1.确定调查对象:具有斯拉夫文化背景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的汉语学习者(母语为俄语的人群)。
2.编制调查内容:对孔子其人了解程度(包括出生地,生活年代,身份评价及和孔子有关的人文地理知识等);对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程度和认可度调查;儒家文化与汉语学习动力之间的关系度调查;儒家文化知识来源(传播渠道)调查;对儒家文化尚未了解的内容兴趣度调查。
3.对调查问卷做初步检测与分析评价
4.确定最终调查表
本项调查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文化传播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设计问卷,对研究对象(母语为俄语的汉语学习者)进行分析和研究。
1.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维度:第一个维度划分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按年龄、专业(人文或理工或经济)、学习汉语时间及程度、对儒家文化了解的意愿强烈度、学习儒家文化是否对汉语学习有帮助等;第二个维度主要考察对象人群对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及孔子本人的了解程度(包括地理位置,孔子故里曲阜,孔子生平、儒家经典等),了解这些知识的途径(包括网络、影视作品,阅读相关书籍及在汉语课堂上和课本中);第三个维度考察汉语学习者对儒家思想精髓“仁、义、理、智、信”等的理解和认可度。通过比较具有不同汉语水平和个人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认知差异及个体产生差异的原因,比较不同的传播途径之间的效果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2.调查表的制作
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共分为导言、背景调查、填表规范、及调查表正文四个部分。调查表正文共设计了30个问题,其中涉及第一个维度内容的题共5单选题;第二维度设计了单选题9项,多选题5项;在第三维度项下共11题,均为多选题。在单选题项下部分采用多级标度法,备选答案尽量概括可能出现的选项。
3.对本调查表的评价
由于本调查表多采用多选题测试被调查对象对调查内容的了解度,大部分选项为非多级标度,故适合采用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及卡方分析等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斯拉夫文化圈汉语学习者对儒家文化认知程度调查表的接受率为99.01%,完成率为96.7%,表明绝大部分调查者有兴趣接受调查并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因调查表设计的问题大部分非可量化测量的问题,因此在信度评价和效度检验上采取了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卡方检测等手段。
通过小范围发放调查表并收回后所作的样本分析得出,多题的频数分析均值与标准差定距变量和定序变量在预测范围内。在将有关涉及调查对象的部分多级标度问题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后,所得系数均大于0.7,基本上满足调查需要。
在对可多级标度六个问题进行检验后,得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为: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由上表可得出汉语掌握程度与汉语是被调查者学习的第几外语关联度较高,因此在正式调查表中可选任选其中一个问题做调查分析,而不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同。表格还显示汉语掌握程度与对孔子生平感兴趣度及是否从课本里了解到孔子及儒家文化内容关联度低,说明学生汉语水平和对儒家文化的了解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此项结果在事先推测预料之外,因此对这项调查内容还要结合其他问题做深入分析。
一份调查问卷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调查的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事先经过多方讨论,听取了中俄多位教授汉语教师的意见,在正式调查前做了小范围检测,检测出了一些问题:如调查表中可以做层级标度的答案不多,这直接影响用数据说明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另在问题编排方面还有待精简等,这些问题将在正式调查表中做出相应修改,或在深度访谈中予以关注。
本项调查内容主要考察儒家文化(主要涉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次)在斯拉夫文化圈中(母语为俄语的汉语学习者中)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在斯拉夫文化圈中的影响面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关系,由此分析得出受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接受程度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与这些影响因素相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就目前小范围测试后本调查表的设计思路和问题编制基本满足了研究的需要,调查表应该可以作为进一步调查工作的主要工具。
参考文献:
[1]朱玲玲.浅谈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J].上海统计,1997,10:28-29.
[2]潘恒.儒家文化在俄罗斯的影响[J].吉林日报,2011,5:1-2.
[3]王晨佳.“一带一路”概念下的文化传播与译介.人文杂志,2016,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