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想好好地写日记,记录一天的事情,好好说话,好好聊天的人并不多。先从自己开始吧。做个能够取悦到自己的人儿。
——咩咩
·听说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电影女明星,每天早晨起床,就站在镜子前,对着镜子中自己说:“我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全世界每个人都爱我。"然后,她立即充满了自信,事实是后来她果然成为最受欢迎的女明星之一。
——小雅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几年前很流行对树洞说话;虽然觉得有点害羞但还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尝试过几次。在小区里找一个隐蔽的角落对着树洞说话,讲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和一些秘密,几次之后还真的觉得心情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是那种从小就把心事放在心里的人,并且藏得很深。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所以每当生活里遇上难题的时候,总会难免被朋友责怪一句:“那么大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跟我说一声呢?”我一开始是抱歉,继而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在乎朋友了?可是我很快就扭转过来一一这是适合我自己的处理方式。
——令
·看过一部电影,杨千嬅主演的,里面有一个桥段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你想骂人的时候你就找一个空瓶对着它骂,怎么爽快怎么来,骂完就把瓶盖盖上扔得远远的,原来真的很爽。
·自己才是自己最忠心的听众o
——浪宝
说话呀,不一定是说给别人听,还可以说给自己听。比如说,自己跟自己辩论,可以帮助你发现,哪一种选择才是更加正确的。自己对自己进行说服呢,可以帮助你强化做一件事情的决心和意志。自我对话中最常见的还是自我沟通,也就是自己跟自己多聊聊,弄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有些人会说,那我自己难道还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吗?还真不一定。
我举一个例子,看你是不是有同感。有位同学,给我们来信说:“我是一個上班不到一年的实习生,有一个同事让我很不爽,工作中他特别喜欢走‘上层路线,只要一遇到问题,立刻去找我们主任求教,从来不跟我事先商量、讨论。真的很苦恼啊,那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样说话才能够摆脱困境呢?求开导。”我看完这封来信之后,觉得这位同学的问题其实不是需要人开导,而是需要自我沟通和自我认知。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困境其实完全是由自我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而这种思维模式,如果你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你永远不可能跳出这个自我设定的困境。
就拿这位同学来讲啊,他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的同事总是走上层路线,总是对我颐指气使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自己在工作之中没有展现出足够的主动性,如果你真心觉得,这是我的工作,出了事儿或者是赶不上进度,我比谁都着急!那么自然而然的,你在跟同事和领导说话的时候啊,你的风格、你的气场、你的整个人的状态,就会不一样。说白了就是,在一项工作中,谁最积极、谁最上心,谁的话语权自然也就会增加。所以你看,像这种自我对话、自我沟通,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千头万绪的感想,使它变成一个清晰可辨的、能够找到解决方案的思路。
总之,不管是引导别人说出感受,还是自我沟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沟通的要义,都是充分而详尽地描述你所受到的困扰,然后,再从自己的描述之中去找到答案。
生活充满了博弈,人们被竞争逼仄到无所适从的地步而焦虑重重,久而久之思考自我就似乎成为一件奇怪而奢侈的事情,问题非常值得深思。苏格拉底认为,没有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需要为之辩护,人应该“认识你自己”。卡西尔指出,自我认识,“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即使最极端的怀疑论思想家也从不否认认识自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台湾作家龙应台也认为,“慎独”(自我对话、审视)其实就是在孤独、沉淀的内在宇宙里审视自己在环境中的处境,剖析人我之间的关系,判别是非对错的细微分野,慎独使人在群体中保持清醒。形而上学有三重对话: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人们往往关注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惟独缺失了与自我的对话,以致忽视了内心的深层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