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仙,杨腊梅,曾 林,陶加进,张晓兰,赵礼富,陆顺生,宋云飞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云南保山 678000)
维护食用油有效供给是国家食物安全战略的核心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食用油逐步由动物油转向植物油,而油菜籽油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油,2009年菜籽油已占国内油料作物产油的57%以上[1],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开展山地油菜品种、密度、施肥研究和推广山地油菜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油菜总产,对满足菜籽油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有许多学者对油菜品种筛选研究和密度、肥料、播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进行了研究,如Yunsong GU等[2]对13个油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在耒阳市杂油3号、湘杂油4号、中油112、沣油520具有生育期短的优势,适合在稻—稻—油三熟制种植区推广应用。范成林等[3]认为,云油双1号产量达23 416.85 kg/hm2,比油研50高37.58%,比黔油28高24.24%,因此表现最好,适宜在西秀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杨玉珠等[4]引进油菜早熟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筛选出C868、05V11、S0013等品种适合在云南省保山市推广种植。田飞军等[5]、崔宏亮等[6]、苏伟等[7]和任永能等[8]进行了油菜密度试验。朱珊等[9]、符明联等[10]、张书法等[11]、李明举等[12]也开展了杂交油菜种植密度、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研究。在这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研究山地油菜不同品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旨在更好地选用油菜品种和掌握栽培密度来指导山地油菜生产。
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大官市村严德刚家承包地(25°0′20″N,99°7′14″E)进行,面积0.18 hm2,海拔1 955 m,年平均气温15.50 ℃,年降水量988.2 mm,年均日照2 545 h。土壤类型为红壤,pH 6.13,有机质30.84 g/kg,全氮1.74 g/kg,碱解氮147.53 mg/kg,有效磷26.09 mg/kg,缓解钾300.43 mg/kg,速效钾400.30 mg/kg,前茬为烤烟(产量2 856 kg/hm2,产值5 171元/ hm2)。
1.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花油8号、A35、H148-1和云油双2号。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设计。采用4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16个处理,小区长4.5 cm,宽3.3 cm,面积约15 m2,行距30 cm,塘距45 cm,110塘/区。4因素为花油8号、A35、H148-1和云油双2号,4个密度水平为 7.34万株/hm2(处理①)、 14.67万株/hm2(处理②)、22.01万株/hm2(处理③)和29.35万株/hm2(处理④)。
1.3.2栽培经过。前茬烤烟收获后,于2014年10月15日旋耕机整地,16日起垄开墒打塘,17日播种,27日出苗,11月25日按试验设计间苗、定苗,2015年4月18—24日成熟,4月25日统一收获,收获时各小区分收、分区脱粒、分区晒干称重计产。
1.3.3田间管理。2014年10月16日开墒打塘施种肥,将尿素7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375 kg/hm2、硼肥15 kg/hm2混均后,施于距种子2~3 cm处的土中,再用腐熟细碎农家肥5 336 kg/hm2播种后盖塘。11月30日追施苔肥,用尿素195 kg/hm2、油菜专用复合肥(N∶P2O5∶K2O=11∶8∶6)450 kg/hm2混合后结合中耕除草深施。整个生育期防虫不防病,播种后10月18日,用48%氟氯氰菊酯1 200 mL/hm2对水720 kg/hm2喷雾防地下害虫;5叶期(11月17日)、蕾苔期(12月25日)用2.5%溴氰菊酯1 200 mL/hm2对水720 kg/hm2喷雾防蚜虫和菜青虫,初花期(1月22日)、盛花期(2月1日)和角果期(2月20日)用7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90 g/hm2兑水720 kg/hm2喷雾防蚜虫。
1.3.4降雨量记载。试验地油菜生育期降雨实况由隆阳区气象局提供。2014年10、11、12月降雨量分别为45.2、7.7、18.3 mm;2015年1、2、3、4月降雨量分别为86.3、11.7、21.6、39.9 mm。合计降雨量为230.7 mm。
1.4测定项目与方法2015年4月18—24日成熟时,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室内考种测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1.5数据处理采用4因素4水平完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13]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不同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及抗逆性比较山地油菜不同品种、密度4因素4水平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区组间、密度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品种间与品种×密度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由此说明,不同品种有不同的产量增产潜力,而不同品种的最高产量要求栽培密度不同。因此,只需测验品种间和各品种密度间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差异显著性。
由表1可知,4个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84~190 d,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中,花油8号和A35生育期最长,为190 d,云油双2号生育期最短,为184 d。云油双2号的受冻率最高,为10.8%;白粉病的发病率也最高,为7.6%。品种A35的白粉病病指最高,为3.1。
表1 不同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及抗逆性比较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2.2不同油菜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比较由表2可知,油菜品种云油双2号的产量最高,为3 001.2 kg/hm2,与花油8号、A35、H148-1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油菜品种花油8号产量2 560.8 kg/hm2,居第二位,与品种A35、H148-1差异呈显著水平,与A35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油菜品种花油8号株高最高,为167 cm,与品种云油双2号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油菜品种H148-1一次有效分枝高最高,为73.6 cm,与品种花油8号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品种云油双2号、A35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油菜品种花油8号主花序有效长最长,为59.5 cm,与品种A35、H148-1差异呈显著水平,与云油双2号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油菜品种云油双2号结角密度最高,为0.87个/cm,与品种花油8号、H148-1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品种A35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油菜品种云油双2号单株有效角果最高,为252.8粒/角,与品种花油8号、A35、H148-1差异呈极显著水平,而品种花油8号、A35、H148-1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油菜品种花油8号、云油双2号角粒数均为16.6粒/角,居第一位,与品种A35差异呈显著水平;油菜品种云油双2号千粒重最高,为4.47 g,与品种花油8号、H148-1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品种A35差异呈极显著水平。
表2 不同油菜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比较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2.3不同密度对油菜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3.1对花油8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3可知,花油8号处理③产量3 178.5 kg/hm2,最高,与处理①、②、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②产量2 800.0kg/hm2,居第二位,与处理①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④株高最高,为170 cm,而处理①株高最低,为165 cm,处理间株高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④一次有效分枝高最高,为69.8 cm,与处理①差异呈显著水平;处理①主花序有效长最长,为62.1 cm,与处理④差异呈显著水平;处理①结角密度最高,为0.88个/cm,与处理②、③、④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①单株有效角果最高,为277.6粒/角,与处理②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处理③、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角粒数最高,为118.1粒/角,与处理③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处理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千粒重最高,为4.30 g,与处理②、③、④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表3 不同密度对花油8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2.3.2对A35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4可知,品种A35处理②产量最高,为2 370.6 kg/hm2,与处理①、③、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③产量1 844.6kg/hm2,居第二位,与处理①、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④株高最高,为164.6 cm,与处理①、②、③差异不显著;处理④一次有效分枝高最高,为64.8 cm,与处理①差异呈显著水平;处理①主花序有效长最长,为55.7 cm,与处理②、③、④差异不显著;处理①结角密度最高,为0.71个/cm,与处理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单株有效角果最高,为278.5粒/角,与处理③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处理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角粒数最高,为18.1粒/角,与处理③、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千粒重最高,为3.7 g,与处理④差异呈显著水平。
表4 不同密度对A35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2.3.3对H148-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5可知,H148-1处理③产量最高,为3 101.7 kg/hm2,与处理①、②、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②产量2 659.9 kg/hm2,居第二位,与处理①、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④株高最高,为170.9 cm,处理①株高最低,为161.8 cm,处理间株高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④一次有效分枝高最高,为76.6 cm,而处理①一次有效分枝高最低,为70.8 cm,处理间一次有效分枝高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①主花序有效长最长,为56.5 cm,处理④主花序有效长最短,为52.2 cm,处理间主花序有效长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①结角密度最高,为0.84个/cm,与处理④差异呈显著水平;处理①单株有效角果最高,为289.7粒/角,处理①、②、③、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角粒数最高,为17.7粒/荚,与处理③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处理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千粒重最高,为4.33 g,与处理②、③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处理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
2.3.4对云油双2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6可知,云油双2号处理③产量最高,为3 850.0 kg/hm2,与处理①、②、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②产量3 320.5 kg/hm2,居第二位,与处理③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处理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④株高最高,为149.1 cm,与处理①差异呈显著水平;处理④一次有效分枝高最高,为68.6 cm,与处理①差异呈显著水平;处理①主花序有效长最长,为41.2 cm,与处理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④结荚密度最高,为0.89个/cm,处理①、②、③、④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①单株有效角果最高,为300.2粒/角,与处理②、③差异呈显著水平,与处理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角粒数最高,为18.8粒/角,与处理③、④差异呈极显著水平;处理①和②千粒重均为4.48 g,居第一位,处理①、②、③、④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表5 不同密度对H148-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表6 不同密度对云油双2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1);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油菜的高产主要取决于选择耐逆性强的良种、最佳播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防治病虫等科学栽培技术。杨和团等[14-15]研究表明,保山市有排灌条件的田块种植油菜密度为10.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在海拔为1 800 m左右的温凉山区种植油菜的最佳播种时期为10月中下旬。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保山市山地油菜品种可以大力推广云油双2号和花油8号,重点示范H148-1,淘汰A35。高产栽培的最适直播密度是14.67万~22.01万株/hm2。由于该试验仅进行1年,山地油菜产量受冬季降雨影响较大,且2015年度雨水较均匀,结论的应用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扩大区域试验,并着重研究以下3个课题:①引进筛选高产、高油、根系发达、抗旱、抗病和抗寒等耐逆性强的品种;②开展播期和肥料试验,从而明确最佳播期和高产施肥方式;③引进小型收割机械示范,研究适应机械耕种的轻简化栽培技术。
[1] 王汉中.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2):300-302.
[2] 谷云松,蔡冬华,陈玲玲,等.2013~2014年耒阳市油菜品比试验研究[J].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8):1322-1325.
[3] 范成林,谢云,胡绪琴.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13(6):32-33.
[4] 杨玉珠,段海春,张晓兰,等.油菜早熟品种筛选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96-97.
[5] 田飞军,周应友.杂交油菜稻茬少免耕直播密度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12(1):23.
[6] 崔宏亮,王瑞,张正,等.伊犁河谷春油菜华油杂62密度试验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2):52-53.
[7] 苏伟,鲁剑巍,周广生,等.免耕及直播密度对油菜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7):1519-1526.
[8] 任永能,李斌.安宁市杂交油菜“绵油11号”栽培密度试验研究[J].云南农业科技,2014,35(1):21-23.
[9] 朱珊,李银水,余常兵,等.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35(2):179-184.
[10] 符明联,原小燕,汪铭,等.云南杂交油菜适宜种植密度及化肥用法用量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455-460.
[11] 张书法,朱家成,王建平,等.播期和密度对双油8号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308-1310.
[12] 李明举,陈德珍,冯泽蔚,等.两个油菜新品种不同耕作方式与种植密度的产量表现[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5):78-81.
[13] 马育华.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65-171.
[14] 杨和团.不同密度对保油8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4(3):61-62.
[15] 杨和团,杨家贵,牛文武,等.温凉山区油菜不同播期试验研究[J].中国种业,201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