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萍
[摘 要] 通过分析“后大学英语时代”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及职业危机,并尝试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出发,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可朝多元化发展,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跨学科提升科研能力,以重新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及归属感。
[关 键 词] 后现代思潮;大学英语;职业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208-02
一、引言
自1985年《大學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及1986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颁布以来,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历经了多次改革,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变化及挑战等话题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如周流溪(2003)、夏纪梅(2007)等,不一而论。同时,在后现代思潮的浪潮下,随着“后大学英语时代”(蔡基刚,2007)的到来,我国基础英语教学重心的下移及高校学术英语课程不断推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再次面临发展困境,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危机再次凸显。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大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内心自我”是什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如何具备时代所需的专业素质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和解决。
二、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危机
(一)大学英语课程边缘性化
一直以来,外语学科都游离在诸多学科的边缘地带,介于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交汇处,身份地位略显尴尬,但英语专业学科及教师尚有一席之地,科研及教学都尚有余地。随着社会英语培训机构的异军突起及英语网络教学的广泛运用,大学英语被认为只是讲授工具,甚至不乏有人声称大学英语教学完全可以由培训机构取代。
与此同时,随着英语学习者低龄化及英语学习的普及,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在不断弱化。高校专业英语课程由专业教师承担,大学英语教师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无用武之地。由此,一些高校出现了压缩大学英语学分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学生英语水平起点高的一流大学尤为显著。同时,人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基础性强,不具备学术特征,研究的学术价值也不高。在此势头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即将面临巨大的职业生存危机。在此变革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处于多重矛盾的困惑之中。
与上述现象相反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趋加大,英语的社会地位没有下降反而更加提高,这就说明大学英语及教师的生存危机并非是“死棋”,大学英语如何找到新时代的社会契合点才是“活棋”的关键。
(二)知识结构石化
多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虽然呼声很高,但是推进却很缓慢,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普通高校,源于学生整体英语素质不高等原因,教学模式传统,墨守成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固定,教学形式单一,主要以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如语法、词汇、语篇等内容为主,导致教师多年讲授的内容重复不变,知识更新缓慢,教师不太重视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太注重知识结构的完善和钻研,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石化”现象严重,甚至是退化。
其次,受到社会应试风气的影响,大学英语学习者功利性较强,学习英语的目的转变为通过四级、六级、雅思等类型的考试。学生及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单一目的性某种程度上主宰了大学英语的课堂模式,阻碍了大学英语课堂多元化的实现。缺乏创造及自由的课堂模式让大外教师长期找不到职业归属感,缺乏对“内心自我”的肯定,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及内心世界的发展急需社会的普遍关注。
(三)科研主动性不强
由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及重复性,并未涉及更多有关专业性的知识内容,造成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紧迫性并不高。其次,在我国特殊的英语教学情境下,一直存在两种职业身份的划分,即英语专业教师及非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师群体的普遍认知中,两类群体在学术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英语专业教师是科研群体,而非英语专业教师则是教书匠,这种无形的专业边缘化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追求。另外,大学英语课程的繁重任务也是造成教师科研力不从心的一大因素,大部分教师精通教学,却不擅长科研,自然对科研缺乏兴趣。当前国家职称政策对科研的要求使这部分教师群体职业压力倍增,职业归属感的缺失现象也是亟待关注的一大问题。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一种思维方式。相对于现代主义对基础、权威、统一性、中心论的迷恋,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是以强调否定性、非中心性、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以及多元性为特征的。(王治河,2006:8)它通过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主张综合的、多元的文化模式。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后现代教育观,它提倡教育的多元性、差异性、自主性、自由性等观点,也强调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以怀特海为代表的教育家被视为有机教育观的先驱。
四、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感建构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切危机及困境均源于大学英语学科的画地为牢及大学英外教师专业的单一化。首先,大学英语学科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高校的通识基础课程而存在,与各大学科和专业均无关系,这就导致一旦英语的基础教育下移,大学英语的学科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其次,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性使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教师的专业也受限于英美文学、翻译、文化、语言学等传统的英语专业方向,这就造成一旦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生存危机,教师的职业也难脱命运。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就是脱离专业单一化的局面,扩大专业方向,朝学科交融的多元化发展,无论在科研还是教学中,都可以找到交融点,在新一轮学科发展的机遇中找到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到新的职业归属感。
(二)发挥英语优势,建立学科合作模式
在高校逐渐缩减大学英语学分,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可能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是否也将面临失业或是转岗的困境呢?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国际形势下,一个学科单打独斗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在跨學科及学科交融,特别是社会对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加大的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只要抓住机遇,在学科交融中重新找到契合点,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大有作为。
目前,高校的学科发展也面临国际化转型,笔者认为,学科及专业的全面双语教学是高校未来的一大转型模式。在高校学科发展转型时期,大学英语可以抓住机遇,打破目前的割裂局面,与各学院及学科建立合作模式,鼓励教师发挥英语优势,积极跨专业发展,找到专业方向。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会失业也不必转行,开设英语人文类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今后的一大发展方向。
(三)跨学科发展,提升科研能力
在学科发展转型的机遇下,跨学科及学科的融合发展给予大学英语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及跨学科素养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及职业归属感的路径之一。在进行学科合作的同时,教师可加大与各学科间的紧密联系,突破语言专业的研究瓶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其他学科的研究优势,建立教学及科研合作团队,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跨学科的合作不仅可以在教学上加速向专业化教师的转型,同时在科研上也可以拓宽视野,找到更多的兴趣研究点,摆脱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的局面。
五、结语
“后大学英语时代”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发展困境,大学英语教师面临严峻的职业危机,具体表现在大学英语课程边缘性化、教师知识结构石化、科研主动性不强等方面,在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观照下,大学英语教师可朝向多元化发展,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跨学科提升科研能力,在学科转型的机遇下重新找到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A.N.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2]A.N.怀特海.教育与科学理性的功能[M].黄铭,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
[3]蔡基刚.转型时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7-32.
[4]蔡基刚.大学英语生存危机及其学科地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5]林如心,冯立新.后现代课程观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作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文汇,2013(8):108-111.
[6]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7]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2006.
[8]王治河.第二次启蒙对语哲研究及外语教学的启迪[J]. 外国语文,2017(1):146-153.
[9]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