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婷,乔洋
[摘 要] 新时期将思想政治水平作为评价人才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这就需要高校重视思政课教学活动,努力构建思政课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以便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而教师及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心理状况对教学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明确教学效果与教学心理学运用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恰当地将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与需求的教学方案,最终显著优化教学实效。就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策略进行了细致研究。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课;教育心理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0-0138-02
高校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要想确保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仅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及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才新标准。而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思想也十分活跃,再加上社会阅历有限,不能果断拒绝各种诱惑,也不能正确辨别是非,极易误入歧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是教育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和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教”和“学”基本规律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深入研究运用教学心理学知识与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教学理念、言行举止、性格特点等都会给学生的思想与意识产生深远的、多层面的影响。曾有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要想发挥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激励、督促与熏陶,就需要教师有幽默、宽容、忍耐性强、兴趣广泛、尊重学生、品行良好、态度友善、仪表良好等特点。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主动完善自我,尽可能体现自身的“师者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认可教师,从而自觉接受与内化教师传授的思想政治观念与精神。具体来讲,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尝试通过做好以下几点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1)教师应确保仪表端庄、大方、简单,以提高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威信。教师仪表方面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一步。(2)教师应重视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个性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课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生活习惯是否良好、思想作风是否正派都影响其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培养合理的期望值,基于学生的承受底线,严禁给学生施加过大压力,用民主的态度与学生相处,当学生出现行为举止不规范情况的时候,不可情绪暴躁,而应该有包容之心,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类似事件。当自己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或失误的时候,应勇于承认,并及时反省与改正。
二、精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
大学生都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对各种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价值观、思想交叉融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冲击与影响,这就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带来很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与形势下,要想显著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与效率,就需要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引导學生“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怎么样”与“为什么”,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从而逐渐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使学生在自主研究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与道德。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家庭条件等有较大差异,这就使他们的心理与生理发展方面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恰当分层,因材施教。针对思想政治课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针对基础薄弱的大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使所有特点的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获得较大的发展。并且,教师还应恰当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态度理论,在态度转化中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推动学生在网络资源、群体意识、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有更积极的认知。当学生对思政课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教师应明确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并通过耐心开导的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把教育心理学中的情感理论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让学生产生美好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优化。
三、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法
基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的现状,将心理疏导法运用其中,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缺陷的有效措施。心理疏导教学法,指的是借助语言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消除学生的思想困惑与心理疑问,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最终确保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具体来讲,在高校思政课日常教学中运用心理疏导教学法的时候,应做好以下几点:(1)借助宣讲途径对学生做心理疏导。比如,针对大一新生,思政课教师在开学伊始就可对其做自我评价、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疏导;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开展道德方面的心理疏导;对大四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心理疏导,传授一些调节心理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放下思想包袱。(2)运用说理、对话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教师在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信息的对话交谈中,观察学生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口服心服,从而以更加健康、阳光的心态投入生活与学习中。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彰显对对话与交流活动的民主性,尽可能让学生充分信任自己。从某个层面上来讲,心理疏导教学法是一个双向交流活动,借助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倾诉,可使得各种思想问题与障碍在师生共同分析与探讨中迎刃而解,从而推动思政课教育实效的明显提升。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无论应用教育心理学中的哪一种方法,都应确保学生喜闻乐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成长、学生受益、教师爱讲、学生爱听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教学活动中的艺术性
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确实,在高校思政课日常教学中,只有确保学生对该课程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为教学有效性的优化提供保障。怎样提高学生探究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如何借助教学艺术激活学生思维,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大学生都比较热衷新事物的心理特点,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及时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活动中,辅助教学环节的高质量开展。比如,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及爱国主义,教师就可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谷文昌》《冲出亚马逊》《生死抉择》等,从听觉与视觉上熏陶学生,使学生都感知与体会到浓郁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借助激情演讲的方式,让学生被演讲者的情感所打动,还可让他们感受到思政课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知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内涵,教师就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实际问题进行公正、客观的剖析,从而把枯燥的课堂活动转变成一个动态的、活跃的讨论式活动,从而优化教学环节所具有的艺术性。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自主提高自身制作课件的能力,确保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方式能较好地迎合学生学习兴趣。(2)让学生明白思政课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并了解先烈们做出了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从而推动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健全自我人格。
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
在素质教育中,大学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才能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并获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掌握学生对待该课程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思政课,主动树立正确的自我行为意识,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借助恰当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多地掌握思政课知识。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1)教师应指导学生主动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個性与品质。高校学生的思想与观念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使得他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而在剖析自我中塑造新的自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学习热情,并主动把思政课倡导的信仰与理念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以便处理正确的观念与意识,最终实现较高的自我价值。(2)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推动他们成为学习型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出适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借助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大量的思政课相关内容。
总之,学生及教师对待思政课的心理情况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该课程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选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并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机会,最终显著优化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陶仲庸,王国锋,朱士平.高校思政课“事实”教学的建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J].才智,2017(10):144-146.
[2]魏冬云,魏敏.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探讨[J].中国培训,2016(20):127.
[3]陈新星.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4]刘凌霜.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医学生思政课学习效能的作用[J].教育评论,2015(10):97-100.
[5]张云.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