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真假,科技来辨

2018-04-09 06:37严箄
科学之谜 2018年3期
关键词:救世主笔触芬奇

严箄

最后的达·芬奇

2017年11月15日,在美国曼哈顿的佳士得拍卖行,达·芬奇的一幅画作《救世主》以4.5亿美元的天价卖出,是迄今为止出售价格最高的艺术品。

达·芬奇现存的真迹并不多,而这一幅则是最后一幅由私人收藏的作品。其实,这幅作品在走到今天这个至高无上的宝座之前,曾几经波折。它曾收藏于英国皇室,后流落民间,一时无迹可寻。直到60年前,一位英国的收藏家以45英镑(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200美元)购入。那时的它已经严重磨损,还有一些修复的痕迹。当时能以这样的价格得到这幅画,是因为人们认为其实它并不是达·芬奇的作品,而是他的学生波特拉菲奥所作。2005年,一群商人以1万美元买入。后来经过进一步的鉴定,专家判断这是达·芬奇的真迹。从此,它的身价扶摇直上,2013年以1.275亿美元成交,2017年则创造了新纪录。

尽管有许多鉴赏家坚信《救世主》的确是达·芬奇的真迹,但仍有不少人怀疑这个价值4.5亿美元的作品其实是个赝品。众所周知,伪造者十分喜欢伪造达·芬奇的作品,仅《救世主》就有至少20幅赝品。而且,达·芬奇有自己的工作室,有些画作他只会画开头的几笔,接下来的则全由他的助手完成。对于这幅作品的真伪,艺术家、评论家、鉴赏家们各自有各自的观点,他们从艺术、历史各种角度评价,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让艺术拥抱技术,让怀疑者无话可说,能够解决这个天价争论的恐怕只有科技手段了。现在有许多现代科技手段都可以运用于画作鉴定。

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是一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获得高能量的物理设备。2016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就运用粒子加速器揭秘了法国画家埃德加·德加的《妇女的肖像》的秘密。

《妇女的肖像》作于19世纪70年代,画面上是一位妇女的肖像图,但从1922年开始,油画开始褪色,逐渐显露出一些模糊的图案,但由于太过模糊,肉眼无法看清图案到底是什么,一些艺术评论家还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这些模糊的图案毁了这幅作品。

当时科学家使用的是同步加速器,这是一种环形的粒子加速器,结构类似于位于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他们让同步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逐渐扫描油画,X射线使油画的电子获得能量,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为了回到稳定状态,电子会释放出特定能量的光子。测量出这些光子的波长,科学家们逐渐构建出一幅十分清晰的“画中画”,还原了底层画作的原貌,包括整体轮廓以及色彩,整个过程耗费了33个小时。将原画旋转180°,可以看出隐藏的图案其实是一名女子,这名女子是埃德加所喜爱的一位模特,叫做艾玛·杜比尼。

伪造画作者通常会在用过的画布上作画。如果一幅画作声称年代久远,而鉴定结果显示它底层的画作明显是新作,显然这幅画作是一幅赝品,至少名不副实。又或者,有些有名的画家只在新画布上作画,而声称是他的作品的画作却被鉴定出画布有使用过的痕迹,显然这就是赝品。如果《救世主》也用同步加速器检测一番,就可以区分开达·芬奇原先的笔触和后人修复的,又或者可以鉴别出这根本不是达·芬奇的作品。

人工智能

在现代社会,人工智能似乎无处不在,画作鉴定也少不了它的身影。美国罗格斯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艾哈迈德·加马勒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用于画作鉴定。

这个系统使用一种特定的算法来鉴定区分画作的笔触、色调、方向、笔画的长短、画中人物的姿势等。该系统收录了许多画家大量的作品进行学习然后可达到高精度的鉴别效果,比如对毕加索的笔触鉴定精确度达到了79%。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作画风格,即使小小的笔触都是画家经过长时间作画后留下来的个人特征,作画时会无意识地显露出来,其他人是很难模仿的。这些细微的、独特的特点用人眼很难识别,成功的仿冒品则更难以鉴别出真假来,因此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艾哈迈德教授的团队找来各种仿冒品让系统鉴定,结果系统能够100%地鉴定出仿冒品。

有人说《救世主》不是达·芬奇的作品,而是他的学生所做,那么借用这个系统也许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其他技术

除了粒子加速器和人工智能,还有其他一些科技手段可用于画作真伪鉴别。

其中之一就是红外线反射光复印法。大部分的画家作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就像建筑师,在作画之前都会构造出基本框架,这些框架就是草图。而每位画家所构造的草图就如同他们的笔触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遗憾的是,作品完成后,草图就被掩盖住了,肉眼无法识别。红外线反射光复印法就能够弥补这一点,红外光能够穿过表面的颜料到达底层,当它接触到画布就会反射到特定的摄像机上,显现出草图的样子。根据带有作者特色的草图,就能够判断出作者的身份。

另一种方法则是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将化学物质电离并对电子的质量和其所带的电荷的比(质荷比)进行分析的技术。这种方法能够确定油画颜料的成分。几个世纪以来,油画颜料的成分一直在变化着,分析出颜料的成分就能够判定油画的年份。若是有人宣扬一幅油画出自16世纪,而它的颜料被分析出属于19世纪,那么这幅画必定不会是16世纪的作品。

画作防伪

对于过去的画作,我们需要用各种手段进行鉴别,而现在的画作需要的是预防,而一项预防伪造的技术叫做DNA防伪。我们因基因差异而有个体差异,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如果画作也有独特的基因,那么每一幅画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了。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发明了这种方法,研究者提倡在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加入特定的人工合成的DNA。为什么是合成的DNA而不是画家自己的DNA呢?因为DNA属于个人隐私,如果加入本人的DNA有可能会泄露隐私。并且,DNA的多样性可以保证每一个作品的DNA都是不相同的,而这些DNA都收录在数据库中,可以很方便地查询真伪,就像我们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鉴别真伪一样。试图伪造或提取作品中的DNA也并非易事,在這过程中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而现代法医手段可以轻松追踪到这些痕迹。重要的是DNA可以保存很多年,如果当年达·芬奇运用这种方法,今天大家就不用为《救世主》是否是真品争论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为艺术品的辨伪和防伪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猜你喜欢
救世主笔触芬奇
艺术之春
拥挤豆豆林
达·芬奇 下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达·芬奇睡眠法
中国『吃货』成美国龙虾小镇『救世主』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Apple Watch 2
婚姻没有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