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两年多后,人民币国际化出现回暖迹象。
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全球市场份额重新回升;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业务也出现好转。同时,一年多以来首次有高收益离岸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行。香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也止跌回升,触及一年来高点。
虽然有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尚未形成趋势性回暖,但是国际投资者大幅增持人民币资产,前景仍可期待。这也为中国银行业拓展海外人民币业务提供了新的空间。
此外,2017年还发生了几件标志性事件,令人民币国际化虽无量的突破,却呈现出向储备货币转型的质量上的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季度“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中,首次单独列出了人民币外汇储备的持有情况,截至2017年3季度末,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储备超过1千亿美元,占已知币种总额的1%;欧洲央行首次卖出美元买入等值5亿欧元的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代表欧洲认可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角色。
此外,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过去一年,沪港通、深港通机制不断完善、债券通启动,人民币资产与国际市场的联通更加紧密。
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外汇银行,中国银行继续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机遇,主动顺应境内外市场的变化,充分发挥清算渠道、客户基础、金融产品、专业服务、品牌形象等多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把中国银行建设成为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
中国银行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境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贸易企业、投资企业、工程和劳务承包企业、跨国经营企业、金融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一揽子的跨境金融服务综合方案,人民币国际化产品体系涵盖结算、融资、信贷、清算、资金、债券、理财、投资、托管等全产品线。
2017年,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3.83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350万亿元,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在中国内地发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有约四分之一通过中国银行的渠道办理。
目前,中国银行已与全球30多家主要交易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是数百家知名跨国企业的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主合作银行,持续领跑同业。
此外,中国银行发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总体牵头行以及“外汇和跨境人民币展业工作组”牵头行作用,为推动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建设、规范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银行已在海外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指定的24家海外人民币清算行中,中国银行占据11个席位,清算行数量市场第一。
中国银行为境外同业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近1500个,中国银行同时也是首批人民银行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直接参与行,已经成为人民币资金筹集和跨境运用的重要渠道。
2017年1月11日,中国银行成功叙做首笔SWIFT gpi(Global Payments Innovation,简称“ GPI”)国际汇款业务,实现了GPI业务全球首发。GPI是由SWIFT组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发起的全球支付创新项目。中国银行作为全球21家试点银行之一,依托GPI项目率先在国内推出“中银全球智汇”产品,成为全球 GPI项目实施进度最快并首批投产的银行。使用“中银全球智汇”产品,从款项汇出到收到准确入账信息,最快仅需几分钟时间,相比普通国际汇款,GPI带给客户的跨境支付体验是全新升级的。SWIFT GPI项目总负责人Wim先生曾表示:“中国银行在全球SWIFT GPI项目试点中所展示出的卓越的专业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为全球同业实施SWIFT GPI创新项目和代理行业务变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截至2017年末,“中银全球智汇”产品已覆盖中国银行境内外72家机构,业务量居全球GPI业务前列、境内银行第一,可支持包括人民币等13种货币在内的汇款业务办理,率先实现了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以及法兰克福、伦敦、悉尼、新加坡、约翰内斯堡、台北、匈牙利等多个本地清算系统的对接,是全球首家可对客提供GPI到账通知的银行,已有近40%的GPI业务实现了2小时以内到账。
中国银行持续推动人民币在新兴领域的使用,在“熊猫债”发行领域,中国银行目前已为境外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及多边国际开发机构提供过熊猫债券承销服务,熊猫债市场份额多年稳居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首位,2017年协助匈牙利政府成功发行首支募集资金明确用于“一带一路”合作的主权熊猫债,2018年初成功协助阿联酋沙迦酋长国发行中东首支主权熊猫债。
在“点心债”发行领域,中国银行近期在澳门成功完成40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本次债券既是澳门地区发行的首笔人民币债券,也是“811”汇改以来离岸人民币市场最大规模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国际化信心增强,境外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提升。
中国银行近年来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本次债券既是澳门地区发行的首笔人民币债券,也是中国银行在境外发行的第16笔离岸人民币债券,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累计发行规模已达390亿元
在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领域,中国银行积极参与筹备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交易相关工作,成为首批境外原油期货客户保证金指定存管银行,助力人民币进入大宗商品交易和定价体系。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正式上市挂牌交易。中国银行成功助力能源中心、会员单位及境内外投资者完成首批原油期货交易并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在服务个人人民币跨境使用领域,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新规出台后,中国银行米兰分行成功为我国驻外机构工作人员办理了一笔工资项下的人民币跨境汇款,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多样化服务。
在为全球跨国企业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领域,某跨国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在中国境内設有子公司。前期中国区子公司作为进口总代理,根据市场需求及经销商的订单统一向母公司订货,以美元计价结算。
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中国银行与企业深入探讨合作机会,帮助企业梳理并简化业务流程。该中国区子公司逐渐意识到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利性,将进口贸易结算币种改为人民币,实现了进口与下游销售均使用人民币这一币种,减少了汇率风险和兑换成本。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企业开始尝试将人民币作为融资币种,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率先为该跨国企业发行了“熊猫债”,即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进一步支持企业良好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发布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和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ORI),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了观察和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窗口,成为衡量人民币国际化动态的重要风向标。
中国银行连续五年对全球客户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主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认知和对人民币的使用情况。2017年度,在对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工商企业和100多家金融机构调研的基础上,中国银行编制发布《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的人民币》。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企业客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更积极,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挖掘了新的潜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境外市场主体参与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意向进一步升温。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将加快推进,市场参与者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银行将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全力担当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渠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引领者,谱写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