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梅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数学教学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还不够。学生往往习惯于解决既定问题,而不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笔者对所任教的二年级的两个班共8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近50%的学生经常或有时会主动提问,但有10%的学生从来没有主动提问的经历。两个班总体上有68%的学生喜欢由教师提问,遇到困难时喜欢依赖教师,希望从教师那里寻求帮助。有28.95%的学生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主动提出问题,认真思考”;有接近50%的学生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认真听讲,多做作业”。“解决完一道题后,发现你的答案和书后的标准答案不相同”时,有52.63%的学生认为是自己做错了,44.74%的学生“怀疑书本的答案错了”,會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对于课本上不懂的知识点或例题,大部分学生会向教师主动提问。总体来看,学生还是以“老师问,我来答”或是“题目问,我来答”的模式学习,“应试”色彩浓厚。偶尔有学生主动提问,问题也集中于课本上不理解的知识点。在练习中遇到与配套答案不相符的情况时,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提出质疑。由此可见,学生主动提问的现状很不乐观。
分析学生主动提问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敢提问。这部分学生,有的是因为过度迷信权威、迷信课本,认为教师讲的、课本上写的都不会有错;有的是因为学生本身胆怯;有的是害怕被同学嘲笑;还有的是害怕被教师批评。二是不善于提问。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却不能将其正确地表述出来。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传统问答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限制了学生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致使学生越来越不善于主动思考。三是不能得到回应。有时学生向教师提出一个看似与授课内容无关或阻断教学进程的问题,教师会说:“我们课后再来讨论,好吗?”但最后往往不了了之。这种情况多了,学生就不会再主动提问了。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课堂实践
一是营造轻松氛围,让学生敢问。古人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当学生提问时,教师要专注地倾听,并用微笑、点头等表示鼓励,对学生提问这一行为给予赞许和肯定,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增强其勇气和信心。教师还可给提问的学生发“提问卡”,每周对“提问卡”进行汇总和反馈。笔者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使班里的学生开始有了主动提问的愿望,提问的人数和次数也有了明显增加。
二是模仿课本情境,让学生会问。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提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重点关注“问什么”,让学生从最基本的解决问题开始,仿照书中的例子提出问题(见图1)。实践证明,范例可有效降低提问的难度,其中的情境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
三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可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有问题可问。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题(见图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汇报,但至此并未结束,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注意图2并鼓励学生提问。这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第一题用除法,第二题却用减法呢?”于是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就能通过主动观察,找到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更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了。
四是“刨根问底”,让学生想问。数学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专注于一个目标,刨根问底地提问,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如二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有的学生问:“为什么17÷5,商是3?”还有学生问:“为什么余数不能比除数大?”这种刨根问底的提问,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可使学生的思考更具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
五是引导生生互动,让学生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同伴互动,采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例如,学生可以向全班同学提问,请大家分辨某两处算式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可以就自己的困惑提问,请同伴甚至全班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等。
教师如果能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和指导,给予不断的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所提问题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同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成为会学习的学生。
三、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主动提问对数学教学有重要价值,但仅教会学生敢问和会问还远远不够,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大的舞台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三个机会:一是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二是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三是学生展示解决问题过程的机会。例如,当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后,教师先给予肯定,如果题目比较难,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最后再由学生汇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这样的流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提问机会,并让他们在“提问—思考—讨论—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主动提问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可以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