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497-2002)的要求,为验证“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豫北沿黄地区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并为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
试验于2017年6月安排在获嘉县新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田,为黄河灌区。土类为潮土,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肥力均匀。该田块耕层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6.4g/kg、全氮(N)0.841g/kg、速效磷(P2O5)16.7mg/kg、速效钾(K2O)151.8mg/kg。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新丰25。供试“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效活菌数≥0.2亿/g,N+P2O5+K2O≥25%。
试验设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0m2。
处理1:常规施肥+每667m2底施“复合微生物肥料”40kg;
处理2:常规施肥+每667m2底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基质40 kg;
处理3:常规施肥+与处理1同期施等量细沙;
处理4:常规施肥。
表1 田间调查与考种统计
试验所在区域水稻常规施肥:底施40%专用配方肥料50kg+追施尿素 25kg。本试验每 667m2底施 40%(24-11-5) 复 合 肥 料 25 kg,返青后 7d 每 667m2追施尿素25kg。试验地水稻于6月18日移栽,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分别于整地前施入供试肥料、基质和细沙。10月25日水稻成熟收获,收获时各小区实收计产并同时进行田间调查与考种。试验除按方案要求的底施不同肥料、基质和细沙外,其他管理措施均同一般水稻大田。
表2 产量结果统计
表3 方差分析
底施“复合微生物肥料”改善了水稻的成产因素。由表1可知: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相比,亩穗数分别增加0.53万穗、0.62万穗、0.63万穗;穗粒数分别增加6.7粒、8.5粒、8.6粒;千粒质量分别增加 0.7g、0.9g、0.9g。说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底施“复合微生物肥料”可增加水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
表4 多重比较表
底施“复合微生物肥料”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表2可知:处理1较处理2平均每667m2增产45.6 kg,增长率8.2%;处理2较处理3平均每 667m2增产 7.8kg,增长率1.4%;处理3较处理4平均每667 m2增产1.1kg,增长率0.2%。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采用P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见表4),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处理4之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处理3与处理4相互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一)在豫北沿黄水稻产区,在底施常规肥料减半基础上,每667m2底施“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效活菌数≥0.2亿/g、N+P2O5+K2O ≥ 25%)40kg,与施用等量肥料基质相比,增加了水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平均每 667m2增产 45.6kg,增长率8.2%,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可以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二)本试验结论是一季作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肥效,至于连续施用该肥料对作物节肥和增产的效果,还需进一步试验示范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