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波
①某一天,你发现窗户玻璃上静静地停着一只飞蛾,看上去就像被你家的灯光吸引来的“不速之客”。如果这样想,那你可能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际上它可能是一个“昆虫间谍”,正在那里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②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它的重要用途是通过遥控装置完全控制其行动,利用它们灵敏的嗅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比如发现埋藏的炸弹,或在地震废墟中寻找被掩埋者。
③为了使控制人员能够观察到“电子鼠”的所见情景,研究人员还在最新一代“电子鼠”身上安装了可视装置。为了确定“电子鼠”在野外是否已经发现目标并锁定气息来源,研究人员又在“电子鼠”的大脑内植入了一种专门用于收集神经信号的特殊装置。
④科学家之所以选择像老鼠这样的动物,是因为它们本身的体积比较大,能够携带小型摄像机、小型计算机以及电源等。当然,它们的缺陷是,执行秘密侦察任务时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为此,研究人员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
⑤多数有翅昆虫,比如蜜蜂、甲殼虫等,在从幼虫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变形期,研究人员就是在这一时期将芯片植入昆虫体内。当幼虫发育成成虫时,芯片与肌体结合,成为昆虫机体的一部分,使之成为“电子昆虫”。同时,还要求芯片与神经系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研究人员才有可能随意控制昆虫的飞行。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了直径只有几百微米的超薄神经芯片,这种芯片富有弹性,能够在昆虫变形时与神经系统进行充分结合。
⑥“电子昆虫”的重要用途是当“间谍”。“昆虫间谍”在控制中心100米范围内飞行,然后准确地停在距离目标数米远的地方进行侦察,任务完成后被召回。但是要想将昆虫设计成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在昆虫背上装纽扣电池还是通过有线控制,都会在昆虫背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像拇指样的突起,更不用说为了进行侦察还需要装上微型麦克风、环境感受器以及传输装置等,这些都会让“昆虫间谍”一眼就被人识破。因此,当务之急是缩小所有装置的体积,同时找到能够充分利用昆虫自身能量的方法。
⑦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墙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因此,到时候你一定要小心,也许随身携带一瓶驱蚊水或者在手边常备一个苍蝇拍才是上上之策!
【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说说“电子生物”有哪些重要用途。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文章第②段说:“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它的重要用途是通过遥控装置完全控制其行动,利用它们灵敏的嗅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我们把这个句子精简概括,就能得知“电子生物”的第一个用途就是执行搜寻任务。再往下读,第⑥段直接出现了题目的答案“‘电子昆虫的重要用途是当‘间谍”,直接摘抄即可。
2.科学家研制出了“电子鼠”后,为什么又把目光投向了昆虫?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段落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读文章,我们会发现题干中的关键句“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昆虫”出现在第④段。再次认真阅读这个段落,我们很快在本段第二句中找到一个很关键的词语“为此”,“为此”中的“此”就是科学家把目光投向昆虫的原因,也就是本题的答案了。“此”所指代的句子就是“它们的缺陷是,执行秘密侦察任务时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
易错警示:做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找到问题对应的段落。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后,那些停在墙上的苍蝇很可能就是一个“间谍”。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掌握能力。题干中出现的加点词并不难理解,都是限制性词语。“不久的将来”是一个对时间限制的词语,说明这些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很可能”是一个表猜测、估计的限制性词语,由于目前技术还不成熟,所以作者现在只能推测,但从这个词语能看出作者相信“昆虫间谍”这项技术总有一天能成熟地运用。
易错警示:说明文语言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准确,答这一点肯定是没有错的,但是只写“准确”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具体地分析。
4.科学家研制“电子生物”的过程,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迪?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科学精神的领悟能力及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的个性感悟能力。从文中能看到科学家为了研究出最新型的“电子生物”,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创新,循着这样的思路,就不难总结出准确的答案。
易错警示:这类题目其实是非常容易得分的,但是有许多学生却经常失分。失分原因主要是跳出了文章,答案不是由文章阅读生发出来的,而是泛泛而谈,不着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