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陶艺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中小学与高校平台的共享性研究

2018-04-08 07:08:36韩祥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小学生

韩祥翠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 黄石 435000)

一、前言

我国的陶瓷文化举世闻名。在传统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依靠家族制、师徒制、行帮制的教育模式,传承着陶瓷的制作经验和工艺技术,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多个艺术高峰。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陶瓷的学院式教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现在全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陶艺课程,总体来说,当下的陶瓷教育分为两个主体,一是专业陶艺教育,多在各大美院和专业陶瓷院校展开,它拥有系统和完善的陶艺教学体系,可以分为陶瓷雕塑、产品设计、陶瓷绘画、现代陶艺、建筑卫浴等几个大的方向,课程不但包括陶瓷的成型、造型、装饰、烧成,工艺学等学科基础,更指向各个学科的创作与拓展课程。

另一主体为综合高校的陶艺教育,它是基于美术学院或设计学院的陶艺工作室展开,一方面,它作为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或美术学方向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展开,因专业不同陶艺在授课上也有不同的倾向:如产品专业的陶艺倾向于日用瓷的设计与模具成型,视觉传达专业倾向于容器造型,而绘画专业可以侧重于陶瓷绘画;还有一方面就是作为非艺术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存在,我们可以称之为“公共陶艺”,它是面向非艺术类专业高校学生的陶艺教育,其教学目标与专业院校有着本质的不同。专业院校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陶艺家和设计师为目标,而公共陶艺并非培养陶艺的从业者,而旨在培养陶艺的鉴赏群体,不仅使学生全面认知灿烂悠久的传统陶瓷文化,而且对现代社会中陶艺的多元发展有着明确的了解,并对鉴赏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作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公共陶艺教育的受众群体

本文基于院校来谈公共陶艺教育,除此,它还有社会教育这种方式。当然,当下陶艺的社会教育日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各大城市和产瓷区有很多机构和陶吧可以让不同年龄的爱好者体验陶艺。但院校的陶艺教育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更为专业的指导老师以及系统化完整性的授课和考核体系,均是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院校教育中,除去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从教育的纵向性来看,还存在中小学生,幼儿园这些受众。这些群体的陶艺教育,因学生年龄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应全面考虑其思维发展规律,来决定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中小学陶艺教育发展的态势

陶艺作为艺术课程已经走进了一部分中小学的视野,深圳、上海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深圳,每一个公立中学的学生都必须到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两天约为16课时的陶艺培训。上海的中小学陶艺也普及得不错,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的三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和钱圩中学的六七八年级每学期也有16节的陶艺课。除去大城市和一些产瓷区城市,中小学的陶艺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陶艺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普及存在困难,另外,陶艺课程对师资和设备环境也存在较高要求,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有能力提供师资培训和设备场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政策导向,中小学的陶艺课程呈现出上升趋势。20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陶瓷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自然在教育思考的范围之内。在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提议让“陶瓷文化作为系列工程来进行传播,走进中小学、走进社区、走进孔子学院”。

由此可知,一方面,陶艺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在当下及以后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必然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解决其师资和场地设备也并非一日之功。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小学和当地的高校共享公共陶艺平台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四、中小学与高校共享公共陶艺实践平台可能性

前文中一直强调本文的研究出发点是公共陶艺教育。而公共陶艺平台,在实际上指涉的是有着完善设备和满足烧成的陶艺工作室,它具有公共性,并不是某个专业或某些群体的专属场所。高校中公共陶艺一般以公选课的方式存在,这就说明公共平台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人满为患,它在特定的时间内处于空闲状态。这就为与中小学共享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陶艺走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在缺失开课资源的情况下,与高校共享陶艺平台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共享并不意味着对高校资源的侵占,而是在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有使用陶艺场地和设备的权力,同时,借助高校陶艺教学的人力优势,来实施中小学的陶艺教学,这是一种双赢。

一方面提高了资源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加强了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互动。就笔者所在单位湖北师范大学而言,美术学院陶艺坊有着完善的陶艺设备、场地以及窑炉,其教师也是出自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专业,接受了系统的陶艺教育。在不影响院系教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有一定的时间来安排部分中小学进行的陶艺教育。之前,来湖北师范学院进行陶艺实践的学校有沈家营小学,黄石市十四中,黄石市十五中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师范院校,本身它就承担着为中小学输送与培养教师的任务,与中小学艺术课程的互动也可以使高校教师能够更加了解他们到底需要具备何种素质的教师,由此来适时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向,使高校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在教与学中促进高校的竞争力。同时,让一部分优秀的大学生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学以致用,也是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一种提高。

五、实践平台中小学陶艺课程的教学方式

中小学生在公共陶艺平台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能将其一概而论,一定要考虑到学生阶段成长的特性。作为一种优异的媒介,陶艺集手工性、雕塑性、绘画性、装饰性于一体,在实践中也给予了学生多种操作的可能性,可以综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来选取相应的陶艺实践方法。出于行文的要求,本节着重论述小学陶艺。

(一)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艺术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至为关键。小学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的目的为“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激发儿童设计创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新精神,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的思维和审美、创造潜能,训练儿童的眼、手、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和习惯。”①泥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元素之一,它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几乎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玩泥巴的经历,当陶艺课程中,窑火将小学生们捏制或绘制的作品熔炼为永恒的物件时,这种欣喜对他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土为媒的陶艺,也自然而然也得到小学艺术课程的青睐。那么,针对这些小学生,在陶艺课程中,该采取哪种教学方式呢?

(二)自然主义的教学方式

自然主义教育观是工具论的泰斗赫伯特·里德在总结先贤艺术教育精髓和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中提出的教育方法,其主旨是依据儿童的自然倾向来进行艺术教育,不以掌握美术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而在于以美术为手段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进而促进其人格的全面与健康发展。在小学的陶艺实践教学中要贯彻这一观念,教师要在尊重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天性与个性,不以特定标准去限制小学生一定要如何去做,而是关注他要做什么;不以自己的好恶和意志去评价作品的优劣,而是要看他表达得充分与否;更不要以陶艺的技术性来约束他们,相比制作结果,应该更关注制作过程。”②由此可知,自然主义教学方式的目标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基于艺术教育来激发儿童的创作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陶艺课程的实施方法

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态,陶艺为学生的艺术课程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作为一种材料,陶土和瓷土良好的可塑性为小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可供驰骋的空间。按、戳、印、压、划、撕不同的动作都可以在泥土上轻松得留下自己“手语”的痕迹,它有很强的独一无二的个人性特征。卷、折、盘、挤、甩、扭均可以赋予泥土不同的状态,具有表现主义色彩,这种对材料的敏感可以促使小学生进一步思考手的动作与形态以及泥性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手工性的陶艺实践可以综合小学生眼、手与脑的协调能力,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能力,并促进他们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如卢梭在《爱弥尔》中所言:“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艺。它在人的成长中功用最大。它在物品的制造中通过手将触觉和脑力协调,身心合一,使人得以健康地成长。”③手工成型在小学生的陶艺实践中不可缺失。对小学生而言,泥条、泥片、泥板、随手捏制都是比较适合的成型方法。

很多人对陶艺的最初理解都源于拉坯。在辘轳车的旋转之中,一团泥在艺人或教师的手中倏忽变幻,器皿的形态便由手中生发而来,似乎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令人心向往之。于是便迫不及待得开始自己的尝试,只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尝试是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拉坯是以对泥性的了解,重心的把握,用力的均衡为前提的。在小学的陶艺实践中,相对而言,拉坯更适合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进行,低年级的小学生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娴熟操作拉坯机以及把握泥团的拉升技巧。就操作性而言,灵活的手工成型更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配合一些简单的木制工具,可以结合特定的主题来进行课堂的引导。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强调机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引入拉坯教学。而对于拉制成型的圆形器皿,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变形,或者做出特定的肌理效果。

当然,陶艺的成型并不仅限于手工和拉坯,但是在时间、空间以及小学生群体的限定之下,这种手工的综合成型方式可行性是比较大的。除去手工制作,陶瓷的装饰性也为小学生的陶艺实践提供了与成型完全不同的视角。陶艺的绘画性在于陶瓷与绘画之间的紧密联系,就实际操作而言,陶瓷的装饰可以分为釉上,釉中与釉下三种,而每一种分类又因使用彩料的不同延伸出很多类别。一般而言,釉上彩与釉下彩在小学陶艺实践中更为普遍。

小学陶艺实践中的釉下彩以青花,釉里红和各式色剂为主。所用的坯体需经素烧,如此方能减少在绘画过程中的损坏。而釉上彩是在已经烧制成瓷之后的器物上进行绘画或装饰,比之粉彩,新彩对小学生更为适宜。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平面类的器皿相对立体的瓶罐更容易掌握,因为三维的器型加大了绘画和构图的难度。在课堂中,教师可就具体陶瓷装饰的用笔,用料以及绘画技巧进行讲解,而后进行示范,而小学生的绘画内容,特定的主题比严格的要求更为适宜,比如“一起去旅行”、“动物园”、“我的理想”,这种主题性的要求,可以使小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在陶瓷上进行绘画性或装饰性的体现。

在小学生的陶艺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不以严格的技术和工艺要求去约束他们,而是多倾听他们想做什么,进而引导他们去完成,教师在其中起着相对消极的作用。比起陶艺的最终成果,创作过程中的多种可能性和愉悦感显得更加重要,可能一团泥土在小学生百转千回的揉捏中,最终成为废泥,可是,这又有什么重要呢?重要的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学生体验到了玩泥的欢乐,体验到了手与泥土之间的对话,也品味了陶艺与其他艺术不一样的美。而这些正是自然主义的教育观所强调。

六、结语

陶艺能够促进人眼、手与脑的综合协调能力,进而提升思维认知和智力发展,由此,它越来越多得受到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青睐。在中小学陶艺资源缺失的情况下,与高校共享公共陶艺教育平台不失为一种良好选择,同时它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可以扩及高校其他艺术平台的共享与合作。但本文并非一味鼓吹中小学与高校的互动,而是针对特定专业,与中小学进行实践平台的共享的确有多重功效。在共享平台的过程中,也还有许多细节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上课的时间,时长,频次以及课堂操作中的一些细微问题,还有课堂纪律与卫生要求等等,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明晰。在课程中,我们在秉持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原则下,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与特性,按照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可以从陶艺成型与陶瓷装饰多方面来实施。期间,教师起着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双手与泥土的触摸中,感受这种以土为媒的媒介,体悟泥团在手中的形态变化,品味陶瓷之美,同时,在做陶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与协作,尊重与关怀他人,这也有助于小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注释:

①朱铭,奚传绩.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②韩祥翠.小学陶艺教学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J].文艺生活,2018(05).

③(法)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疯狂”的陶艺
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 08:02:40
学陶艺
做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
我是小学生
陶瓷艺术欣赏
景德镇陶瓷(2014年1期)2014-04-29 11:37:07
陶瓷鉴赏
流行色(2009年3期)2009-04-21 05:17:20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