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恒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声景”顾名思义,是指声音的景观。区别于声音,声景是指环境中的音乐,是站在审美角度中具有艺术价值的声音。声音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下几种:人为创造的音乐与大自然生命力的自然表现所发出的声音,以及可能出现的令人烦躁噪音等。而声景是与声音不相等的概念,声景是指具有听觉感觉和理解力的具有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自然或人工的声音。声景打破了常规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城市景观建立框架,增加了以听觉为主的声景,在城市美化与城市规划中增加了强有力的塑造性与创新力。而世界声景计划对于声景也给出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声景是一种强调个体或社会感知和理解的方式的声音环境。
声景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是由听者通过听觉而产生的一种感知与理解。所以,声景作用途径是感知与理解,它的重点在于听者与声音之间产生的共鸣与互动。优秀的声景是从精神层面上影响人的情绪的。在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过快,因此城市声景设计应该以舒缓为主题,从而达到舒缓情绪的目的。
声景最主要的内涵条件是具有审美与文化价值。声景来源于文化的转变,它应该被赋予美学价值,也就是说,声景需要具备有欣赏价值,而不只是作为简单的声音欣赏。声景的意义在于通过声音把视觉可见的景象转变为音乐的旋律,这与歌曲的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声景与视觉景观最大的不同在于,视觉景观是追求形式美的,而声景不仅要求要有形式美,还要有内在美。
声景是由感知与理解产生的,即听者在通过声景的体验中会依据自己的思维想象勾画出声景的意象。因此,城市声景的意义就在于每位听者在面对同一种声景时,所形成的景象各有不同。这正是声景的魅力所在。声景通过自然的原声加以人工的修饰,从而转变为新的有机形象。听者根据自身的意愿,自动筛选自己所愿意听的,从而形成符合听者自己喜好的声音景观。声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视觉景观的无趣性,让城市景观更加具有生命力。
声学保护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噪声,增强隔音效果,避免相邻空间声音的相互干扰。因此声学保护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注意建筑高度,对所有楼层不要建造同一高度,而在日照间距满足的前提下,可以使楼层高度呈阶梯式排布,从而在高度空间中减少噪音的传播;第二,建立空间隔断,将安静区域与噪音区域进行隔断,可以通过多重绿化进行隔断。例如,将住宅区与马路进行绿化带的隔断,同时加上门窗玻璃等的阻隔,就可以将噪音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第三,道路布局,尽可能的避免道路过于接近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地区。
高品质声音环境即建立与环境与社会功能相符合的舒适声音,以此来促进空间内的各种社交活动。例如,在闲谈的聊天室内,绝对的安静并不利于谈话的交流,因此可以通过增添流水声等舒适愉悦的声音来让大家自觉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从而更加顺畅自然地交谈。如果是卧室等相对私密需要保证安静的空间里,就不建议有噪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播放自己爱听的曲子,从而提供给一个自由与轻松的环境。
声景是一个刚被提出来不久的概念,它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城市景观只有视觉景观的固有思维模式。而声音是具有多种色彩,它被赋予了社会性、心理性、文化性等多种人性化特征。声景不局限于美学效应的传统视觉景观,为城市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带来了新的视觉角度与研究方向。因此,声景的设计规划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设计理念,更是一种全面创新的综合理念,而声景的引入使得我们的城市景观设计在享受视觉美学享受的同时更有了听觉与情感的享受,对于城市景观的设计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为城市景观的进一步深化和改革提供了新的角度与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