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8-04-08 05:37:28李莹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形式美术

李莹莹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阜阳236000)

一、前言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一种课堂类型,随着近年来美术课程改革的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已经越来越被美术教育界所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版)》提出:“美术课程具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欣赏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和认识对象的方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

二、美术欣赏课程内涵与目标

美术欣赏课程是指学生通过对客观世界、各类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观察、感受与赏析,逐步形成个人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素养的学习课程。在欣赏过程中,学生除了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对作品的相关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特征、以及作者主观思想、情感和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做更深入的探究,并尝试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美术欣赏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认知和感受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三、美术欣赏教学实施环节

(一)感受与叙述

感受与叙述是欣赏的第一阶段。由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的方法和经验,当他们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时,会下意识的用自己现有的经验来判断,而所谓的“像不像”、“真实不真实”等审美态度可能就会主导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审美认识和判断。所以,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抛开含义、背景、价值判断等因素,把重点放在画面上直观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如果是表现性强、写意风格的作品,可以尝试寻找其创作原型,对于抽象作品,也可以就画面存在的形状、色彩、结构等来进行描述。这种直接的叙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在看作品时,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常常只关注具体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其他细节。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画面上的各个方面,一边“感受”,一边“叙述”,也就是说,抛开固有的欣赏模式与经验,把对作品的直观感受直接用语言描述出来,以实现审美交流与共享。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消除学生在表述感受时的紧张和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培养他们生动准确地表述自己直观感受的能力。

(二)理解与分析

理解与分析是将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我们重点针对的不再是作品带来了怎样的直观感受,而是这种分析这种感受的来源于作品的哪些方面,作者又用了什么方法达到了的效果?这就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形式来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主要包括线条、形体、色彩、笔触、肌理等要素,作者运用这些要素构成了怎样的质感、空间感和运动感,对于这些的分析会涉及到形式美法则,如对称、节奏、对比、虚实、多样统一的组织与协调。最后上升到形象分析和艺术风格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不是科学解剖,在进行形式分析的时候,切忌过分繁琐和生硬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而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有重点地进行赏析,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形式分析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形式美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形式美的意味,这个过程既是欣赏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领悟与体验

无论欣赏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美好事物、自然景象,还是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除其外在所具有的形式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往往还会体现出更深层的内涵、更隐秘的“意蕴”。“意蕴”是一种文思想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现,我们不能把意蕴简单地理解为主题思想,它是潜藏于作品深层的一种超越时空的、具有永恒性的东西,是时代的、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既是体现欣赏对象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美术欣赏过程中的最高境界所在。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学生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结,有些作品的意蕴也许并不是那么的深刻、庄严,而有的作品其意蕴的体现非常不明显,这都需要老师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领悟到。

(四)评价与鉴赏

评价与鉴赏主要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品位、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客观评判。现代美术欣赏教学都十分重视欣赏主体主观感受的表达。因为艺术是具有复杂性的,艺术感受也是有着独特个性的,因此教师应该选择开放式的、多元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美术评鉴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它应该是作为欣赏主体的有感而发;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分析、理解、体验美术作品,并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审美态度、审美判断能力以及审美表达能力。

四、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

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应当是丰富多变的,而不是单一的局限于课堂:

(一)专题欣赏课

作为美术欣赏的主要教学形式,它是指在具体课时内组织学生对某些作品进行集中欣赏的一种方式。这种形式相对来说比较传统单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音乐、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欣赏美术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塑造、手工等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形式在各种美术教学中运用得很多。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之前,往往都会选择一些范图及资料提供给学生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图例不仅起到了示范说明的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了欣赏的感受。

此外,学生在课堂中创作的美术作品也可以作为欣赏的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鼓励,同时,表达感受,交流体验,以实现审美共享。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专题欣赏是和随堂欣赏是相互结合的。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上一两节专题欣赏课就能解决,所以还需要在各类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逐步养成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审美理念。

(三)现场欣赏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观赏进行的欣赏教学手段。现场欣赏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组织学生外出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以及参观有特色的建筑物等等。

现场欣赏是美术欣赏教学形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现场观看到的美术作品或是创作过程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和体验,是书本所不能代替的。这种外在的、富有情趣的审美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审美经验。

五、美术欣赏教学评价

美术欣赏教学评价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进行评价也并非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一节课留给展评的时间往往很短,导致教师对展评阶段不够重视,甚至没有。实际上通过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的成就,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而且可以极大的锻炼学生自我的判断能力和欣赏评述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机制,采取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自我评价,多形式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方式。只有重视评价,及时反馈信息给学生,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的欣赏评述中,通过对自己、对他人的美术作品的评价,逐步提高美术欣赏的能力。

美术欣赏课程评价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在欣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认识和反思,从而在今后的欣赏学习中能自觉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修正不足。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同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欣赏过程表现的评价

美术欣赏教学评价不能仅仅针对学生欣赏学习的结果,更要根据学生的欣赏学习过程,在美术欣赏能力、欣赏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与发展给予适时的评价,以达到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1.口头评价

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善功能,即通过评价给学生积极的暗示,使学生对于自己的欣赏学习加以调节,更好掌握欣赏学习的方法。要更多肯定学生好的一面,即使要指正学生的不足,也要考虑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提出来。

2.作业评价

美术欣赏课的作业,主要包括小短文写作和有创意的临摹或表现。

(1)小短文写作:在欣赏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只能简单谈一点对作品的认识,所回答的大多是瞬间的感受,所以难免有些单薄、随意。有鉴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美术作品,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更深层次的评述观点。学生可以从自己最感兴趣、感受最深、或者最能产生联想的各个角度出发,重点写出自我的感性认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思考,收集更多资料,更加全面综合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加强,使美术欣赏教学得以完整。

(2)有创意的临摹或表现:美术欣赏在一个单元结束时,往往将鉴赏与表现结合,以增进体验,加深对作品主题和思想的认识。

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教师除了要给予适当的量化评价之外,还要有较多的质性评价。短文可以在小组里朗读,也可以以板报的形式在班级或校园橱窗内展出。美术作品除可以在校内的橱窗中公开展览外,还可以对作品进行评奖。这种选拔本身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表扬,其激励作用不可低估。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形式美术
创意美术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3期)2017-01-18 20:22:19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16年2期)2016-11-02 19:22:10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美术作品
艺术百家(2009年4期)2009-08-19 0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