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人的本质”解读

2018-04-08 05:37:28庄瑞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幻老虎

庄瑞峰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100000)

一、前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导演2012 年的作品,该片根据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人的本质”是电影的主题,也是主人公派从小的追问。举家移民之前,派一直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环境,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向成熟。派的经历充分体现了人自由自觉的劳动和社会性的本质特征。派逐渐意识到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历经磨难,重回人类社会。这种力量鼓舞着派冷静地面对过去,过着普通而平淡的生活,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自由人”。

二、“人的本质”作为影片主题的提出方式

(一)《Life of Pi》是对“人的本质”的追问

电影英文原版和小说原著的名字都是《Life of Pi》①。“life”的含义丰富,常用解释就有十多种。本文认为,《Life of Pi》中“life”比较恰当的解释是:“Qualities, events and experiences that characterize existence as a human being,生活”②。《Life of Pi》直译便是《派的生活》,或者是《派的人生》。该片在我国上映时,名字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种译法有很多合理性,观众也非常接受。本文之所以对故事的名字重新审视,完全是从“人的本质”角度解读这部作品引发的一些思考,并非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种译法有异议。如果我们冷静审视这个故事的原名《Life of Pi》,并回想电影情节,便会发现:先进的技术成功塑造了很多绚丽的场景,把观众带入梦幻境地,但这只是奇幻的“形式”。

就其“内容”而言,这部电影并非只是讲述一个奇幻的漂流故事,它还讲述了现实的生活,甚至表现了生活最残酷的一面。而且,这个故事不仅是讲派年少时的故事,而几乎是他一生的故事。正如李安导演谈到故事内容时所言:“就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他需要面对的东西。当然他跟老虎的戏好看,可是他的张力跟他的雄性的生存以及成长有很大的关系。”③这部电影既有引人入胜的视听效果,又有发人深省的哲学思考。虽然我们每个人不会都像派一样有海上漂流的经历,但是却会面对恐惧和绝望,面对感性和理性的抗争,在现实和梦幻的交融中彷徨。如此看来,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场“奇幻漂流”?我们带着“我是谁”的疑问出发,在“漂流”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究竟是谁,人究竟是什么。最终,我们会明白生活的意义,成为真正的“人”,彰显人的本质力量。因此,这个故事不仅是讲派的生活和人生,每个人都可以从派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清楚人究竟是什么,可以从这个故事里获得人生启迪。总之,这应该是一个关于“人的本质”的故事。

(二)片头曲部分蕴含“人的本质”主题

片头曲部分呈现给观众是一个色彩绚丽的自然世界,水声潺潺,植物茂盛,飞禽走兽各得其所。优美的画面伴随着印度风情的乐曲,观众情绪马上被调动,进入到派出生和成长的环境——动物园。这段耗资不菲的片头曲部分还可以挖掘出更深层次寓意,折射出“人的本质”这个主题。

除了动植物之外,还有两类元素出现在画面中。

一类元素是人,一个背对着观众躺在凳子上的人,一个骑着大象侧面走过的人,没有出现过人的正面形象,这似乎暗示我们现在还看不清“人的本质”。相反,影片结束时,少年派在海上正面微笑,与我们告别,他已经回答了什么是“人的本质”。

另一类元素是宗教图腾,宗教是该片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认清神的本质以及之于人的意义是搞清楚“人的本质”的重要前提。因此,在片头曲部分,人、动物、宗教元素全部出场,每种元素都是故事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也是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绕不开的元素。可以说,片头曲部分饱含着我们对“人的本质”的追问。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以自身规律生存,人作为最复杂的高级动物,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画面中呈现的自然世界可以说是已知世界,对人类而言,广袤的世界还有太多的未知领域。未知领域不仅包含外在世界的秘密,还包含内在精神世界的秘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所掌握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都日益丰富,越来越多未知变成已知。人在认识和改造外在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和改造自身,这个过程也是人类探寻自身本质,发掘自身力量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像派一样,生之为人却被“人的本质”问题困扰,这个问题在片头曲部分已经被巧妙地提出来了,值得我们仔细回味。

(三)派是一个探寻“人的本质”的“人”

派是一个天生敏感、求知欲极强的人。他从儿童时期就对“我从哪里来?”、“我是谁?”、“动物是不是像人一样有灵魂?”等本质性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先后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穆斯林教,试图在宗教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安放自己的心灵。可是,从宗教中发现的答案又不停地被现实摧毁。进入青春期,他更加苦苦思索存在的意义,海上漂流的生活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该片时长127 分钟,影片开始30 分钟左右,也就是全片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讲述派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一些生活细节。乍看起来,这种设置似乎脱离了海上奇幻漂流的主情节。其实,这些细节不仅从逻辑关系上与派以后的经历直接关联,而且生动反映了派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追求,简而言之,是为了强调派是一个“人”,并且是一个迫切想要看清“人的本质”的“人”。

一方面,派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影片开始就直接或间接交代了派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游泳、数学、化学、地理、语言、动物学等,这些知识和技能直接构成派在海上求生的“物质手段”。我们试想一下,假如派不会游泳,他就无法穿梭于救生船和救生筏之间,无法游完最后几公里而获救,其实在影片开始不久,派就明确表示游泳救了他的命;假如派不会英语,他就无法阅读救生船上英文版的《海上求生手册》;假如派没有地理知识,他就无法看懂《海上求生手册》中的洋流图等等。派在海上漂流的时候,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地制宜,制造和使用工具,想方设法与老虎共存,集中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自然时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语言和劳动是猿脑过渡到人脑的主要推动力,“而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就越带有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④

另一方面,派是一个对“人的本质”强烈好奇的“人”。镜头对派读过的书有意呈现,这些书反映出派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状态和关心的问题。儿童时期,派曾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印度教漫画书,以满足他对宇宙起源的好奇心。在亲眼目睹老虎吃羊“事件”之前,派的世界是单纯的,坚信动物和人一样,有纯净的灵魂。那时,派阅读的书有儒勒·凡尔纳的《神秘岛》,这个故事与他以后的海上经历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反映出他对世界乐观美好的向往。老虎吃羊“事件”之后,派美好的“意义世界”被打破,生活在他眼中变得枯燥无味,青春期的烦恼也接踵而至。这个时期派阅读的书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笔记》、加缪的《异乡人》等,几乎都是带着悲观茫然色彩的存在主义作品。总之,派读过的所有的书都是与“人的本质”问题相关的。除了读过的书之外,少年派对“人的本质”的追问还表现他的种种行为中。比如,十一岁的派想方设法、不厌其烦地向同学们解释自己名字,执着的在黑板上写下“π”代表的几十位数字。这个情节除了展现他超强的记忆力和数学水平,体现他敏感的自尊心外,最重要的是表达派对“我是谁”的在意和苦苦思索。

在海上漂流开始之前,影片着意刻画派是一个苦苦追问“人的本质”的“人”,人究竟是什么是派从小就产生的疑问。青春期的派,带着与初恋女友分别的痛苦,对故乡的眷恋,对父亲良苦用心的不解,还有对前途的未知登上了轮船,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从“人的本质”角度解读派的海上漂流

派与老虎的海上漂流是一场人与猛兽的“对话”或者“斗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的高度抽象。派要面对一只对自己生命构成威胁的猛兽,还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他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在漂流过程中,派有三次机会杀掉或者抛弃老虎,但是他每次都没有那么做,反而救了它,并且每次的原因都有所不同。派对老虎的态度与情感随之发生改变,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派三次救老虎的原因逐渐呈现出派作为人的“本质”,他找到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答案,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一)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

派第一次救老虎发生在影片第67 分钟前后,老虎在海里看着派,派拿起了斧头,却没有下手,反而想办法把老虎救上了船,自己逃到了救生筏上。派这样做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派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有做人的怜悯之心,有不杀生的戒律。他看见老虎无助的表情,便不忍下手。这一点,我们可以联系后来派第一次杀鱼的情节来体会,他面对落网的鱼,先是愧疚的做了一番祷告,然后用斧头笨拙地砍了下去,之后又表达了对鱼的感激。

第二,派害怕遭到老虎的报复。当时的派连鱼都没有杀过,他没有信心杀死一只老虎,他很清楚,如果不能顺利杀死老虎,势必激怒老虎,遭到它的报复,那么自己的生命将立刻受到威胁。

第三,此时的派虽有对老虎的恐惧,却没有感到直接的死亡威胁,这是他救老虎最根本的原因。派按照《海上求生手册》和以往的经验,试图“驯服”老虎,却以失败告终,派对老虎是非常恐惧的,这是人的求生本能。不过,这时的派还没有真切的感受到死亡威胁,因为船上还有大量的食物储备。派救老虎之前,已经把船上的食物储备转移到救生筏上,并仔细计算过每天可以消耗的食物量,他在一段时间以内不会挨饿。此时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死,对老虎除了恐惧之外,几乎没有别的情感。这个时段绚烂的海底梦幻世界也可以看出派的思想状态,他眼中几乎只有海洋生物,都是现实存在的,此番景象与后面是完全不同的,这暗示着派此时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在海上求生,无暇顾及其它。

后来,一场意外打翻了派的救生筏,食物储备全部落入海中,再加上自己极有可能被老虎吃掉,他真切感受到死亡的绝望。一切都开始改变了,正如派自己所言:“饥饿可以改变一切,即便你认为很了解自己。”实践需要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派对老虎的态度和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在变为自觉。在这之前,派杀死一条大鱼后,小心翼翼的把整条鱼扔给老虎,然后赶紧躲回救生筏,这是一种被动求生的自我保护。但是现在,派必须鼓起勇气去主动面对老虎,他把大鱼切成小块作为诱饵去“驯服”老虎。实践出真知,派不再按部就班地遵循书上的法则,而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发现并掌握规律,成功地驯服了老虎。从此,派在与老虎的关系中占了主动和强势,二者关系维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悠扬的背景音乐是对这种关系最生动的诠释。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⑤人的本质是劳动,是有意识自由自觉的劳动,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人的劳动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与动物只能适应自然不同,人不仅适应自然,还能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自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自身。派的劳动改变了老虎,改变了与老虎的相处状态,他自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他,连杀条鱼都会心有余悸,现在的他却大口吃生鱼。他因地制宜,开动脑筋,积极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派第二次救老虎发生在影片第90 分钟前后。经历一场剧烈的暴风雨之后,老虎已经奄奄一息。派用一桶水把老虎唤醒,并且让它趴在自己腿上。派这次救老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派已经占据主动,驯服了老虎,有能力给老虎提供食物,很大程度上免除了被老虎吃掉的威胁。

第二,老虎是派过去生活的“见证”。派和老虎的关系相对平稳之后,他的情感得以释放,开始回忆过去。他重复着遇见阿兰迪时演奏的旋律,从海底梦幻世界看到的不再只有海洋生物,还有家人、女友、动物园的动物等等。现在,只剩下老虎这只“活物”与派拥有共同的过去。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派无法割舍过去,无法抹掉回忆,他很在意老虎这个过去生活的唯一“见证”。

第三,老虎已经成了派海上漂流的“意义”。老虎既是威胁,又是伙伴。“恐惧是生命唯一真正的对手。”⑥因为怕被老虎吃掉,派必须给它找足够的食物,必须想法设法改善自己的生存境况,这已然成为派活下去的动力。

派这次救老虎的原因集中反映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⑦人不仅是具备自然属性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更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属于一定社会形式的,不是抽象的人。人的本质是在生产劳动中体现的,自始至终是一种社会的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在社会实践中,人与人结成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人也培育了亲情、友情、爱情,丰富了情感世界。海上漂流的派没有人做伴,它的情感世界很大程度上寄托在了老虎身上,再次度过难关之后,老虎已被派视为好朋友甚至是亲人。

(三)人从“本质”中爆发出的本质力量

派第三次救老虎发生在影片第103 分钟左右。派离开食人岛的时候,给老虎准备了充足的食物,邀请它一起出发。派很清楚,如果独自乘船离开,老虎夜晚便没有栖息之处,只能死去。主动邀请一只吃人的老虎与自己同船,从自然属性上来讲是不可思议的,这种行为是派的社会属性的升华。海上漂流让派认清了自己作为“人”的本质特征,他知道必须要有老虎的陪伴,他有能力与老虎共同生存,他不能抛弃老虎这个“意义世界”。在派看来,老虎是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不能被抛弃,他绝对不能丧失这个情感寄托。老虎的存在让派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有强大的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淡水和食物一度让派以为自己和老虎可以幸福的生活在岛上,但是,当他发现这是恐怖的食人岛之后,立刻决定离开。这一次,派甚至没有花时间去呐喊和思索,马上着手为自己和老虎储备尽可能多的食物。哪怕前途未卜,哪怕筋疲力尽,也还是要求生,要回到人类社会,这便是派认清“人的本质”后,爆发出人的力量,这是一种本质力量,是一种最根本的自知和自信。

在与老虎的海上漂流中,派用自己自由自觉的劳动驯服了老虎,适应并改造生存环境,最终回归了人类社会。他由一个青涩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漂流是艰难的,派也有过绝望,但他还是在漂流过程中逐渐发掘了自身“人的本质”,坚定自信,日益强大,绽放出人性光辉。其实,从精神上讲,派一刻都没有脱离自己的社会关系,他的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情感越来越丰富。老虎却不同,它不是“人”,固然依赖派得以生存,身上被深深打上了派的劳动痕迹,但是,当它上岸之后却“无情”地与派不辞而别。

四、自由之精神——人的本质力量

影片中提到了两个故事,用派的话来概括,一个故事中有老虎,一个故事没有老虎。派本人坚持老虎一直陪伴他,作家和日本官方调查报告都选择相信这个故事。原因不仅是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血淋淋的残忍,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去见识人的本质力量的伟大,去见识人性中最宝贵的光芒。

派在接受作家采访时,表现出一些“不可思议”之处。

其一,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派都强调是游泳、捕鱼、制造工具等现实的技能救了他的命,是老虎这个精神动力的陪伴让他活了下来。但是,派却依然是一个保持着宗教信仰的素食主义者,一如海上漂流之前的他。

其二,不论哪个故事是真的,派的精神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是,他在向我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表情却异常平静,没有大喜大悲,仿佛是讲别人的故事。

其三、派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有幸福的家庭,温暖而平淡。至于自己惊心动魄的海上经历,他仿佛不是特别在意,表示任由作家去“创作”,这是一种怎样的豁达。

派能够活下来依靠的是自己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但是,派始终没有放弃宗教信仰,其实宗教对派而言,早已超越了神,不是神的力量,而是自己精神力量一直在鼓舞着他,正如他在海上重复了无数遍的“永远不要丧失希望。”海上漂流让派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他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力量,这种力量鼓舞他不放弃生存的希望,不向困难妥协,这才是不变的信仰。而且,在派的精神世界里,宗教信仰是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联系的一种“纽带”,他当然无法割舍过去的社会关系,无法与过去的自己决裂。

注释:

①⑥(加拿大)扬·马特尔.少年Pi 的奇幻漂流[M].姚媛(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161.

②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857.

③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之附本《心中的卧虎》[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5.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8.

⑤(德)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猜你喜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幻老虎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军事文摘(2022年18期)2022-10-14 01:32:42
躲描猫的大老虎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艺术启蒙(2018年10期)2018-10-26 07:36:48
老虎不在家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象征符号解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4:15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较电影与小说的空间叙事
电影评介(2016年8期)2016-07-11 07:47:58
浅析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承接
今传媒(2016年4期)2016-05-16 00:23:28
老虎变成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