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与多元中国现代服装手工艺
——精细化凸显造物艺术的多维性思考

2018-04-08 07:25陈雪清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造物手工艺刺绣

陈雪清

(福建商学院 艺术设计系,福建 福州, 350012)

中国的古代造物艺术成就非常辉煌,而且品类众多,包括彩陶、玉石、建筑园林、青铜器、服装、雕塑等方面的造物艺术。每一类艺术品都各具特色、美轮美奂,蕴含了天人合一、造物思想、宗法制度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成为中国五千年文化意识的物化载体。“造物”简单而言就是“创造出来的完美的物”,具体是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加工技术物品,是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利用一定的原材料制成的物品。造物艺术思想则是人类在造物环节下的指导思想,是人们在造物过程中的思想指导依据和原则,同时也体现出了造物者对被制作的“物”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潮流、宗教理论、科技信息、历史文化的理解[1]。我国本体服装的造物艺术早在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就出现了,那时的人们就已掌握了服饰的造型、缝纫、裁剪、缝制、编织等手工技术。后来,我国传统服饰手工艺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手工艺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单独的染色、镶边、编织、刺绣、造型、盘扣等方面的工艺[2]。

一、本体的中国服装手工艺

本体的服饰手工艺包括蜡染、刺绣、造型、裁剪、缝纫、镶嵌、编织、扎染、图案、盘扣、印染等众多品种,这些优异的生产制作技艺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3]。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缝制服装用的骨针、锥等工具,他们利用这些工具进行简单缝制。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出现了麻布,开启了服装纺织工艺的时代。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制作技艺由以前的简单缝制朝着更加精工细作发展,后续出现了染、嵌、织、绘、镶、滚、包、镂、印、贴、绣等工艺形式,更加展示出本体手工艺审美与实用的特色[4]。周代的《礼记》中记载人们把蚕丝染成红、绿、玄、黄等色,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形成各种图案,即所谓的“黼黻文章”。《新华字典》对“黼(音辅)”的解释是在古代礼服中绣半黑半白的花纹;对“黻(音符)”的解释是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①。“文章”在古汉语中,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为“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实际上,“文章”二字古意为锦绣。“文”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同“纹”。我国本体的服装手工艺具有独特的风格气息,每一件服饰都有古老淳朴、绚烂精美的特色。如刺绣是最早的手工艺之一,是指在布料、编织物、皮革等材料上使用针线进行绣、剪、贴、补绣、镶嵌和镂空等。我国刺绣的起源历史久远,可以说自人类出现后, 刺绣的历史就开始了,有记载的文献始于虞舜。《尚书》记载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衣的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裳的六种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衣裳共十二种花纹称十二章。刺绣最初的作用在于通过对衣服的装饰来显示社会地位的尊卑,具有一定的政治辅助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刺绣逐渐作为生活的装饰品用以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刺绣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唐代以前刺绣流行“锁绣”法,唐代出现了“平针绣”,它的针法多,刺绣者能更好地进行技术发挥创作和艺术表现[5]。明代刺绣就更加丰富了,有透绣、发绣、纸绣、贴绒绣、戳纱绣、平金绣等,新素材的利用大大拓宽了刺绣艺术的范畴。刺绣上的图案一方面讲究实用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如“如意”“子莲子孙花生满堂”等都是我国传统宗教思想在服饰上的多面折射反映。

二、本体与多元中国现代服装手工艺的融合

在科技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服饰装饰工艺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服饰装饰设计的运用元素与工艺品种更多了,不仅有本体的服装手工艺,还有更加多元化的手工艺,包括滚镶嵌宕、花饰、面料立体造型、做旧、喷绘、钉珠、腰带、蕾丝等。本体与多元中国现代服装手工艺运用在不同的服装里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装饰效果,同时还可以把多种手工艺运用到同一件服饰上以获得特别的服装效果,如在面料立体造型里面就包含褶皱和拼贴两种手工艺。服饰上的褶皱是服装设计的经典元素,服装造型里普遍使用的面料立体塑形手法,尤其是在二维的面料平面上打上无数褶皱能提高服装外形的层次感与立体感,是改变原有形态属性与面貌特征的方法之一[6]。以服装面料的褶皱和折叠为元素,多层次组合形成面,以面的多层次组合形成空间,就能产生虚实对比、起伏呼应、空间层次感强的效果,见图1、图2。

图1 服装面料的褶皱Fig.1 Folds of clothing fabric

图2 服装折叠元素的空间层次组合Fig.2 Spatial hierarchy of clothing folding elements

图4 服装面料的刺绣、镶边、重叠等不同形态特点的整体组合Fig.4 Combination of embroidery, edges, overlapping of clothing fabric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现在,服饰已经不再局限于服饰本体手工艺元素的应用,而是将本体与多元的现代手工艺进行融合,使服装更加美观大方、得体、实用、时尚。在褶皱、刺绣、重叠的衬托下身体以一种若隐若现的方式呈现,让人体显得更加修长,而在服装款式造型中,在人体结构主要的部位上均采用装饰的丝线,把人们喜欢的图案纹样元素进行手工刺绣,能将绣品的多样性和现代化体现出来,而且其丝线合并起来再绣制,还给人清新淡雅的美感[7]。在服饰上采用斜裁的形式已经成为时尚主流,斜裁法能够打破整体造型的沉闷感,在生硬的几何线条与柔和的身体曲线间巧妙过渡。图3展示的是一件现代、时尚、前卫的礼服,采用高贵豪华的手工刺绣和珠绣结合的手法进行增型设计,缀珠花朵图案让服装更有立体感,色彩素雅。借助斜裁的方式,使造型分割显得既有曲线美,又有动感、层次感。在礼服与高级成衣的制作中,在对人体肩部、胸部、腰部、臀部的细节处理上,采用斜裁的手法给人呈现出非常直接的感受就是造型性感的形象[8]。图4展示的是一件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的服装,在服装上的背部和肩部的处理上选择用刺绣、镶边、重叠的手工设计元素,服装核心图案采用了团花、动物鱼纹、水纹等纹样,寓意花开富贵、吉祥如意;在针法上,应用了传统的针法,绣工细致,针法活泼,使图案色彩鲜艳华丽、层次丰富,让整件服装打破了原本单一的沉闷风格。将不同特征的元素的不同形态特点进行整体组合,采用左右平衡、打散结构的方法,应用整体错觉产生面料形态的变化,注意整体回位的拼接,通过创作新的单元循环、设定回位相接方式,预示不同的回位循环效果设计功能。

拼贴是一种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我们从剪纸、布贴、刺绣、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拼贴的影子[9]。拼贴设计就是把小块有形面料、花边、钩花、饰物等直接贴附于服装的设计部位,用手缝针缝制固定,形成有机廓形,从而产生具有立体装饰效果的一种手工艺术手法。在服饰设计中,拼贴是把相同或不同的材质进行剪切,然后再重新组合具有不同的颜色、手感、质地、风格的材质。在现代手工艺中拼贴成为服装设计中大量使用的手法。服装设计中人们把纸、塑胶与人造皮等各类材质进行拼贴;把丝绸、棉麻、蕾丝等各类面料进行相互拼贴;把扣子、铆钉、拉链、罗纹等不同辅料进行重复拼贴;把面料与辅料交错拼贴。在色彩上大胆采用艳丽的色彩,在衣服上用丝网印制艳丽的花纹。新颖的组合方式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三、中国本体与多元中国现代手工艺凸显的造物艺术思想

(一)设计造物的审美价值

服装是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人们生活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服装的审美价值是生活美的一个重要组成[10]。服装手工艺的发展一方面保留了本体的手工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多元化的手工艺为服装审美价值注入新的活力。在服装的审美价值上服装手工艺起到了传达服装特性的媒介作用,包含了大众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工艺审美,也可以说服装手工艺是继服装美三要素色彩、款式、材料之后的第四要素。服装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就是指由服装的手工艺因素而产生的美感,是服装的形式美要素之一,是通过高超的手工艺技术来实现服装设计的效果。美学价值和物所选用的材料相关,材料自然的特征使形、色完美结合。美学价值还和物品的造型关系密切,包括美的形态创造和点、线、面、体的巧妙运用以及形态间的调和、均衡、对比与节奏的体现等。现代造物艺术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是人们从造型款式、色彩元素、图案表像等方面所获得的美的感受认识,另一方面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自我感受,也就是一个优秀的造物,在线条、纹理、色彩、明暗、形体等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上是总体效果,而且诉诸人的视觉器官、触觉器官等给人以情感上的愉悦与美的享受[11]。而在现代本体与多元的服装手工艺中造物艺术就具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服装手工艺的结构线条和体型构成的美与穿着服装的人的性格、爱好、风度和志趣形成的美,使设计物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二)借物传情的造物艺术思想

在现代服饰手工艺中,本体与多元的融合使服装设计人员能根据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生理结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手工艺和科学技术对服装进行优化,使穿着者从生理上感觉更加方便、舒适,从情感上获得寄托,从而获得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与满足,这就是借物传情的造物艺术思想。如婚庆所穿着的礼服,在手工艺装饰上则常采用凤凰、牡丹、卷草、莲花等图案来表达吉祥喜庆的感觉,也是对新人的一种祝福[12]。在“十里红妆”婚俗器具中的女红作品以荷包、手帕、霞帔、绣鞋等最具代表性,这些手工艺作品寄托的情感各不一样,有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有的则是表达对女性的关心体贴;有的则是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又如为了寄托怀旧情感,在服饰的手工艺中常采用做旧的手法,包括水洗、磨白等工艺,使服装变得柔软温润。有的服装的还将“旧”做到“破”,采取割口或者手撕毛边等手法,体现出穿着者的怀旧情感。再如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在本体与多元的融合中服装设计师常把童装化的色彩搭配、图案、造型引入到成人服装里,以此来打破成人服装在色彩、样式与图案等方面的呆板样式,或者把从歌舞、戏剧、民族文化等方面的题材中获得的灵感引入到服装设计里,来增加服装的娱乐化看点,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在服装设计中不同功能、不同性别、不同材料的服装可以相互借鉴,也可以借鉴其他事物中的形、色、质、意、情、境的组合形式。借物传情在造物艺术思想中的实际应用,就是将各种构思方法综合使用,使设计既具时尚感又有文化底蕴。

(三)服装手工艺中工匠精神的体现

传承也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在本体与多元的融合中现代服饰手工艺更体现出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专注于自己产品的精益求精,专注坚持,专注细节,认真严谨,孜孜不倦,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品质要求,同时更是一种精神理念与工作态度,可以说工匠精神的时代表征是手工业劳动者这个职业本身具备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在多元化的社会里,人们的追求各不一样,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更加多样,有的需要外表光鲜亮丽的服饰,有的则需要服装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设计者设计的服装必须更加多元化,才能满足具有不同要求的穿着者。如制作一件好的外套,需要从材质选择、版型设计、印花工艺到艺术图案等多方面进行考虑[13],需要在衣领、袖笼、塑腰效果和边线的针间距等方面做好全面的研究和设计,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中国的工匠在创造丰富而精美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孕育和承载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他们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技艺才华令人赞叹不已。对服装设计要做到“巧”“饰”,不但要满足实用需求,还要具备鉴赏价值。

注释:

①引自《新华字典》(第十版)。

[1]胡丹婷,汪佩霞.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服装产业升级[J].纺织学报,2007(12) :131 -134.

[2]李熠,吴志明. 现代服装设计的非物质表现思考[J].纺织科技进展,2011(1):59-61.

[3]焦长虹,张秀敏.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今传媒,2014(8):154-156.

[4]邓海娟.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现代服装设计[J].辽宁丝绸,2013(1):18-20.

[5]沈加芹,李斌.一针一线穿起“古”与“今”——论刺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4):94-95 .

[6]刘涛.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视觉修辞的心理学运作机制探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9):20-25.

[7]太琼娥.论艺术语言的审美意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5):74-77.

[8]管丽萍.刺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41(6):93-94.

[9]陈宇刚.中国民间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延展与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2014,55(4):39-41.

[10]杨先艺,秦杨.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审美特征[J]. 美与时代月刊,2009(1):66-68.

[11]苏洁.对服装褶皱类型及工艺表现方法的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1):39-42.

[12]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13]曹立辉.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天津纺织科技,2010(2):41-43.

猜你喜欢
造物手工艺刺绣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清新唯美的刺绣
造物美学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以木造物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