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2018-04-07 14:54丁建宇
中国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丁建宇

【摘 要】近年来,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激烈,战略风险、市场风险及运营风险日益显现;同时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财务风险不断累积,医疗器械行业已进入多风险的高发期。本文首先从民营企业性质及医疗行业特性的角度分析了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然后以加强风险的管理与应对为出发点,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理论框架,结合现阶段民营医疗器械行业的经营特点及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法律监管风险与推行“两票制”所面临的财税风险,逐一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及内部监督等要素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其中在风险评估的要素中,医疗器械实行“两票制”是生产企业即将面对的重大变革,如何应对该变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着重强调了该变革给企业在流通环节带来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增值税、所得税增加和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的财税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最后,根据每个内控要素的不足,针对性地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组建内部审计部门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关键词】医疗器械;两票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目前我国的高端医疗器械相对落后于国外,产品的国产化不高,医疗器械行业目前还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市场强大需求与国家政策支持的双重利好,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医疗器械行业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所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多发,风险应对能力不足,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企业的民营性,该性质的企业一般具有运营机制灵活、管理体系简单而有效,但经常过分重视成本效益原则而忽视对风险的管理;二是行业监管的严格性,医疗器械产品需符合GMP认证体系的要求,该认证要求生产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輸、质量控制等方面均需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检查不合规的企业将会受到严厉处罚,企业经营风险很大。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性质容易导致对风险的忽视;另一方面所在的行业却面临巨大的风险,二者巨大矛盾严重威胁着企业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而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建立起责权明确、管理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降低决策失误等引起的风险;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管理应对,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建立起全面的内部监督评价体系,确保风险管理机制运行的有效性得到合理保证。可以看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充分克服企业关于风险的矛盾,是企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

二、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其中以未上市的企业居多,在应对风险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股权结构集中但过于单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企业的真实股权结构相对简单,公司实际控制人往往都是自然人,股权非常集中;大部分公司未设置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即使在形式上有符合公司法的公司治理结构,但一般都很难有效发挥其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大部分企业属于控股股东治理。在这种治理结构下,企业的权利过于集中,治理机构之间无法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在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方面很难实行集体决策,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2.未设置专门风险管理部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1)“两票制”引发的财税风险。2017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等 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 “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标志着药品流通领域已开始正式实行 “两票制” 制度,而医疗器械产品也即将跟随药品的改革步伐全面实行“两票制”,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已发布文件开始正式实行“两票制”,如陕西、海南、江苏泰州、福建三明等。“两票制”的实行将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财税压力,具体体现在两方面: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负将大大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账期却大大延长。

产生上述两大风险需从目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营销模式开始说起,医疗器械的流通模式与药品的基本一致,分为“低开高返”和“高开高返”两类,目前大多数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低开高返”为主。“两票制”的实施将迫使生产企业由“低开高返”向“高开高返”转型,而“高开高返”模式中的“高开”将使企业的开票收入大幅增加,随收入而产生的增值税也将大幅增加,若“高返”部分的费用合法票据筹划不到位,应纳所得税额也将大幅增加,导致企业总体的税务负担激增,同时面临税票稽查风险;另外,“高开高返”模式将使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医院,与医院终端进行结算。而医疗机构长期拖欠医药货款的问题非常严重,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4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经查,商务部2015年、2016年度未公布类似数据),公立医疗机构结算货款的平均周期为4个月,而且部分医疗机构在应收账款到期时给企业开具银行承兑汇票(通常承兑期为6个月),又将货款延迟了半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资金运转。企业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税务负担;另一方面销售货款却被严重占压,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将前所未有。

(2)缺乏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门风险管理部门。医疗器械企业面对着法律严格监管的风险,高端医疗器械在CFDA的器械分类里面大多归属于2类或3类,即使在产品取得注册证后国家食药监局仍会不定期地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开展不预先告知的飞行检查,检查不合格的企业会被收回GMP证书,并辅以整改、停产、召回等处罚措施;同时,医疗器械企业还面临着行业增长过快所导致的产品质量、价格、信用账期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再加上“两票制”的财税风险,可以说企业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均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风险管理工作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民营医疗企业由于在观念及风险管理知识的匮乏,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未能提高到一个关乎全局的战略高度,在部门设置上仅依靠各分散的职能部门来应对上述风险,而未能设置一个专门的专业机构对风险进行主动管理,风险应对能力较弱。

3.内部控制措施缺失,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控制措施

目前,大多数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未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公司领导层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缺乏,积极性不高。这跟该行业现阶段的行业特征息息相关:

(1)行业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激烈,销售目标、产品产量、管理、销售费用等关键要素因招标价格调整频繁。

(2)研发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不可控因素较多。

(3)生产过程复杂,质控体系要求高。这些特点给企业实行全面预算带来困难。

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既定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预算管理不仅可控制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使企业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且预算管理还可以规范公司的业务流程,通过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使风险管理落到实处,提高对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另外,通过预算管理的评价机制,分析对比预算目标值与实际完成情况的差距,有助于企业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企业应克服现有的困难,逐步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4.未设置内部监督机构,监督职能弱化

医疗器械的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的生存与用户的身体健康,我国对所有境内第三类及进口医疗器械在中国境内通过临床试验方式获取临床试验数据的注册申请项目,综合考虑其风险程度、申请人情况、临床试验机构规模和承担项目数量等因素,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吊销许可证号、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等处罚,所以对产品质量的内部监督制度医疗器械行业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却未真正意义上设置专业的内部监督机构。许多企业一般是通过财务部来代为行使该项工作,但财务部因独立性、专业性等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使其无法胜任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企业不设置内部监督机构的原因一般是设置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需配备专业人才,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及管理成本,积极性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对设置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未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增设专门监督机构容易与现有的质控部门、风控部门产生职能冲突,所以责任不清也是不能很好发挥监督职能的原因之一。

三、完善民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根据上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健全其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现提出以下改进的措施:

1.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1)调整目前的股权结构,可以通过股权激励方式适当增加高层管理人员和关键人员的持股,并引进一些具有先进医疗管理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其他股东,前提是这种调整以不威胁现有股东的控股权。随着股东的增加,股东间的沟通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进一步建立与完善股东会的运作机制,以保障股东会对企业的领导职能。

(2)健全董事会,建设一支精通医药技术、擅长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内控管理的高素质董事团队,并在董事会下设全面预算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

(3)组建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以独立专业的方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财务信息进行监督与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提交董事会,目的是为发现并预防错误和舞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以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

2.组建风险管理委员会

(1)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必须引进一些熟知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具备医药背景和风险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进入到风险管理委员会中,打造一个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

(2)对现有零散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完善,建立一套全面的适用于企业自身风险特点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具体操作上可聘请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对分散于企业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借助其专业性对现阶段医疗器械行业所面对的全面风险进行整体把控。

(3)全面梳理风险点。风险管理人员应协同评估机构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点进行逐一梳理,在梳理过程中,注意区分不同业务板块的不同特点,不同业务板块的风险管理由不同的风险管理员负责。

(4)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的专业性较强但主观性也较强,无论定性还是定量的评估方法都难以排除主观因素,所以评估机构应在充分调研公司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并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组的充分参与下,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否则容易出现由于对企业的风险情况了解不透彻导致评估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

针对“两票制”的财税风险,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可选择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合作,由其负责对销售终端的产品配送与账款回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有强大的资金垫付能力,可保障生产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够迅速回收;另外,生产企业应积极组建自己的营销团队,可将原来的代理商一部分转化为企业的营销组织,另一部分转变为企业营销推广活动的服务商,这种专业的服务提供商进行单纯的药品推广、营销和咨询服务,而不再参于药品的购销活动。营销团队的扩展及市场服务的购买都可以增加企业的费用支出,都可有效抵消企业所得税的税负。

3.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

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预算管理决策机构、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构和预算执行单位。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与预算的编制、控制、考核流程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论述,以下强调一些注意事项:

(1)应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决策层需从战略高度认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参与预算的制定及控制,实现全面预算的全员参与性;在预算指标的制定上需考虑企业生命周期因素,将不同阶段的企业战略目标与全面预算相结合。

(2)正确选择预算编制的方法,同时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相结合,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做好预算考核工作,定期对各责任部门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依据严格的预算评价制度来对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以达到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目的。

4.建立内部审计监督部门

内审部门以财务内部审计与内控体系监督并重,企业董事应对其充分授权以保持其独立性,定期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督考核,并提出整改建议,最终出具报告呈送董事会。在全面审计监督的基础上,适当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特别是对风险较大的产品的注册、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法规遵从性、资金使用、质控效果、信用政策等方面加强监督,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在医疗器械行业大发展大跃进的时代,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能够脱颖而出的有利武器之一,而且是能够为从容应对医疗改革所产生的各种风险增加砝码。希望企业的决策者能够从自身企业的实际出发,综合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内控体系,达到有效管控风险的目的,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河,孙静,刘远立. “两票制”药品流通领域改革探讨[J].中国药房,2017,28(18)2456-2459.

[2]张帆,王帆,侯艳红. “两票制”下药品供应链的重塑和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17,4:11-14.

[3]马菁菁.全面预算管理在医药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基于X公司的案例分析[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17-18.

[4]张爱洁.浅议生物医药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經营管理,2012,5:49-51.

[5]张勇. 我国民营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某药业公司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48-50.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