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 辉
一个地区对于自身发展的功能、开放和产业定位务必作出总体考量、战略安排和与时俱进的断然抉择。阿拉善盟的前行轨迹与发展成就,全面诠释了“特色”的内涵及其彰显“特色”的路径择定与现实意义。
作为生态脆弱地区,阿拉善盟之所以在近年来能够亮点频现、业绩骄人,最为根本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最为核心的是牢牢把握了阿拉善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不遗余力地优化调整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着力在集中与收缩、适度与规模之间取舍谋篇、经略长远。最为关键的是在彰显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的过程中把握特殊立地条件,坚持做足做好、做优做强特色资源开发大文章,走出了一条化劣为优、夯固基础,特色鲜明、真切惠民,典型引路、可资借鉴的务实发展之路。
阿拉善盟依沙立地生存,也因沙而立足图强。以人退带动沙退的博弈历程,让阿拉善人深深懂得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保护才是最大的建设。沙漠、戈壁是巨大宝库,可以成为新增财富的不竭源泉,因沙生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本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一个相互依存、互济共生的有机系统。把握和顺应了这个系统的发展规律与实践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拥有和巩固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基础。正是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阿拉善盟持之以恒组织实施各类生态治理工程,重拳整治腾格里、胡杨林、贺兰山等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加快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力度,提升了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全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可喜成就,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阿拉善盟的特色和亮丽还在于依沙而生、厚植基础的新型产业。阿拉善盟坚持以大规模生态基地为依托,发展壮大锁阳、肉苁蓉、黑果枸杞、骆驼、观赏石等绿色产业,在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显著修复的过程中实现了保护与开发、发展与美丽互促双赢的可喜局面;坚持依沙聚财、化沙成金的不懈追求,着力改善交通、水利、电网、通讯等发展条件,做足沙漠资源大文章,美名远播的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节、阿拉善玉文化节、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等极大彰显了阿拉善盟的原有底蕴,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景式、立体化昭示出阿拉善盟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发展的强劲生机与美好愿景。
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是阿拉善盟委行署历届班子决策施政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阿拉善盟正视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客观实际,突出重抓特色规划,因地制宜整合优势资源,真正把增强农牧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乡风文明程度、缩小城乡差距作为乡村振兴的衡量尺度,切实加大整村推进力度,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生动画卷已在阿拉善盟大地上浓墨铺开。
表率示范是最好的动力,先锋引领玉成特色发展。近年来,全盟上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态和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正是拥有了同频共振、凝神聚气的良好局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真正成为了引领特色发展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