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雯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金融脱媒,即金融脱离了媒介,是指在政府维持和管理的金融体系下,资金的融通不再以商业银行为媒介,而是以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即资金闲置者或供应者直接向资金缺乏者或需要者提供资金。金融脱媒的现象在个人和企业方面都有发生。
在金融脱媒的趋势下,居民储蓄存款份额下降,大量的储蓄存款被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分流,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速持续放缓,2016年末八家上市股份制平均存款增速年化比率为7.8%,而2017年第三季度末这一比率仅为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在2016年末的平均存款增速为11.8%,到了2017年第三季度末则为10.67%,均呈现明显的增速下降趋势。
与存款业务相似,金融脱媒同样抑制了贷款业务的发展,以股票和证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占比逐渐上升,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方式占比缓慢下降,从2001年到2011年,短短十年间,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总额从398亿跃升至27 564亿,增长了近70倍,直接融资方式的蓬勃发展预示着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萧条。
贷款业务增速放缓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造成了巨大压力,优质贷款被分流向证券市场,商业银行为了保障一定的贷款规模,必然要以牺牲贷款质量为代价,加大对中下企业的贷款力度,这使得不良贷款率连续数季上升,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威胁。
金融脱媒促使商业银行的创新转型。以股票证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严重打压了商业银行的守旧经营理念,商业银行在巨大的压力下实现转型。
金融脱媒密切了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组织的联系。随着金融组织工作的多样化发展,一些小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不属于银行类型的金融组织的合作,加强自身的优化转型,促进资产规模的扩大。
金融脱媒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管监控能力。金融脱媒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对一些非优质客户的贷款标准,为了保障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定性,相配套的风管监控体系得到完善。
面对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融资渠道多样化的不断深入,银行一些传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正在一步步失去市场,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型金融服务与产品是银行吸引客户保持盈利能力的关键。
在国外,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是银行主体业务之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使这些国家因收费而产生的收益可以到达全部收益的50%左右,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0%左右。另一方面,近几年银行全行业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增速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中间业务所获得的利润却大幅度上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紧抓互联网金融时机,银行面临巨大的压力,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互帮互助成为银行摆脱压力的一条捷径。百度与中信银行共同设立直销银行,阿里与建设银行共同推进电子支付业务,盒子支付与平安银行的合作,腾讯与工商银行的合作等等,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各家银行纷纷寻求合作伙伴,一场无硝烟,无流血的互联网经济之战悄无声息的开始。在这股浪潮中,商业银行需要冷静思考,寻求有利于银行发展的合作模式,不可盲目模仿,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一方面,大型公司更倾向于有价证券市场上获取资金,而逐渐降低对银行的依赖,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经济有今天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巨大支持。截止到2015年末,GDP总额的65%,税收总额的50%,是由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这两方面都说明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中小企业客户,尤其是发展势头持续走高,前途不可限量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应该向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确保中小企业客户源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