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发宜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韶关 51092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教书”和“育人”向来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学校在负责为学生创造学习文化知识平台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属于思想教育范畴,对学生个人在社会中的成长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学校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通过养成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价值观教育。
习近平同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治国理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并对具体的实践做了明确的指导。任何一种文化的体系的魅力,都是由其内涵的价值观蕴化、彰显,因此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管理教育中应该积极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其次,核心价值观还十分注重树立学生的崇高理想。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逐渐以爱国、敬业、诚信等思想,对学生的三观形成进行熏陶和影响,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发挥它的现实作用,在高职教育中针对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从而制定出培养和管理方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确立起学生正确的价值中轴线。
关于养成教育的提法实际上由来已久,《春秋》中提出:始生于天而养成于人,认为虽然个人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修养的形成还需要后天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养成教育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人格品性发展,这不仅反映出现代化教育对学生的全面要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从“养成”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有计划的过程。
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三观端正勤奋好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切实的践行。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在养成教育上有所缺失,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不符合大学生的规范。比如有的大学生贪图享乐,进入大学后就懈怠了学业,最后不仅磨灭了远大的抱负还白白荒废了光阴;有的学生则自私功利,只注重自身的主观感受而牺牲了他人的利益,对物质的追求也让他们善恶观念变得模糊;还有的学生缺乏纪律意识,对教学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等等。由于大学阶段是年轻人思想活跃的时期,如果不以核心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教育,则可能造成学生的思想行为失范。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养成教育工作有了更大的需求。
养成教育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并结合了高职教育的自身定位所施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教学的核心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不仅体现出理论不完善的弊端,而且教育内容也严重滞后,与当今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符合。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首先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其次要培养学生在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生存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水平和交际能力。因此在养成教育中教育者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适应时代的竞争与发展趋势,将价值观教育落实落小,并且呈现出日常化、具体化的新常态。
高校扩招对教育的普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只为了混得一纸文凭,入学后行为散漫,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对于未来没有树立远大的抱负,最后造成了学生价值观的扭曲。而在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专业理论教学脱离了实践,学习内容不仅艰深难懂,还对技术应用没有帮助,这都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初衷。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高职学生的培养却落于人后,远远达不到发展基本要求。这种双面堵塞的问题一方面影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建设;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逐渐令高职价值观养成教育陷入了恶性循环。此外,高职学生的学习认识能力也不尽相同,个人的观念也有所差异,容易受到社会中负面情绪影响,导致高职学生价值观严重扭曲,对院校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高职教育生源规模不断的扩大,表面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学校实际师资力量与生源规模是不同步的,极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教师缺位的现象,以至于在教学中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足,无法满足当前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求。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价值观念多样化、价值主体自我化的特点,随着传媒业的不断繁荣,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与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大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多样的文化,加之大学生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且大多追求个性,强调标新立异,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而在部分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的老师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党政工作的开展也收效甚微。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界更加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的吸收,在教学中融入价值观培育也成了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重点。针对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与范围讨论,一些社科杂志、党内杂志都开展过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导致对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界定层出不穷。这从某种程度上就能表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与实践,需要将其相关性的理念与内涵进行深入探究,而不是仅通过字面意思形成一种概念导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对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需要将其进行深度的挖掘,教师进而能够避免实践教育阶段处于一种盲从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概念灌输,而是需要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积极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促成价值判断与价值界定,明辨是非,站稳立场这样高职大学生就能将道德与职业素质相关知识实现内化,促进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
高职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某项专业技能的教学。为了促进高职人才的培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结构的完善,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首先教育者要在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起个人发展的目标,使学生在校期间明确奋斗的方向,并且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将培育和践行相结合,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也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去,切实的提高院校养成教育的质量。此外,教育者还可以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对学生的舆论进行引导,通过播放新闻、展示图片或案例的形式,为高职学生打造个性发展的良好平台,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在我国的教育中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高职养成教育亦然。学生在价值观的学习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并没有切实的转化为实际行动,“保质期”一过就故态萌发。因此在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建立起相应的实践体系,积极的开展课外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如,到养老院慰问老人,帮助清洁工打扫公众卫生等。通过亲身参与的过程,逐渐让学生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并且形成一种行为习惯。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设好实践育人的活动基地,给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天地去自主学习。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各类活动,充分的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内完成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充分的发挥榜样的力量。在高职院校中党员通常是一些教师和部分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其他学生受到感召。因此,这部分党员要积极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校的师生“见贤思齐”,促进他们奋发向上,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此外,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应时常进行创新,避免让养成教育千篇一律缺乏新意。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面向学生的活动也变得更多,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引导学生参与。比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外时间多参加一些活动,如植树节、义务献血、知识竞赛、扶贫支农等。这些教学或生活中的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环境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历史上曾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学校就是一个 “小社会”,学生在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生活化,并且要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不在的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而在高职院校的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中,则应该积极的在校内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让养成教育逐渐深入到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形成一种价值观共识,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学校还应该利用校园媒体进行舆论宣传,校园广播和校报就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形式,学校通过传媒向同学们传达惩恶扬善的观念,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最后,学校还可以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搭建网络社区和文化平台,让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成长学习。过去,网络由于其匿名性的特点一直呈现出一种乱象,同学们在网络上也戴上了面具行为失之规范,各种不良信息充斥在网络上。高职院校必须教育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积极地涵养发达的文化根系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提供滋养[4]。通过管理和疏导,建立起和谐文明的网络社区,充分的发挥互联网对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当代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导核心,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对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相结合,引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5]。将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社会发展动力,提高我国高职人才输出的质量,促进人才个性发展,培养人才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