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振伦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蚌埠 233030)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技能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水平,决定着学生未来就业中的竞争能力。高校必须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加以反思,结合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充分结合“互联网+”的思维,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作为重点,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衍生出的多样性发展途径,是一种开放性、多元化发展的思维,传统行业通过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并将其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进而将传统的行业发展为带有互联网特征的发展形态。它与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要求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开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生的核心能力素养培养为目标,转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例如利用互联网教学,使用互联网交流方式等,都可以被归纳在高校“互联网+”环境中。
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艺术专业教学,存在两种显然性的技术特征。其一是跨界融合,即在高校应用“互联网+”思维的进程中,高校所有的教育教学人员都有可能会不断接触到其他领域的技术内容,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学生在利用“物联网+”思维时,能够提升对专业课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则是尊重人性,以“互联网+”思维为主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会重新编制,而高校本着育人爱人的原则,就会在重塑网络教学类别的进程中加强对学生意见的采集,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更加尊重人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以口头传授和板书传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递,这种方式就是建立在单线传输基础上的学习,师生在的互动比较单一,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在使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多样性思维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艺术学习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思维是高校教师艺术专业教学经常使用的方式,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思维下,这种建构思维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旨在通过以中心为轴,建立稳定且长效的辅助机制,包含学生主动性、兴趣度等创造性精神思维。也就是在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以建构思维为核心,要求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顺利开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以教学资源为核心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其可以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资源、互联网信息资源等。只要学生能够了解查找资源的方向,就能快速的查询到需要的资源,这不仅能够充实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当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可以在互联网中下载一些适量的素材,减少教师自己准备素材的时间,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设计课堂教学,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在择选教学资源的期间,需考虑到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实际,即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培养艺术审美以及专业技能,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资源积累和实践操作应用层面上。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需要充分的利用网络素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并可以将所有具有教学价值的素材添加到教学情境中。
2.设计制作技术手段的融入
在设计教学资源与素材时,要能够充分的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整理好每一步教学思路,然后根据需要查询网络教育素材,合理的安排教学素材,使得教学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具体的融入途径教师既可以选择继续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PPT等教学课件;也可以将其制作成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还可以制作简单动画,利用各种变动的色彩和艺术风格的对撞来塑造和升级学生的艺术审美。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激发其视觉感官,同时以文字为主的感官刺激并不能起到锻炼其艺术感的作用。教师应该在传统的课件模式中加入一些音像和影像类素材,充盈学生的感官,就能够在多方输出的条件下得到更加良好的效果,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比较具有趣味性的知识点作为引入点,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线索知识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新课中的知识点。例如在讲解到设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失败的设计知识,先要求学生判断设计作品中不符合基础艺术观感的内容,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更改设计方案。一般而言,学生对于纠错类的项目都会具有一定的参与兴趣。因此教师就可以将自己查找后的互联网教学素材加入到课件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体会。
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高校环境中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实体课堂设计为实践形式。教学步骤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在网络平台中开展的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教学需要,制作多种微课视频,一般情况下,将视频录制的时长控制在5-8分钟左右,然后学生在课下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实际学习的结果,参与师生的互动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微课视频的要求,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属于自身独立创作而成的作品。其二,在实体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课堂加以布置,例如将其布置成更适应于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形式。如取消传统的课桌形式,仅留置一些凳子供学生使用。所有学生在进行设计创作的进程中可以在画板上完成,而其它学习过程中则需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在有限的实体课堂环境下便可以无限的想象,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1]。
1.教学方向的设定
实践教学体系以单独的实践模式为主,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可以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核心,在实践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践,为学生设置多样化的艺术创作氛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实践”意识。项目教学法往往需要贯穿整个学期,故在使用项目教学法的进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可以同本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进行经验交流,邀请有经验的实践创新团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即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发现学生正在执行的项目内容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时,教师可以对该名学生或团队进行能力测定,一旦发现团队内学生的能力互补且技能领先于其他学生时,教师可以共同与学生商议,邀请其进行创业活动。这样一来,高校便能充分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能力,继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实践教程策划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设定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理论内容作为学生的项目成立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定项目主题的进程中,教师要能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辅助学生以其个性化思维进行设定,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思维都能够被激活,且以学生个人思维为主而定下的项目主题,学生会有更加充分的理由参与其中,而不会变得被动。如若该项目相对而言比较庞大,教师也可以在班级范围内为学生组成项目活动小组。在组成小组的进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进行均衡。同时组内学生的性格也应该形成互补,如此学生便能够在校内进行安全和有效的社会协作力训练。
其次,当教师与学生均确定实践项目后,教师应该再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指导,直至确认学生已经进入了最佳的创作状态中。而后教师可以继续编订、录制和上传网络教学视频,时刻为学生提供足够专业的教育教学素材。同时教师也可以教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技术,例如在网络平台中下载专业的参考素材等,继而充实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就业情境中可能会发生的突发现象。例如设计方案临时调整和纠错等等,继而锻炼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互动。具体的互动空间可以选择以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为主的网络聊天室。学生们在聊天室中既可以选择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也可以选择统一交流,由学生提出项目进程中的疑问,教师进行统一解答。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互动交流,交流设计项目中各自的灵感来源和困难点等等。通过经验互动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经验水准,也尽量借鉴他人的设计经验来填充自身的设计,令整体艺术观感更加充实[2]。
1.网络平台
在网络平台中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自身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管理地位,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管和监控。例如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以及进度,往往都会被及时推送到系统后台中,教师只要在管理页面中点击“学生状态”这一选项,就能够直接判定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后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打分,并将分数直接写入到学分体系中反馈给学生。但观看视频教程与学分关联的这一事实,教师需要提前告知学生,以免学生出现不知情现象,无法正常学习和毕业。
2.实体课堂
在实体课堂中开展的评价活动,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校方艺术设计专业评价体系。例如学生的考勤制度、日常学习任务完成状态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观察学生的各种课堂表现,例如学生情绪、学生学习习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等等。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进程中,发觉学生有负面情绪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态度。若学生为私人原因,教师则应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心理教育,直至减缓或消除学生这种情绪的产生。而若学生因对教学内容无法理解而产生被动心态,则教师应该先使用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生,再对学生的正确表现加以表扬,继而令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可以回归正轨。但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务必要带有友善和平等的态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要做到真实和诚恳,切勿将自身地位放在过高的层面中,令学生产生一种差距感。也不能对学生做出轻视举动,以免学生对专业课程出现抵触情绪[3]。
综上,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加以区分,分别利用“互联网+”概念创建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实际体会。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中。“互联网+”为艺术设计教学理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平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机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大力推动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应用,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