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郁森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财税与公管学院 上海 201209)
发展国际高等教育,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应对我国老龄化导致的大学生源萎缩,二是可以获取留学经济和人才引进的双重“留学红利”,三是可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贸易逆差。2016年我国来华留学规模突破44万人次,同年出国留学人数为54.45万人,值得关注的是,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存在较大逆差,高达10.45万人(刘博超,2017)。为了尽快实现我国国际高等教育贸易的平衡,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国际高等教育,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将我国建设成世界上极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为了实现该目标,我们需要参考并借鉴国外发展国际高等教育的经验。
下面将根据本人在波兰从事访学研究期间收集的资料和数据,介绍波兰发展国际高等教育的实践并分析其成功经验,最后结合国情提出促进我国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波兰近年来大力发展国际高等教育事业,赴波兰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增长较快,2015/16学年国际学生占波兰学生总数的4.1%,而十年前的比重仅占0.6%。波兰留学生所占比率的提升,是由两方面因素促成的:其一,外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即计算所用的分子变大;其二,波兰老龄化导致的本国学生大学入学人数连年下降,在2015/16学年波兰大学共计有1,405,133名学生,比上一学年减少64,254人,比三年前减少200,000人,计算留学生占比这一比率时所用的分母组成部分也随之变小(StudyinPoland,2018)。
波兰高校2015/2016学年的留学生人数达到57,119名,来自157个国家,留学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0,000人,年增长率高达23%;波兰的外国留学生在2000/01学年只有6563人,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尤其是自2009/10学年及之后年份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增长迅猛,2015/16学年的外国留学生数目达到57119人,15年内增加了7.7倍(StudyinPoland,2018)。
从留学生的来源地区看,2015/16学年波兰高校的留学生来源地依次为欧洲(47623人,占比83.38%)、亚洲(6896人,占比12.07%),北美洲和中美洲(1230人,2.15%)、非洲(1197人,2.10%)和南美洲(173人,占比0.30%);欧洲是波兰高校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地,其中来源于乌克兰的学生最多(30589人),占波兰全部外国留学生人数的55%;其次是来源于白俄罗斯的学生(4615名),占波兰全部留学生人数的8.08%;来自挪威、西班牙和瑞典的留学生均超过1000人(这三国留学生占比均超过2%);2015/16学年从亚洲前往波兰高校留学的学生有6896人,其中来自土耳其的学生超过1200人,来自沙特阿拉伯、中国大陆和印度的学生均超过800人,来自台湾的学生超过500人,来自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学生均超过180人(StudyinPoland,2018)。
波兰的国际高等教育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十来年内取得上述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其在实践中善于利用地缘优势、运用成本优势、主动融入欧盟教育体系以及传承优良的学术传统是分不开的。
(一)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国际高等教育。波兰在欧洲算是一个大国,国土面积在欧洲排名第九,在欧盟成员国中人口排名第六。近些年来波兰的经济增长强劲,尤其是在2004年加入欧盟之后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由于波兰未加入欧元区,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未受到冲击,2009年是全欧盟唯一经济保持增长的国家。
波兰地处中欧,与其陆地接壤的邻国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立陶宛和俄罗斯。与波兰隔着波罗的海的北欧邻国有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和芬兰。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各个邻国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粗略汇总,这些邻国的人口约有3.2亿,这是波兰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国际教育的先决条件。
波兰东边的邻国乌克兰拥有人口4285万。自从2014年乌克兰东部的克里米亚爆发与俄罗斯的军事冲突以来,乌克兰的货币格里夫纳币值暴跌,物价上涨。乌克兰人为了寻找工作机会和赚取更高的薪酬纷纷通过申请工作签证的方式涌入波兰。2015年波兰雇主向政府递交了将近78万个计划雇佣外国人的声明,其中有76万个声明是有关乌克兰人的;2014年递交的39万个计划雇佣外国人的声明中就有37万个是关于乌克兰人的(NBP,2015)。波兰和乌克兰的工资水平存在3倍以上的差距(取决于具体的行业)。据一个媒体记者的采访,一位在乌克兰的地理老师在乌克兰币值崩溃后平均月薪仅有75美元,而该女教师来到波兰之后每月能挣到400美元并且雇主还提供食宿,她能将挣到的大部分钱寄回乌克兰老家维持生计。三分之二的乌克兰移民能在波兰挣到钱汇款回乌克兰,没汇款的移民也在存钱打算回乌克兰老家时带着积蓄回去,据统计(详细见参考文献NBP的2015年报告),每笔汇款的平均金额为1793波兰兹罗提(注:按照1.8的汇率大约折合人民币3227元),中位数为1500波兰兹罗提(注:按照1.8的汇率大约折合人民币2700元)。波兰的移民政策偏向于前苏联成员国,并且波兰人和乌克兰人均属于斯拉夫人,其文化和语言相似,因此,波兰对于乌克兰移民而言,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国家。
乌克兰引入了波兰Erasmus项目,自2013/14学年开始为乌克兰学生提供500个奖学金项目以支持这些乌克兰学生在波兰的学习;波兰高等教育部在其网页上表示这些奖学金将“优先给予来自军事行动地区已经失去生计的学生”,其“目的在于发展在乌克兰的民主制度和社会资本”(Natalie Mash,2018)。乌克兰高等教育行业的办学经费不足是造成乌克兰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由于军费开销巨大,乌克兰政府被迫削减教育经费用于增加国防开支,加上乌克兰高教系统本身的腐败现象和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也加剧了生源的流失(NatalieMash,2018)。
波兰对于乌克兰留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国家。据统计,一半的在波兰留学的乌克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劳动力市场兼职,有33.6%的学生表示有工作意愿;有关未来的职业规划,有36.6%的乌克兰留学生表示想留在波兰工作,有32.5%的乌克兰留学生表示至少维持一个与波兰相关的兼职工作,22%的乌克兰留学生计划移民去其他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只有2.4%的乌克兰留学生计划返回乌克兰(NBP,2015)。
(二)运用成本优势和可靠的高教质量吸引国际学生。波兰留学的成本低廉,低于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其大学学费相对可负担,不超过4500美元/学年。波兰留学的每月生活费用也相对低廉。波兰十大名校之一的罗兹大学在2015年为留学生编制了一个《学生指南》小册子,小册子里包括对每月生活费用的估测,其中:校内宿舍租金每月为350-400兹罗提(波兰货币),折合人民币630-720元(这里用的是2018年4月的兹罗提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以下同);如果在校外租房,则一套公寓中的单间月租约为500-600兹罗提,折合人民币900-1080元;如果对居住要求较高,在校外整租有卧室和厨卫的公寓,则月租为700-1000兹罗提,折合人民币1260-1800元;预计每月伙食费为500-600兹罗提,折合人民币900-1080元;持有学生证享受优惠的每月交通费为40兹罗提,折合人民币72元;每月移动电话的固定话费为25兹罗提,折合人民币45元。
波兰虽然不算是发达国家,也不像美国和英国那样拥有哈佛、耶鲁、剑桥、牛津这样的世界名校,但是,波兰依然有其传统的优势学科,波兰善于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学科的独特吸引力来招收到目标生源。这几年波兰的印度留学生增长很快,2015/16学年来自印度的留学生超过800人。据罗兹大学的一位教授介绍,印度学生之所以对留学波兰感兴趣,是因为印度的制药产业和医生职业很是热门,而医学和药学又是波兰的传统优势学科,波兰现在甚至成为欧盟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以其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了许多欧盟成员国的公民前来就医。音乐和电影也是波兰的传统优势学科。波兰培养出世界级的音乐家肖邦和大导演波兰斯基。这些都是波兰高校发挥学科优势的实力基础。除了传统优势学科,外国留学生还可以在波兰学习工程、艺术、法律、商科,其文凭不仅在全欧洲获得认可,也在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获得认可。
波兰在强调其国际教育的低成本优势时,也很重视保持和提升其高等教育质量。波兰的高等教育一以贯之地继承了其历史悠久的光荣学术传统。波兰第一所大学早在十四世纪就已设立。从1903年玛丽·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波兰已经产生了6位诺贝尔奖得主,共获得7次诺贝尔奖(玛丽·居里夫人一人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共计两项)。目前波兰的大学入学人数在欧盟仅次于英德法三国,位居第四。波兰的高校教育质量受到专业机构的监督并定期评估;负责高教质量保障的主要波兰机构是波兰认证委员会(the Polish Accreditation Committee)、科学和高教总理事会(the General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以及波兰学术院校的校长会议(the Conference of Rector of the Academic Schools in Poland);波兰高校提供超过五百门课程,每门课程均得到波兰认证委员会的批准,很多课程甚至得到“优秀”的等级(Ministry of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of Poalnd,2018)。
(三)积极参与欧洲教育一体化进程。波兰积极参与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引进三个阶段的教育模式——“学士-硕士-博士”,并引进欧洲学分转换制度(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会议的目标是:消除欧洲内国家之间学生流动的障碍;提高欧洲高等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确定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共同框架,并在这个框架之内建立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高等教育结构。这次会议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确定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发展目标,博洛尼亚进程正式启动。博洛尼亚进程有助于简化参与成员国之间相互学历认证的程序,允许学生从本国以外的高校获得学分并从这种境外学习的弹性机制中受益。
在欧洲学分转换制度下,波兰高校的学生可以在全欧洲自由地流动并在其他国家继续他们的学业;波兰高校还积极参与国际学生交换项目——SOCRATES/Erasmus项目、双边协议以及波兰高校与境外高校之间的交流活动,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波兰高校与外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Emilia Jasiuk,2018)。在Erasmus计划下,有超过3000名外国学生在波兰学习,有100,000名波兰学生前往欧盟其他国家的大学交换学习一段时间(Ministry of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of Poland,2013)。
(一)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中国的国际高等教育。与中国陆地接壤的国家共有十四个,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人口统计数据,这十四个邻国的人口粗略合计约为18亿左右。中国的海上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文莱,根据维基百科提供的人口统计数据,海上邻国的人口数字粗略合计约为6.2亿左右。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庞大的人口是中国运用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国际高等教育的前提条件。
在古代越南、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都曾使用汉语(文言文)为交流的媒介,并从古代中国引进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并发展出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它们与中国两岸四地被统称为“汉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从历史、文化和文字的视角而言,中国对来自儒家文化圈的学生具有天然的文化吸引力。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高校应抓住这个机遇,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在这一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力,大力吸收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提高国际学生在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中的所占的比重。
我国的陆上邻国经济发展水平皆不如中国。十四个陆上邻国中,工业基础最好的国家是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尽管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工业基础,但是仍然面临着工业发展滞后,已然逐渐沦为依靠出口原油和天然气以及军工产品为生的国家。因此,中国凭着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的优势,对这些周边的陆上邻国发挥着经济辐射的作用,为其输送潜在的经济利益,这构成我国吸引这些陆上邻国的学生前来中国高校留学的经济基础。
(二)发挥中国高教的成本优势和学科优势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与波兰类似,我国的国际高等教育也同样具有低成本优势。我国的《自费来华留学收费标准》依据的是教育部1997年修订的标准。自费来华留学收费项目主要有四项。其一,是报名费(含必要的入学考核费用),收费标准为人民币400-800元(以下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元)。其二,是学费,文科类专业的本科生每年收费标准为14000-26000元,硕士研究生每学年收费标准为18000-30000元,博士研究生每学年收费标准为22000-34000元;学习时间为一个月的短期生的收费标准为3000-4800元,学习时间为三个月的短期生的收费标准为8000-10000元;专科生和普通进修生比照本科生标准收费,高级进修生比照硕士研究生标准收费,研究学者比照博士研究生标准收费;理科和工科类专业比照文科相应类别标准上浮10%-30%;医学、艺术、体育类专业比照文科相应类别学费标准上浮50%-100%。其三,是住宿费,不带单独卫生盥洗设备和电话、电视的双人间留学生宿舍,每个床位每天住宿费标准为12-32元人民币;单独住一间宿舍时,按两个床位标准收费;增加房间设备和改善住宿条件时,可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但最高不得超过上述普通留学生宿舍收费标准的2.5倍。其四,是其他收费,即:伙食费、校内医疗费、教材费及教学计划之外的实验、实习、专业参观等费用,按实际成本计价收费。
由以上收费标准可以看出,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成本(报名费、学费、住宿费和其他费用)加总起来不会超过五万块,考虑到中国的伙食费、交通费和通讯费,每个在华留学生每年留学成本不会超过十万块人民币,相比起欧美高校每年二三十万人民币的留学成本,确实在低成本方面很有竞争力。
我国近年来已经有两位本土培养出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和屠呦呦)。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培养出来的杰出校友杨振宁、李政道在赴美深造之后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足以证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进步很快,与人工智能、航天航空、道路桥梁建造、互联网等中国优势产业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传统的学科和专业(如汉语、中医、戏曲、中国历史等)也是具有垄断性的竞争优势。中国科学家在世界顶级三大期刊《Nature》《Science》和《Cell》均发表有文章。中国政府投入巨资建设高等教育,北大、清华、复旦、中科大等知名大学在亚洲乃至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上升。根据2018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我国虽然没有高校进入前十,但首次有两所大学(北大和清华)进入前30名,已经赶超了美国和欧洲的多所名校;复旦大学上升至第116名,浙江大学上升到177位;在世界前200名大学中,中国大陆是目前入围大学数量居第六位(广东高考在线,2018)。
低廉的留学费用,优势的学科和专业和世界排名不断上升的大学美誉度,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性价比颇高,对世界各国的留学生都具有一定吸引力。因此,我国在对外宣讲和推广我国的高等教育时,应重视宣传其低廉的价格优势、优势学科及其大学排名,通过强调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性价比来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三)加强中国高等教育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应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与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与“一带一路”上的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签订国际教育交流协议和计划,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据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介绍,“2016年共有来自183个国家的49022名学生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占在华生总数的11%。奖学金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培养相关人才、支撑战略合作。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奖学金生占比61%,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人数位列前三”(刘博超,2017)。与2016年奖学金的覆盖率11%相比,2003年我国共有来自153个国家的6153名外国留学生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占全年留学生总数的7.92%(中国政府网,2018)。
同时,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区域性的教育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欧盟和美国等地区和国家进行学分互换和学历认证制度的协调,让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也可以像在波兰留学的外国学生一样享受境外交换学习的自由,可以自由地选择在亚洲乃至欧盟的其他国家的高校学习一段时间,获得教育和文化多元化的体验。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大学生源即将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探讨如何大力发展国际高等教育以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波兰为了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本国大学生源减少,努力发展国际高等教育,通过外国留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来弥补生源缺口,其实践经验对中国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我国应重视发展国际高等教育,既弥补未来高校生源的缺口,又获取留学经济和引进人才的双重“留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