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诚滨
汕尾市图书馆 广东 汕尾 516600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图书馆已经迈向了数字化建设的新时期。为顺应时代发展,图书馆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当前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瓶颈,认真思考未来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措施,从而推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图书馆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扫描纸质图书资料和文献典籍,将其储存在计算机内。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存储环境,读者可在虚拟环境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阅读或者下载,打破了传统的服务和借阅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多是文献书籍,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不仅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受到限制,图书的整理和查找更是费时费力。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资源录入数据库,对原有的纸质资源进行高效处理。随着电子图书资源云端存储的发展,图书馆馆藏种类和数量更加丰富。
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图书馆各项工作都已入网,在查找文献资源时,图书馆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这大大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查找效率。此外,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使信息管理实现即时性,馆员随时可以刷新馆藏信息,为读者提供最新的需求信息。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了网络的资源共享。读者仅仅通过一个终端系统就可以实现“阅尽天下书”的梦想。同时,因为各个数字化图书馆的联网共享,这就意味着所有图书馆的藏书都可以在网络上流通阅读,这样每个图书馆都拥有了更大的藏书量。
由于数字技术更迭速度较快,图书馆传统的管理体制未能及时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在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图书管理等体制机制方面还未及时跟进与完善。特别是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浪潮,新技术、新业务“扑面而来”,图书馆还未来得及反复推敲和试点运行,就盲目地进行全方位的转变,导致传统图书馆中一些好的管理经验未被延续,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渐弱化。
图书馆想要完全实现数字化建设,就需要在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上进行变革,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化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都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为后盾。然而,在当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投资不足的问题尤为明显。
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对设备、网络、数据等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那就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但从目前来看,尤其是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型图书馆来说,馆员年龄、性别结构不够合理,年龄偏大,缺乏高素质人才。
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摒弃原有较为繁琐的管理模式,继承以往传统管理模式中积累的先进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新的技术理念,对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利用数字资源满足读者对数字图书的需求,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字化管理方式合理地融入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分类管理模式。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提高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水平,确保能够建立基础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做好数字图书馆投产前期的准备和衔接工作,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对现有部门职责进行重新明确,创建馆藏特色文化,为建立图书资源数据库做好充分准备。
当前,要充分认识人才对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影响。因此,要把图书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适时为其提供晋升和加薪的机会,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馆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馆员对数字化建设的认知,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能力,鼓励馆员通过学习成为技术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大方向。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现仍存许多问题,图书馆应正确面对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