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中心小学 蔡桂梅
在教学中,我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点,进行语文读写结合的尝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课文中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有特色的精彩语句,引导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感受语言的魅力,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写训练。
课文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生动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并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引导学生在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会运用,可以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如 《十年后的礼物》一文,以达格妮收礼物前后的心情变化贯穿全文,收到礼物前,达格妮的心情是期待到怀疑到失望,收到礼物时的心情从激动到感动,我抓住课文的句子:①终于,她仿佛明白过来: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②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③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④音乐会结束以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理解,然后小结得出利用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能很好表达人物的心情。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中,许多阅读文本内容具有外延性,还有许多言未尽、意未明之处,需要教师寻找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新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有些课文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延续课文,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 《穷人》时,我引导学生以这篇文章的内容为依据: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渔夫怎么想,怎么做呢?故事会怎样发展下去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这个故事接着写下去。我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在此过程中,我没有为学生规定条条框框的束缚,设置了完全开放式的环境,引导根据自身心中所想,进行故事续编。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既能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小学语文学习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注重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教学 《秋天的怀念》时,我要求同学们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从哪里读出了母爱?母爱流淌在哪些细节当中?”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被这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所感动,我紧抓时机,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关心和爱护的事,学生就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然后因势利导,让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
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某些地方写得相当简单,甚至出现略去情节或跳跃情节的情形,这就是我们说的课文的“空白”,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篇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如能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