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 蓝
(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2)
网络文学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伴随其成长兴盛之路,女性逐渐成为网络文学书写的中坚力量。她们阵势强大,在线注册签约的网络作家和写手有数百万之多,以“速成”且“高产”的群体态势,迅速地进入了大众的公共空间。与传统作家不同的是,她们风靡于线上线下,在线上她们占据着各大门户网站的页面,以成倍增长的作品数量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存在,又以受众的高点击率成为大神级的驻站作家。在线下她们是助推中国文化产业繁盛发展的源动力,以大卖的畅销书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以原创作品的高改编率推升着影视剧的收视率。她们甚至还一路打通了文学、影视、网络剧、视频制作、动漫、游戏,以及签卖“IP”等多个产业链,包括以数字形式传送的电子书和已经成为主要阅读终端的手机市场,带动着庞大的移动用户的阅读消费。网络女性书写的成败与价值基本取决于受众和市场的选择,线上点击率、文学网站、文化市场已形成一套严酷的筛选淘汰机制。几乎每个成功者都经历了自然淘汰的过程,她们由无名的写作者到网络人气写手,再一步步成为知名的网络作家,如安妮宝贝、桐华、藤萍、寐语者、辛唐米娜、顾漫、明晓溪、饶雪漫、匪我思存、流潋紫、辛夷坞、鲍鲸鲸、唐七、艾米、李可、九夜茴、崔曼莉、蒋胜男、金子、缪娟、海晏、Fresh果果、阿耐等等,都是靠引发广泛关注的作品为自己创下一片天地。她们多数人年纪轻轻,却有数量庞大的作品,有着数百万字的积累,网上浏览量屡创新高,由她们的原创改编的影视剧推涌着一波波收视热潮。她们的书写不仅颠覆了纸质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冲击着传统的文学体制,并且在网络空间中高调而明晰地建构了女性的话语场域,尤其是网络文学的一些类型化的小说,诸如言情、穿越、耽美、都市生活、校园青春、架空历史类等等,她们的书写无疑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审视一下网络女性文学书写的成就,在令人欣喜之余却又让人感到有些担忧。因为在繁盛的创作表象之下却可以看到沉潜其中的隐忧,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她们的书写所呈现出的去现实化的趋向,这显然不利于网络女性写作今后的发展,甚至可能会成为其致命的缺陷。而另一种忧虑是,她们的文学书写在当代“80”“90”“00”后的年轻人中有着极高的接受度,线上线下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创造着可观的粉丝经济。无疑地,她们这种去现实化的书写必然会对年轻受众产生消极影响,助长一种逃避现实的接受取向,其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探讨。
网络女性书写由最初抒发自我的随性化表达而逐渐趋向于选择性的类型化叙事,网上高密集度的点击带来了网络写手爆红的人气,其所产生的聚合与分众效应,加速了类型化小说的成型与成熟。网络小说的类型化叙事迎合了不同受众各取所需的情感与生命体验的需求,由此形成了网络文学多样化的文类和叙事文体。女性书写对网络小说类型的区分和定型有较大贡献,像言情、穿越、重生、同人、耽美、修仙、玄幻、架空历史类的小说,还有一些带有女性自恋特征的文体,如女尊文、总裁文、日记体直播等类型,基本是由她们的作品作为支撑和印证的。尽管类型化的小说是在网络文学书写的实践中形成的,但受众的拥趸与追捧,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商业利益,成为最有力的推手。往往网上某类作品走红而受到大众的热捧,或是一种新的创作模式被市场所青睐,便会左右她们的创作取向,接踵而来的便是大量类似故事和情节的模仿与复制,市场的需求形成了较为固型的叙事模式和雷同的故事套路。但另一方面,网络小说叙事类型的范式化和经典作品所产生的价值意义,却也易于由批评家们去把握其创作共性,从理论概念上去确认这些类型化书写的特征,对其写作定势加以分析研究。
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虽然提供了新鲜异质的阅读体验与想象空间,其广泛的社会传播力与影响力也无法令人忽视,但去现实化的创作倾向也成为其自身最为突出的问题,比如穿越类的叙事是网络女性书写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化文本。金子的《梦回大清》被网民誉为穿越类小说的巅峰之作,与桐华的《步步惊心》一同成为穿越类书写潮流的具有经典意义的文本。穿越小说中写清朝故事的最多,被称为“清穿”,之后有了“唐穿”,像猫眼七七的《唐穿情迷》。而“宋穿”多是男性所写,但无可置疑地受到女性穿越叙事的影响。李歆的《秀丽江山》穿越到东汉,玉清秋有《梦回大明》,一品侯①的《情穿千年:女奴王妃》穿越到了千年前的晋王朝。这些穿越小说初看很新鲜,但看多了便让人觉得陷入了一种模式化的窠臼,比如叙事主人公多为年轻女性,都是因为某次意外无意间穿越到历史上某个朝代,而且穿越的方式和途径也大体相似,在金子的《梦回大清》中,小薇这个普通上班族因在故宫里的一次意外迷路,便踏入了危机四伏的皇城后宫。桐华的《步步惊心》里的当代都市女白领张小文,在浴室换灯泡却因脚一滑穿越到了清朝,变成了马而泰·若曦,带着对清史的熟悉进入宫廷,就此卷入了九王夺嫡的争斗。李歆的《独步天下》中的女摄影师步悠然是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地穿越了四百年时空,将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成为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在努尔哈赤时代,展开了自己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唐穿情迷》中那个智商很高的女高中生也是因为意外穿越到了唐代;海飘雪的《木槿花西月锦绣》中新世纪女性孟颖因丈夫出轨激愤中遇车祸而穿越。这些女性因意外而穿越时空的神奇之旅,毫无二致地都会与几个男人之间发生情感碰撞,穿越后的叙事情节基本都是言情小说惯用的三角或多角关系的构架,像《步步惊心》中若曦与几个阿哥之间的情感纠葛,《唐穿情迷》中的高中生卷入三个男人间的感情旋涡等,这类小说最后纠结的还是男女之间的情与爱的故事。穿越小说情节传奇虚幻,或是如女主人公自己说的是做“白日梦”,与现实完全不搭界,只是作者想要以此来补偿现世的缺憾。
重生小说也是网络文学的热门类型。秦简的《庶女有毒》曾在网上大热,其被搬上荧幕后却深陷抄袭风波而引发大众的关注。重生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因为意外昏迷或是死亡,或是睡梦中醒来后重生于过去某个人生的节点,以便重新开始去弥补前次人生中所留下的遗憾,或是去完成复仇。这种回到过去的过程有点类似于穿越,有区别的是穿越小说中的角色可以穿越到任何时空,重生则只能回到自己的过去。重生小说有写历史重生的,历史中的女主角多为皇室贵族或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或庶女,曾经饱受不公平待遇含恨而死,所以重生后便处心积虑地去进行复仇。而现代重生是主人公回到某个起点,开始新的个人生活,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异界重生中,主人公往往会得到一种神功秘籍,练成神功为自己或亲人报仇,完成命运大逆转。重生小说想象离奇,情节脱离现实,有许多不合理的叙事,比如各种重生模式,还有重生后想凭借神功秘籍,或是具有先知能力以及以有超强记忆力的金手指去实现个人梦想,以弥补后世的遗憾,或去完成复仇,这些“重生”展示的只是叙事者的主体幻想,显得很荒谬。而且此类叙事总想着如何在“重生”中得到虚拟的圆满,得到心理的补偿,本身就是在逃避现实,这类小说迎合了一部分人逃避现实的心理。
耽美类小说写美型男性之间的友情与恋情,网络人气女作家大风刮过写了《又一春》《桃花债》《江山多少年》,水天写了《怎见浮生不若梦》。耽美小说以对男男之间情感的极度唯美的描摹,深受被称为“腐女”的女性受众的偏爱,但这种架构在虚构臆想上的唯美和浪漫却少有现实生命力。此外还有奇幻、玄幻类等类型作品,这些小说呈现出一种逞神思驰玄想的创作特点,人物、故事只能是在虚拟的背景下呈现,内容显得很虚幻,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真实的依据,若读者久久沉浸其中,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女性网络文学书写从整体来看厚古之风盛行,其创作中的厚古现象非常突出,这与网络文学总体的复古写作倾向有着一致性,但也因性别的差异而显现出女性自身的一些特点,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进行归纳梳理:
一是类型化的文本对古典审美的偏重。网络女性的文学书写所热衷的穿越、玄幻、架空历史、重生、仙侠、耽美类小说,基本都是进行复古叙写或是言古,即以带有古风的叙述风格作为支撑,通过特定的古代时空场域和人物身份来架构小说,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化的表达。比如穿越类中金子的《梦回大清》、桐华的《步步惊心》、李歆的《独步天下》;大热的仙侠小说Fresh果果的《花千骨》;玄幻类的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历史架空类的海飘雪的《木槿花西月锦绣》中完全虚拟的东庭皇朝,唐七公子的《华胥引》;重生类的秦简的《庶女有毒》、波波的《绾青丝》等。还有耽美类小说,其源头在日本,但与日本多以都市和校园为背景不同,中国耽美类小说的背景主要是在古代,有研究者认为“中国耽美原创作者们并没有一味地模仿日本的耽美小说,而是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耽美文学”[1]。类型化小说尽管种类很多,但整体导向上偏重于古典审美,由于引领者的好古取向,以至于后续的类型化书写也多延续了这种复古的风气。
二是在书写题材的选择上多厚古薄今。那些借热播电视剧而大出名的网络作品,如桐华的《步步惊心》《大漠谣》,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蒋胜男的《芈月传》,海晏的《琅琊榜》,Fresh果果的《花千骨》,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慕容湮儿的《倾世皇妃》《眸倾天下》,沧溟水的《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电视连续剧《大唐荣耀》)等基本是选材于古代。在各大小说门户网站上,热门的广受欢迎的完结小说、持续更新的连载小说中,古代题材也占据着主流。除了上面提到的作品,还有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冷月如霜》《东宫》,女频古言名家吱吱的《庶女攻略》《金陵春》《慕南枝》,Fresh果果的《十万狂花入梦来》系列古言短篇等,举不胜举。女性网络文学书写充分地利用了古典文化和文学资源,她们将上古神话和民间故事传说作为可以生发自己叙事的想象依据或直接作为故事的素材,或只是借古代之题材,浇心中之块垒,皮是古代的,内核还是人间的爱恨纠葛和男女间的恩爱情仇。
三是表述语言上的仿古叙事。很多网络女性作家有较大的语言上的优势,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叙事能量。复古的题材决定了她们必须采用仿古的言说方式,她们中的一些人也正是因为这种带有古典风格的语言表述而受到追捧。为使古风浓郁,她们多喜欢引用古典的诗词歌赋,直接说明来源或者托名引用,来提升小说或是人物的格调。她们也会刻意地去模仿古代小说的叙事话语,从而使受众对看似十分粗糙的故事框架、不完善的结构和人物塑造的缺陷有所忽略,小说讲述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她们的故事有了可信性,而极尽华采的优美的语言又增加了受众的可接受性。可以说,她们语言上的才华,支撑起了她们敏锐细腻的感官能力和繁复华美的想象力,而掩盖了她们不成熟的把握故事的能力和叙述能力,这种语言上的独特才能成为她们立足的根本。她们小说中常会出现经典的句子,如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天意拨弄,一错再错,一路行来,风雪多明媚少,终是梨花如雪空寂寞。”“是一段旧梦,断尽金炉小篆香,尽日思量。而我独自伫立在万人中央,凝睇你的方向,蛾眉这样短,而天涯已那般长”。天衣有风的《凤囚凰》中“纵然立于危墙之下,纵然心里已是烈火一片,他依然是那个连认输都可以让对手震惊颤抖的容止。”“眉眼温润,逐鹿江湖月,衣袂飘飘,绝尘濯青莲。荣辱不惊,爱亦负天下,言语晏晏,覆灭谈笑间。”十四夜《归离》中“她,身世成谜的王族公主,九重深宫的妖娆绝色。他是她的兄长,亦是她三千日夜玄塔冥暗之中祈望的辉光。指端染血,袖底枯荣,她所要的却不过是他的春风一笑,无恙安康。万里风云袖尽,千年沧海看过,为谁一念成狂。”不少语言看上去很美,让人有恍然如梦之感,而且这种语言表述与当下马上划开了距离,读者若久浸在这个与身旁的现实完全不搭界的世界中,极有可能会失去面对现实困境的勇气。
这种“厚古薄今”的现象,一方面与作者自身的喜好有关,诸如写《甄嬛传》的流潋紫精诗词、好历史,古典文学积淀深厚,这让她成为后宫类作品的代表人物。匪我思存从9岁开始读《红楼梦》,10岁读金庸著作,文学功底好,文字柔美细腻而哀伤。而另一方面则与网络女性作家的年龄构成有关,她们主要是“70”“80”“90”后,基本是从家门、校门再到职场,成长经历相对比较简单,缺少近距离地深入社会基层生活的体验。对现实社会的疏离,决定了她们只能通过文学的借鉴和不羁的想象,打造出一个远离现实的异质的时空背景,虚构出凌驾于现实之上的故事情节,以及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人物形象,用文字营造出一种虚拟的古典情境。这种陌生化的场景预设,人物、情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使读多了这类小说的读者更加难以面对现实环境。
不接地气成为女性网络书写中最为突出的症结,她们所擅长的复古题材的创作,以天马行空式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异世的架空世界,给受众提供的是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就是在现实题材的叙写中,其所描摹的对象与当下现实经验也存在一定的距离,不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也大都给人一种去现实化的印象。在表现当下生活方面,女性网络书写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地超过男性,像《杜拉拉升职记》《蜗居》《双面胶》《小说,或是指南》(《失恋33天》)《千山暮雪》《佳期如梦》《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裸婚时代》)《山楂树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左耳》《匆匆那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爱你是最好的时光》《如果蜗牛有爱情》《他来了,请闭眼》《何以笙箫默》《欢乐颂》《杉杉来吃》《爱情的开关》等,不仅走红于网络,而且成为畅销书,改编后成为热播影视剧,线上线下人气爆棚。女性生性敏感,内在情感体验丰富,善于通过直观和静思的方式从自己周遭的生活、人群中获得切身体验和认知、以及独特的感悟,这种内在情感体验的自我升华构成了她们小说的特质和意义,而主观想象和主体情绪的过于膨胀,也会使她们的写作更喜欢依凭超越现实的自由想象而达到自己所需要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不只是指美的感觉,而是指虚拟性和可塑性”[2]。这反映在她们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悬浮于现实生活之上的故事架构。都市言情、青春校园类的小说一直是她们的主打作品,还有带有性别特征的女尊文、总裁文、日记体直播等,这些小说的内容看似是写当代生活,但实际上与现实之间不仅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而且有的基本是悬浮在空中。这些小说要么是一种个人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描写,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虚幻而美好的世界,唯美而浪漫;要么有个看似现实的背景,却并不追求生活的拟真性,不是按照生活逻辑的必然性去构思文本,而是采用极度理想化、个人化的笔触去虚构逾越了现实生存境遇的美化了的现代社会和职场。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穷小子会变得有权多金,取得令人羡慕的社会成功,像顾漫的《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大学毕业几年便成为名律师,年薪超百万,拥有豪宅名车,他的这种中国式的成功,以及几次去美国寻找初恋赵默笙的故事完全是脱离现实的想象。作为女性作家,其对小说中的女主角多是偏爱的,因为她们会“代入”自己,在多数作品中女主角的结局都比较完美,颜值一般的女主角终会遇见绝版情圣的“高富帅”,女性的能力被无限地放大,她们无所不能,掌控一切,有背景、有实力的男人对她们的感情始终如一,守身数年,这种故事与社会现实完全是脱节的。还有青春校园类的小说,像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饶雪漫的《左耳》、九夜茴的《匆匆那年》都很火,但一般受众不会去当真,因为这与他们所经历过的校园生活的记忆相差太远。经常读这类小说对年轻受众具有很大的误导性,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对生活的迷茫,很难从小说中走出来回到身边的现实中去。
二是虚幻的人物角色的设置。被网络女性作家青睐的男主角几乎都是“高富帅”,而且家境优渥,多是些“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在学校里是学霸,到社会上是精英,不论从业还是经商都是行业中的翘楚。而且这些男主角似乎都受到上天的格外眷顾,外貌英气逼人、气质非凡,尤其在性格上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霸道、强权、聪明、亦正亦邪。在他们看似冷漠、游戏人生的外表下,却深藏一腔柔情,对女性情感执着而专一,甚至为了自己的真爱可以放下一切,像阿耐的《欢乐颂》中的包弈凡,破脑袋的《北大差生》中的方予可,匪我思存的《千山暮雪》中的莫绍谦,顾漫的《杉杉来吃》中的封腾等都是这类“总裁”的典型。所以在女性网络文学书写中,“霸道总裁”成为流行主角,“总裁文”也由此而生,这或许迎合了在当下物质化的社会语境中许多女性对另一半不切实际的幻想——完美爱情+绝对的物质。近年来在受众对“富二代”产生厌倦后,“逆袭的学渣”又成为另一种模式,靠自己的努力变强变富,身边美女环绕,但结局仍是与“霸道总裁”一样。都市言情小说在女主角的人设上也显得很虚浮,像《欢乐颂》中的安迪是海归商业精英、投资公司高管、首席CFO,而且外貌美丽、气质出众、智慧超人,被一众男神众星捧月,很难想象在现实中一个孤儿出身的女性会有这样的故事。当然,她们对女主角的人设更多的是在重复着“灰姑娘”原型的写作套路,没有背景和靠山的女主角多相貌平平,却以自己的个性和智慧征服了一众“高富帅”,而且又绝不做依附屈从者,在精神上她们可以与男主角站在同等的位置,完全是依凭自己的情感需要和身体的感觉去进行取舍,最终都会收获爱情和高品质的生活。这种人物设置缺乏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不切实际,只是一种虚浮的造梦式的书写。
三是物质化的欲望表达。受消费时代价值观的影响,小资情调、时尚化生活的欲望表达,成为她们小说表现的重点。她们喜欢叙写当代都市生活奢华的一面,星级酒店、酒吧咖啡馆、歌厅娱乐城这些华丽的场景,还有豪门中的现代贵族生活,别墅豪车、家庭派对、名酒西餐等等,以精致奢华打造出一个普通人羡慕的上流社会。奢侈品牌、名品名店、流行时尚,这些最能表现都市气度和生活情调的表征物和时尚消费符号,则被她们津津乐道。女性一般感觉敏锐,又观察细致,接受时尚信息快,这些都有助于她们及时地把握当下的消费潮流,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细致描摹,来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衣饰品位,显示其成功的人生价值。如《欢乐颂》中安迪的名牌衣饰,《杜拉拉升职记》中白领的高档生活品位,《千山暮雪》《佳期如梦》中对奢侈的物质享受的炫耀等,均凸显出现代都市时尚化消费的特征。她们所描摹的特殊的生存圈,其陌生化和时尚感不仅满足了年轻受众喜新觅奇的心理,而且也迎合了他们的消费娱乐趣味,尤其是小说拍成电视剧后,更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本该让人保持警惕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及对物质无度地占有和消费的欲望,却可能在她们的反复描摹和欣赏中,变成年轻受众所向往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人生追求的价值认同,我们对这种物质化的欲望表达应该有所批评并加以节制。
女性网络文学书写在网络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年来一直持续着强势的发展势头,在中国日渐兴盛的文化产业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就像笔者在前文所分析的,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拟虚避实、厚古叙事、不接地气等写作症候也十分明显,这种去现实化的书写,直接影响到其今后发展取向的选择与定位,对受众所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也将陆续显现。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网络小说虽然载体不同,但与传统文学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虚构性的叙事文学。传统文学是把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和认知,在作家的思想提炼与想象中变为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和表述对象要么在现实中有迹可循、有据可考,要么是按照生活逻辑的必然率和可然率来进行虚构。网络文学则似乎更偏重脑洞大开的书写,只要敢想,所有的都是允许的,一切都是可能的,完全可以虚浮于现实之上去架构小说,用各种离奇、夸张、狗血的情节去刺激读者的好奇心,吸引大众的眼球,不断地刷新受众的认知和接受限度,这种去现实化的书写,将会使网络文学书写永远无法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应该肯定的是,女性网络文学书写在网络文学及新的文化产业链的建构中所起的支柱性的作用,并且给中国的文学生态和创作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但去现实化的走向已成为其增长繁荣背后的隐忧。这不仅限定了网络女性文学书写的多向度发展,而且从可预见的结果来看,这种去现实化的创作也是不可能持久延续的,因此必要的引导和修正就成为必然。
注释:
① 其性别无法确认,从内容看像是女性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