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姐妹有作为

2018-04-03 08:56童恺
农家书屋 2018年3期
关键词:仿真花两河辣椒

童恺

祖孙三代建立“果蔬帝国”

走进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军田村的绿源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几个大字迎面而来。

“在田里做事的都是合作社的社员,我把种瓜和制种技术都教给了我女儿和社员,”自豪和骄傲,挂在合作社副董事长李建梅晒得红黑的脸庞上,“全村群众跟着我们合作社一起搞大棚,家家都富了起来,我们这一片基本上没有穷人……”

48岁的李建梅是这个“果蔬帝国”的第二代继承人。用她的话说,没有母亲刘桂兰打下的基业,她这个“诸君”位置也不会“坐”得舒服。

1987年,刘桂兰开始搞辣椒制种,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大王”。每发明一个新品种,刘桂兰都要经过几千次的组合比对,为的就是让自己的辣椒品牌又好吃、又好卖。

2008年,棉花庄绿源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刘桂兰的号召下成立,开启了“果蔬帝国”的大门。成立之初,合作社主要从事辣椒种植及辣椒籽种制作与销售,随着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种植规模也日益扩大,种植的种类也延伸到整个蔬菜领域,陆续从省农科院引进“东方蜜香瓜”“蜜童西瓜”“日本苞菜”“水果黄瓜”等一系列新品种,制定完善了一整套坚持无公害生产和有机蔬菜生产的管理机制。

“火红的辣椒就像火红的日头,我们的辣椒畅销省内外,只要是收获销售的季节,你看吧,运送辣椒的货车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刘桂兰说,自己研种的辣椒不仅个大颜值高,口味更是没话说。“忘不掉来大棚采摘辣椒游客的那一双双瞪大的眼睛,就像看到外星人一样,有的人手里拿着辣椒就对着我直夸‘之前真没见过这么大个的辣椒,一个就够炒一盘菜了。’”

母亲辣椒事业的红火,李建梅是看在眼中,热在心头。耳濡目染下,这位后来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巾帼英雄开启了“帝国”的盛世时代。作为刘桂兰的得意接班人,李建梅在继承辣椒产业的同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西瓜种植。2009年,李建梅去浙江拜访种植西瓜的专家,诚心求学,最终带回了种植西瓜的技术。 当年,她就种了300多亩的西瓜,因为个大味甜,深受市场欢迎。为此李建梅专门成立了自己的西瓜合作社,注册了“武梅西瓜”的品牌,带动大家致富,从此她的瓜销往了上海、北京、徐州等地,如今已经成为众多知名的西瓜品牌之一。

然而,罗马帝国非一日建成,挫折与绊脚石也时常与李建梅常伴。“我记得最深的一次就是2008年的大雪,几乎把我20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大雪过后,400多亩钢结构的大棚被压趴,里面种植的瓜苗全部被冻死。但是我想这也许就是命运与事业对我的考验,没有一份丰功伟绩不是经历痛苦的。”于是,没说一句话、没掉一滴泪的李建梅与丈夫重头再来,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切终于又恢复了正常。当年,合作社年收入达百万元,承包的土地已经达1300多亩,带动了周边留守女工600多人致富创业。

母亲与外婆的成功,深深触动了远在河南学习跆拳道的女儿金婷婷。19岁那年,金婷婷一面在母亲李建梅的召唤下,一面难以抑制奋斗的激情,弃武从商,回到家乡棉花庄,成为“果蔬帝国”的第三代继承人。

与母亲不同,1991年出生的金婷婷完全具备了“90”后的冲劲和创新力。在她的努力下,300多亩的“幸福快车”家庭农场很快便精彩亮相。奶油草莓、有机黄瓜、水果番茄等40多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瓜果瞬间占领了市场。“我采用了饼肥、牛粪等有机肥料,种植出来的瓜果你看着不大,但一口咽下去,甜的甜、脆的脆,绝对可以征服你的味蕾。”阳光下,这名年轻的继承人洋溢着特有的自信。

作为触网长大的一代,金婷婷自然把目光投向了电商网购,她的瓜果淘宝店成为了村里唯一的电商样板。“国家都在提倡互联网+,作为年轻人怎能不跟上脚步呢。”金婷婷说,淘宝店的成立,不仅让农场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精美的包装下,利润也翻了好几番。“最有意思的是,当外婆知道原本三四十一箱的水果在网上居然卖到了70,直说想不到,以后包装工地的身影,就多了一个她。”金婷婷说。

如今,金婷婷的家庭农场年收入近百万,带动周边留守妇女就业年收入2万元以上。站在农场门口,眼望自己的心血,金婷婷袒露了新的愿望:“今年要把农场发展的更大更好,农家乐式的采摘、游玩项目也要逐渐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带动周边村民一同富起来。”

富裕村里的“穷”支书

“冻库建好后,村集体有收入了。”刚一坐定,姚庆英就带着浓厚的乡音开始叙述:“老百姓已很富裕了,但村里穷。现在我们有23个冻库,大的一个月能租1.7万元……”

身材敦厚、皮肤黝黑的姚庆英,说起话常常满脸笑容,说两个小时不停。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两河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她已经干了二十余年,这期间,两河村从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的穷村,成为一个村庄年产值80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万元的富村。如今的两河村,年收入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村民已不在少数。

姚庆英觉得,自己十九大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的身份,正是对两河村由穷变富之路的最佳肯定。

“我做梦都想着村集体有点收入,冻库能建起,全靠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姚庆英拍着大腿细数:“总共花了100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几百万元,老板垫了几百万元,村民给我们凑了三四百万元。”

村民凑钱给村里做工程,这在两河村不是第一次。早在2013年,姚庆英带着村干部根据土地置换政策给村民盖小楼,遭遇老板跑路资金断裂,姚庆英正在犯愁时,一个星期,村民便给她凑出1500万元。

“我们老百姓好得很哪。”提起这件事,姚庆英眼泛泪光。村民则更感谢这位又“歪”(厉害)又好的村支书,愿意信任她、支持她。

姚庆英今年55岁,办事公平、公正从她20岁出头当生产队长时就人尽皆知。那时,她组织队员修水沟,要求不出力就出钱,仍有村民不出力也不出钱,她便自掏腰包先垫付给参加劳动的人,然后挨家挨户去要债,还先从自家亲戚开始。姚庆英去了两家后,村民服了:“看来是来真的,自家人都不放过。”

20世纪90年代初,姚庆英在广东做花岗岩生意,三年便攒了30余万元,准备回村开农资店。这时,村里请她回村当村支书。她给县领导放了话:“让我当支书就要相信我,我绝不做违规违纪的事,也绝不占老百姓一分钱便宜。”

那时,村民穷、干群关系紧张,姚庆英当了村支书,首先给村里的党员干部开大会,要求村“两委”班子要忠诚、公正、干净。凡事党员带头,不为难群众。她首先带头,自掏腰包帮助村民,一年多就把之前做生意挣来的30余万元全部贴光。

自己没钱了,姚庆英开始想办法,她鼓励村民外出打工,积极推动村里发展产业。她靠着补贴的5000元帮扶资金,带着村里党员干部四处考察,打听什么好卖,得到信息后,带领村民们先后种植了草莓、柑橘、耙耙柑、丑柑和猕猴桃。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村里已经种植了3800亩丑柑、800亩猕猴桃和200余亩草莓。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家发展产业,全村2198人,只有3名留守儿童。

在姚庆英看来,生活美好不只是要有钱,还要住得好、环境美。在自主修建村里的“两河逸园”小区时,她就按照城里的别墅小区来规划,配套天然气、光纤、排洪沟、污水管网、绿化、健身广场等。

村委会还牵头成立了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小区住户全部签订物业管理协议,缴纳管理费用。小区内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治理,不设垃圾桶,要求各住户生活垃圾分类包装,由保洁人员每天定时收集,其余时间不能把垃圾放在外面,自己房前屋后实行门前三包。

定了这么多规矩,如何让村民严格遵守?“人心齐,靠制度。”姚庆英说。“两河逸园”的建设,是姚庆英有了想法后,先后召集党员开会、党员代表开会、村民开会后共同决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严格规范项目收支管理,每笔开支都经过‘两委’会、议事会、监委会三道关口,使用情况上墙上网,收支明细到家到户,确保了群众心有明白账、干部都当清白人。”姚庆英说。

村支部健全了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财务管理、“三务”公开等制度,建立起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监事会监督、经济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

20多年来,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搞建设,在两河村,在姚庆英的带头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件件都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村里无论种植什么,党员干部都先带头,亏了自己担着,挣钱了便带着村民一起干。建设“两河逸园”时,党员义务到工地值班,全程参与质量监督、安全维护,不领一分钱务工补贴,不喝施工方一口水。2010年遭遇暴雨,党员干部组成抢险队,冲锋在前,挨家挨户叫醒熟睡的群众,连续奋战3个多小时,抢在洪峰来临之前,将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些制度和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行动,让村民们感动,更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干群关系密切了,大家拧成一股绳,保障了村庄秩序井然,和谐共进。村庄面貌好了,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前来采摘游玩,姚庆英准备借机发展村庄旅游业,带着村民更上一层楼。

两河村有一个瞭望台,登高望远,几千亩的果园漫山遍野,红色居民楼、白色水泥路掩映其中,每次来到这里,姚庆英都会感慨:“农业一定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一定会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农村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幸福美丽家园。”

“鲜花”芳香乡里乡亲

在河南开封市祥符区磨角楼村的一个农家院子里,百“花”盛开∶在外出打工又返乡创业的巾帼模范闫小红的指导下,经过制模、染色、定型、组装等十多道工序,一朵朵惟妙惟肖的“鲜花”,在几十个农民妇女手中盛开。大家加班加点赶制出来的这些仿真花,不但畅销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还将漂洋过海进入欧洲、东南亚等国的市场。

家境贫寒的闫小红,自小就自强不息。1993年,闫小红读高二,虽然成绩优秀,但不忍看着家里艰难的父母,还有嗷嗷待哺的妹妹、弟弟,她毅然告别了校园,背起了行囊,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地方,外出闯荡天下。在厦门,闫小红找到了一份做仿真花的工作。

从农村初到新鲜的大都市,别人有点儿休息时间都是兴奋地用挤出来的那点儿工资逛街、买衣服打扮自己,可闫小红却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每月的工资除了留下少得可怜的生活费,其余都一分不少地寄到了家里,供弟妹们读书。

辍学的心酸时刻萦绕在闫小红的心头,离开校园不代表放弃学习,干活时她比任何打工妹都要用心。她把不懂的问题汇集到小本本上,下班后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还买来专业书籍钻研。不久,由于工作出色,她被提拔为技术员、小组副组长、组长。凭着一股钻劲,她一直干到厂里开发室唯一的特级设计师。此时,勤奋能干的她月收入已达到4000多元,是厂里最高的工资。

2007年,在外务工14年的闫小红,看着一双儿女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十分难过。她忘不了自己童年里流淌着满满的酸涩:父母一天到晚在地里勤扒苦做,根本顾不上照顾孩子们。四五岁的时候,她还没有锅台高,就已经开始站在小板凳上帮家里做饭。放学后,回家书包一放,下地帮父母干活,一直到深夜才能写作业。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渴望的眼神,闫小红想,再不能让她们像自己小时候一样了。她不顾厦门公司厂长及众姐妹的挽留,毅然回到家乡。

家里的几亩薄地,实在无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她就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有制作仿真花的手艺,为啥不带领村里留守妇女做这一行呢?说干就干,闫小红亲自设计花样,手把手培训工人,几个月下来,便壮大成为百十人的队伍。

在闫小红的指导下,一朵朵鲜艳的花朵在农妇手中盛开。这些仿真花不但畅销国内一线城市,还漂洋过海进入欧洲、东南亚的市场。

创业有艰辛有困惑。厂子建起来了,投产了。但一年下来,经过核算,不但没有挣到钱,还赔了数万元。闫小红没有气馁,而是反复总结教训,分析市场前景,她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终于掘得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她抓住机遇,生意越做越大。

2016年,闫小红饰花厂正式注册为河南省开封市金伯利仿真花有限公司,成为开封市唯一一家仿真花生产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她的工厂不断壮大规模。目前,有厂区3个,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研发5大系列,140余种产品。

闫小红致富思源,为了方便贫困妇女、残疾人就业,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加盟、散户加工等运营模式,设有外花点30多个,辐射周边兰考、罗王、陈留、仇楼等县乡,农户可以把仿真花的枝、叶、花等部件带回家中绑扎、粘合成型后再交回公司,公司称这部分为“外花”。目前共带动2000余人脱贫致富,其中妇女1300余人,残疾人50人。

“这些仿真花不仅帮我实现了创业梦,也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闫小红说,如今厂里的员工多以留守妇女、残疾人员为主,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熟练工能拿到3000多元。

闫小红被相继授予祥符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我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乡亲们的支持。如今,为了家乡的姐妹们再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为了让更多的妈妈在家就能安心挣钱,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拥有一个有母亲陪伴的童年,我再苦再累也值得,”她说。

猜你喜欢
仿真花两河辣椒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运河功能探析
辣椒也疯狂
辣椒之争
拣辣椒
小小仿真花蕴含大财富
小小仿真花,蕴含大财富
小小仿真花,蕴含大财富
小小仿真花,蕴含大财富
中俄两河流域领导人座谈会在俄罗斯举行 刘强率团出席 提出10大合作倡议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暨中俄两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