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区动检站,江苏盐城 224000)
近年来,我国集约化养殖规模得到了不断的扩大与发展,在此过程当中,对于病症的防治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生猪养殖当中,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经常发生的疾病类型,不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且不同年龄猪都可能感染该疾病。对于不同年龄的猪,其在感染该病症后,将会表现出脱水、腹泻以及呕吐等症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进而对养猪者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在以往工作当中,经常通过免疫接种方式的应用预防该疾病,但在实际处理当中,也经常会因免疫程序不当等问题的存在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因免疫失败问题的存在使猪场内该病症依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在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着流行性趋势,同其余病原存在继发感染情况,在发病后,仔猪则将表现出大量死亡的情况,进而对养猪者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在使用西药对该病症进行治疗时,其通常仅仅能够起到对病情进行延缓的作用,无法根治病症,且伴随有产生耐药菌以及存在药物残留等问题。同西药相比,中草药在抗菌抗病毒方面的作用更强,且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价格便宜、副作用小以及来源广等优点,通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症中草药治疗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获得较好效果的同时实现养殖成本的降低。其中,乌梅散是由当归、甘草、乌梅、附子、黄连、熟艾、赤石脂、阿胶这几味重要组成的配方,主要应用在治疗冷汗、腹胀以及下痢不止等方面,在本研究当中,在乌梅散原有组成的基础上减去其中的附子、阿胶、当归以及赤石脂这几味中药,添加土袂荃、诃子、板蓝根、六神曲这几味中药,在固肠收涩、止泻以及清热祛湿、功能进行提升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并将其应用在猪传染性胃肠炎当中,在同普通西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该药物的应用价值进行把握。
在本研究当中,选取某县养殖公司当中240头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作为试验对象。其中,96头猪为断奶1周龄的仔猪,144头为断奶2周龄的仔猪。本次选择的仔猪在患病后都表现出水样腹泻以及呕吐等症状,在经过初步诊断后,确诊其患有传染性胃肠炎。之后,我们以随机的方式将这部分患病仔猪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20例,其中,治疗组通过乌梅散加减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方面,则通过普通西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病猪的灵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乌梅散加减方当中的中草药都在当地的药方购买。西药方面,使用的药品有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以及氟苯尼考注射液。
治疗组方面,使用15g板蓝根、12g六神曲,10g土袂荃,30g甘草,15g熟艾,10g诃子,30g乌梅以及30g黄连,在完成药材的选取后,在经过烘干处理之后向其中加入500ml的水,在经过30min浸泡处理之后使用武火煮沸,之后以文火浓缩到300ml,在将药渣去掉之后灌服。连续使用5d,每天使用1剂,在此过程当中对病猪的病症状况进行记录。
对照组方面,按照每天2次的方式对硫酸庆大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进行注射,具体注射量分别为1~2mg/kg以及20mg/kg,在连续注射5d之后对病猪的情况进行观察。
在经过对该养殖场当中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猪进行研究调查后发现,在该养殖场当中,不同年龄段病猪都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疾病,但在断奶前后这段时间内,仔猪无论在发病还是病死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比例,且整个病程发展具有十分迅速的特征。在实际养殖当中,猪场当中仔猪将突然表现出发病症状,即先表现为呕吐,呕吐物主要为表现为淡黄色的胃内容物,对于还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其呕吐物则为白色的凝乳块。在呕吐一定时间之后,则将表现出腹泻症状,在腹泻病症初期,其粪便具有较为黏稠的特征,呈现出灰色、褐色或者黄白色,且具有一定的腥臭味。对于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其粪便当中还具有一定数量没有完全消化的乳块。在病症发展后期,患病仔猪的粪便呈现出明显的水样,从仔猪的肛门位置流出,部分病情严重的仔猪出现粪便喷射的情况。在患病仔猪的会阴以及肛门位置,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红肿症状,病猪表现为被毛粗乱逆立、脱水消瘦、精神沉郁、皮肤苍白、食欲下降、皮肤糜烂、哺乳次数减少以及眼窝下陷等症状,部分病猪腹部存在明显的膨大情况,在经过叩诊后能够听到鼓音。
在对病猪进行剖检处理后发现,病猪眼球下限,胃内部充满了淡绿色、黄色没有完全消化的乳块或者饲料,胃黏膜存在严重的出血、充血情况,肠内存在腥臭味气体或者黄绿色气体,对于处于哺乳期仔猪,其肠道内部还具有较多数量没有完全消化的乳块与气泡,肠壁变薄,在空肠段肠壁位置,不仅非常薄且已经呈现出透明状,淋巴结存在肿胀充血情况。部分病猪在脾脏背面存在一定数量突出的斑点,肝脏以及肾脏位置存在一定的肿胀情况。在将病猪小肠纵向剪开后,通过生理盐水的应用将肠内的内容物冲洗,之后将其平铺在玻璃器皿当中,并在一定量生理盐水加入后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既可以观察到病猪小肠绒毛变短萎缩、黏膜大量脱落,小肠内膜变粗、存在坏死脱落问题。
根据病猪临床症状的消失情况以及粪便、饮食相关指标的恢复情况将其分为痊愈、有效以及无效这几种类型:第一,痊愈。即在经过治疗后,病猪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运动、饮食等都恢复正常,且在停药2周后没有复发;第二,有效。其主要症状得到缓解,且相关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但在停药2周后,出现复发情况;第三,无效。在治疗后,病猪相关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出现加重情况。
本次试验所获得的数据在经过EXCEL处理后通过SPSS 17.0软件统一处理,并对其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即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试验治疗效果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了解到,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以及治愈率方面都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种情况的存在,即表明乌梅散治疗方式在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方面同西药组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能够较好地应用在该病症的实际治疗当中。
在上文中,我们以某猪场为例对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效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可可以了解到,通过乌梅散加减方的使用能够对猪机体的代谢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在猪传染性胃肠炎方面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1]许家玉.乌梅散加减方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8):107-110.
[2]汤志华,圣大文,金俊.中西结合治猪传染性胃肠炎[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6,(3):46.
[3]张明武.2种中药制剂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效果的观察[J].养殖技术顾问,2013,(2):169.
[4]王艳红.新必妥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