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和动员令。
这是“三农”工作的迫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主要任务的变化,各个领域都要围绕解决主要矛盾确定发展战略。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过去一段时期,我们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农、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但由于更多侧重于服务城市现代化,忽视了乡村的整体现代化,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青壮年人口锐减、基础设施衰败、发展后劲不足等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协同推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能不断筑牢农业农村基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从而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提供强力支撑。
这是“三农”理论的创新发展。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是党抓好“三农”工作的一贯做法和成功法宝。回溯历史,党的十六大后中央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都对解决不同时期的“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党的“三农”政策的连续性、一贯性,继承和发展了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集中体现了习近平“三农”思想,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
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面临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主体素质总体偏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仍然不高,农业农村现代化依然是短板。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总体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到2020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迈入世界农业现代化强国行列。这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事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如期建成,是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导向和补齐农业农村农民短板的问题导向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
事实上,笔者理解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着眼于彻底消除城乡、工农发展的二元结构矛盾。换言之,城乡、工农矛盾彻底化解、实现均衡发展之日,才可以讲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真正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