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动物外交活动1

2018-04-02 23:46张恩铭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熊猫世纪外交

张恩铭

(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动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正因为有了动物的存在,才使得地球多姿多彩。动物在中国的外交领域还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动物外交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动物外交也是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动物外交体现了中国为了国家利益所做出的外交选择。而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外国进行动物外交的直接平台就是北京动物园,“北京动物园地处首都,不仅有祖国各地赠送来的动物,还承担着国际礼品动物往来的重任”[1]217。因此以北京动物园为例,探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动物外交过程和动物参与政治的意义。

一、动物交流是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表现

动物外交具有两种形式,一是收受,即两国之间的赠与与受赠;二是交换,即两国的动物物种互换。动物外交是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要表现。

第一,在国际交往中,常常通过互送礼品来表达两国的友好关系。早在唐朝时期,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皇两只“白熊”,“有关专家考证,‘白熊’即现在的大熊猫”[2]。在清朝,也有喀尔喀蒙古对清的九白之贡。而到了1949年以后,动物作为外交的主角也常有之。究其原因,一是动物作为一种生灵所具有的感召力,相较于器物,动物本身具有的生命力更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二是动物成为了国家的文化符号,将其赠与他国就向其传递了友好的信息。

第二,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动物互赠活动既受到了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外交的风向标,中国与哪些国家互赠动物成为了观察中国外交导向的重要工具。冷战初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在中国的动物交换和互赠中得到体现。

二、中国的动物外交活动

(一)与前苏联的动物外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中国交好,前苏联在第二天就与中国建交。面对当时的国际格局和态度,中国开始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也决定了中国成立之初前苏联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动物外交对象。

1954年-1959年,北京动物园“与苏联国家动物园动物交换频繁,每年2-3次,每次数种几十只,双方均通过铁路运至满洲里,交换后各自运回,满洲里成为中苏国际动物交换的重要口岸”[1]181。值得注意的是1957年,这一年不仅双方的动物交换活动最为频繁,而且交换的动物数量也最多。并且中国第一次送给外国大熊猫,这个国家就是前苏联,1957年中国送给了前苏联一只大熊猫(平平),后又送了一只大熊猫(安安),而当时恰逢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这只大熊猫被世界认为是中国送给前苏联的特殊国礼,反映出了两国的特殊友谊。这次赠送大熊猫成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动物外交最亮眼的一次行动。这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谋求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友好关系,希望获得前苏联的援助和支持以对抗西方的全面封锁。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前苏联的大国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在20世纪50、60年代之交,中苏关系出现破裂,而这也自然影响到了双方的动物交换活动。1960年至1962年仅与前苏联进行了10余次动物交换,甚至还不如1957年一年来的频繁,动物外交层面深刻的反映了双方关系由热到冷的趋势。1962年以后中苏双方的动物交流随着双方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而彻底终结,此后一直到1984年才又与前苏联开展了动物交换活动,这也说明了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动物大都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是外交的风向标。

(二)与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的动物外交

由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前苏联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而且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都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反映在动物外交领域上的表现就是“1952年11月,中国就首次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访问,并交换给匈牙利布达佩斯动物园14种39只动物,交换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动物园5种10只动物”[1]182。而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虽然不如与前苏联频繁,但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次动物交换活动,在动物交换多的年份也能达到四、五次左右。除了与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动物交换外,中国还与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进行过动物交换但次数都不是很多。此外在1959年,民主德国柏林市为了庆祝中国国庆十周年而向中国政府赠送了一只欧洲野牛和两只美洲野牛。

但由于20世纪50、60年代之交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动物交换活动减少了许多,20世纪60年代仍旧与中国进行频繁的动物交换的东欧国家仅有捷克斯洛伐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两个国家,即使这两个国家也只是民间的动物交换行为。20世纪60年代有政府间动物赠送活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1962年中国主动赠送阿尔巴尼亚大量的珍禽,“考虑到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与阿尔巴尼亚的紧密关系,中国更曾在自己还很困难的情况下大力援助阿尔巴尼亚,向阿尔巴尼亚赠送大量珍禽也不足为奇”[3]。1960 年,“北京动物园与罗马尼亚进行过一次动物交换,1965年周恩来总理向罗马尼亚毛雷尔总理赠送两只华南虎”[3],中罗之间在中苏交恶时还能保持动物外交,是因为罗马尼亚曾公开呼吁中苏停止论战以维持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固。但这一时期中国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动物交流的次数和质量明显下降,国家数量也明显减少。

越南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而且中国还参加了援越抗法战争,为越南谋求独立自主提供了大量援助,这些行为赢得了越南的友谊,因此1953年,越南主席胡志明向毛泽东主席赠送了两只亚洲象(阿壮,一说为阿吐和阿邦),这两只亚洲象大有来头,曾参与过越南抗法战争中关键性的奠边府战役,这也是胡志明为了感谢中国对越南的支持而赠送的珍贵礼物。后到1960年,以时任北京市长彭真的名义向越南河内市长赠送了两只非洲狮。“越南方面则在1962年通过总政外事处转来了回礼,是黑熊和豹猫各一只”[3]。此后又直到1975年,才又由时任越南总理范文同向中国赠送了一只亚洲象。

越南和中国虽然开展动物外交较早,但因条件有限,动物交流一直不温不火。

中国与朝鲜的动物交换活动在1959年就开始展开,这也是受到了中苏关系的影响。中苏分歧日益扩大,中国需要加强与前苏联集团之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朝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中苏交恶的情况下,加强与朝鲜的关系成为了中国的必然选择。为了表达友谊,中国于1959年以北京市长彭真的名义向朝鲜赠送了非洲狮、华南虎等26种150只珍稀动物,朝鲜方面回赠了12种40只动物,从1960年至1965年,双方一直都有政府层面的动物互赠活动。赠送的动物包括华南虎、朝鲜豹等极其珍贵的动物。“1963年7月和1964年7月,朝鲜两次以平壤市市长姜希源的名义回赠北京两批动物”[4]。1965年,中国以北京市长彭真的名义向朝鲜赠送了两只大熊猫,使得朝鲜成为第二个获得中国赠送大熊猫的国家,这反映了中国对于中朝友谊的重视。但此后由于国内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中共对朝鲜劳动党进行抨击,中朝关系再次破裂,动物互赠的活动也宣告结束,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得以恢复。而在1971年,双方关系有所恢复后中国第一次向朝鲜赠送动物国礼就是大熊猫,1979年中国再次向朝鲜赠送一只大熊猫,这些表现仍旧凸显了中朝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朝之间的动物交流起步较晚,直至1959年才第一次展开,但在随后的5、6年时间里,双方关系迅速升温,朝鲜成为了当时中国动物交流最频繁、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同时质量也属最高的国家。后虽因政治原因双方的动物交换活动一度中断,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两次赠送大熊猫的行为证明朝鲜依然是中国进行动物外交的重要国家。

除了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及朝鲜等国家的动物交流外,还有必要一提中国与柬埔寨之间的动物交流,1975年直至1978年柬埔寨共产党中央多次送给中共中央动物礼品。这是在越南释放出侵略柬埔寨信号的背景下的动物外交,凸显了中国在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柬埔寨急于向中国靠近的意图。

(三)与日本的动物外交

1955年至1958年间,日本多家动物园与北京动物园展开了民间外交,发生了多次动物交换活动,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为邦交正常化做努力”[5]。“中国在中日交往中采取主动,以民逼官,大力推动中日民间的友好往来的对日方针”[6]。而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与中国在民间往来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62年双方签订了《中日长期贸易综合协定》,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但真正奠定这一协定基础的却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与高碕达之助的秘密会晤”[7]。因此在1962年,日本外贸大臣高碕达之助赠送给周恩来总理100尾日本锦鲤表示敬意。这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中日之间唯一一次政府工作人员之间互赠动物的记录。此后到中日建交前,只有北京动物园与日本多家动物园进行动物交换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仍旧以民间往来为主,但两国邦交一直在向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以岸信介为首的反华势力的下台,中日之间的外交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国不仅于1972年正式建交,而且就在当年,中国还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大熊猫作为双方友谊的见证。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中日之间的动物交往最为频繁,不仅北京动物园与日本的多家动物园几乎每年都进行多次动物交换以丰富园内动物品种,而且中日政府还多次互赠动物礼品。在1973年时任日本神户市长宫崎辰雄就向周恩来赠送了10只日本火烈鸟,1975年,时任日本仙台市长也向中国赠送了一只黑颈天鹅。而中国也于1974和1979年向日本赠送了多只丹顶鹤。这些活动都反映了中日两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双方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日之间的动物外交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最初只有北京动物园和日本国内几家动物园的动物交换活动,而没有两国官方的参与,直到1972年两国建交后,才开始进行相对频繁的动物互赠。在建交后,不仅两国之间动物交流的次数增加,而且质量上也有重要突破。

(四)与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动物外交

1950年4月,印度作为第一个非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尼赫鲁对中国采取和平友好的态度,并于1953年赠送给中国儿童一只雄性亚洲象(阿萨),这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接受的第一只动物礼品,1954年,周恩来总理向尼赫鲁回赠了梅花鹿两只,丹顶鹤两只和金鱼100尾,此后双方就没有了动物互赠活动。中国与缅甸、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就拥有良好的情感基础,1656年,缅甸曾两次向中国赠送动物,20世纪60年代以后,双方继续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体现于两国之间的动物交流上。1960、1961、1964、1967年这四年中,北京动物园与缅甸仰光动物园进行多次动物交换。1962年,中国边委还为中缅两国边境问题的友好解决赠送给缅甸边委一只东北虎(友谊)。1956年巴基斯坦曾赠送中国政府亚洲象,此后中巴关系开始走向低谷,自1957年至1960年,巴基斯坦在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事务中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两国政治关系受挫。1961年巴基斯坦在改善中巴关系上迈出一步,此后两国关系开始回暖。1964年两国领导人互访,又重新建立了友谊,1965、1966年,中国政府先后赠送巴基斯坦政府的6只红腹锦鸡正是中巴友谊的最好见证,而在1974年巴基斯坦总统还赠送给毛泽东两只印度孔雀。

总的来说,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动物外交开展的并不如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那么亲密和频繁,进行外交的动物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和与朝鲜、前苏联等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这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分不开,也和中国的政策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五)与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的动物外交

中国同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出现破冰,1972年与美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后,双方的关系才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关系的发展在动物外交领域也有深刻体现。

20世纪70年代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外交活动就是与美国进行对话并与其正式建交。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此期间,尼克松曾向中国政府赠送一对麝牛以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而在尼克松来华之前,美国的5、6个先遣小组都发出希望中国能赠送美国大熊猫的信号,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直到在一次招待尼克松的宴会上,周恩来向尼克松夫人承诺将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送给美国人民[8]。大熊猫成为了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角色。

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整个世界都是一次大的冲击,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打破了西方阵营的封锁,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同西方国家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提供了条件。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西方国家的熊猫外交成为主流。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前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中,20世纪70年代向西方国家赠送熊猫反映了中国外交方向的变化。除1972年赠送给美国大熊猫外,中国还在“1973年赠送给法国两只大熊猫(黎黎和燕燕),1974年赠送给英国两只大熊猫(晶晶和佳佳),1975年赠送给墨西哥两只大熊猫(贝贝和迎迎),1978年赠送给西班牙两只大熊猫(强强和绍绍)”[1]240。如此频繁地向西方国家赠送大熊猫体现了中国迫切希望与西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的心情。而在熊猫外交之外,中国与西方国家还进行了多次动物交换和互赠动物礼品的活动。之所以此时与西方国家进行频繁的动物交换和互赠,就是为了保持良好关系以对抗前苏联和促进中国国内的发展。

与西方国家动物外交的一大特点是涉及范围广,动物质量高。大熊猫成为了中国同西方国家动物外交的“普遍”选择。但也因其质量较高,及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双方的动物外交数量相对较少。

三、动物参与外交的意义

两国之间的外交添加上动物就因其生命的感召力而具有更多的温情和柔性,能够让两国人民更加靠近,让其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对方的友好。收受和交换的动物一直都是两国外交关系的见证者,也是其友好关系的象征。动物参与外交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丰富了中国的外交手段。中国自1949年以后,就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而50-70年代正是她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具有鲜明的特点,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相辅相成。以动物外交的视角来看,这一时期不仅以政府的名义收受动物国礼,而且还有以国家领导人名义进行动物收受和动物园与动物园之间进行动物交换的活动,这些活动无疑丰富了我国的外交手段。这一时期的动物外交就是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之间的互补。

第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动物作为外交中的参与者,对赠送国的形象有很大提升。对中国而言,将动物尤其是大熊猫作为赠送别国的礼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大熊猫已经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它憨态可掬的形象融化了所有见到它的群众,当其他国家的人民见到大熊猫时自然而然地会对中国产生好感。“这些国家的小朋友是非常喜欢大熊猫的,要是哪个国家领导人能带回一只大熊猫,将会很大程度提高自己的支持率”[9],这一动机促使着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向中国要求赠送或租借一只大熊猫。而大熊猫的赠送和租借不仅增加了两国友谊,还转变了中国在其他国家人民心中的形象。

第三,这是向对方表达友好感情的一种方式。朋友之间互送礼品是人之常情,国家之间也是这样。中国在建国之初所处的环境比较艰难,多种原因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所以中国在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表达感情时多次赠送和互换动物。而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同西方阵营的诸多国家关系好转,尤其是美国与日本,为了向其人民表达友好也进行了多次的动物交流。这些可爱的动物携带着本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去别国传播,能让两国人民更加亲近,让对方感受到温情和友好。

第四,丰富了本国动物品种,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动物的活动区域受到了限制,每一国家所拥有的动物都不尽相同,就算是同种动物也会有差异。而中国与各国的动物外交,在收受与交换的过程中会客观的增加本国的动物品种,让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扩大,让人们对于动物的认识更加深化。动物赠送的选择依据很多,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动物的珍稀性[10]。各种珍稀动物在各国之间迎来送往客观上增加了人们对不同动物的认识,了解到动物生存与人类生存的联系。这一认识对于人们保护自然生态和动物具有积极的作用。

动物参与中国外交是中国在20世纪50-70年代外交手段多样化的重要表现,中国与哪些国家进行动物外交是政治的风向标,也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在中国的外交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动物外交对于促进中外友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向对方表达友好感情的一种有力方式,而其在提升中国和平形象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也从侧面促进了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大熊猫世纪外交
我们都爱大熊猫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大熊猫
1999,世纪大阅兵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My School Life
大熊猫也消暑
水中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