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尉, 高 伟, 刘佳杰
(1.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a.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b.旅游系,河北 秦皇岛 066311; 2.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教职成司函〔2017〕130号)中,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采用教师自评,学生、同行、督导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基于结果评价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退出机制.
教育评价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教育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测量、描述、判断与建构四大时代.美国现代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在对经典的泰勒行为目标模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导向评价模式,即CIPP(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作为判断时代的典型代表,对高职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CIPP评价模式是一种综合评价模式,包括4个阶段,即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和成果(Product)评价.背景评价是对质量输入、生成过程、质量产出所需的资源、定位和机会的评价;输入评价是以背景评价为基础,评价每个选定方案所需的条件、资源和相对优点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过程评价用于监控和检查质量输入时实施方案的贯彻和执行程度,也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成果评价即评价目标实现、完成和发展的程度,包括对执行方案和形成过程进行测量、判断和解释,确认评价客体的需求满足度,并检验选定方案取得的成果与设定的背景目标之间的差异情况[1].
CIPP评价模式主要包括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教育评价不但关注目标,而且关注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以及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二是教育评价不但关注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而且还关注目标的实现方式.也就是说,在整个教育评价活动中,既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也要关注从教育质量输入到输出间的过程性评价[2].
课堂教学质量是院校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重点.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并提供有效决策依据的过程,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选拔、诊断、导向、激励、决策、鉴定、发展和管理功能,是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系统化、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学生面向未来、社会和自我的能力,突出关注学生是否具有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性和发展潜力,是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打造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重要战场和主要载体.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过程化,包括确定多种评价主体并赋予不同分数权重,设置多项评价内容,采取综合性评价方法实施详尽的项目细化、过程分解、环节赋分等.而CIPP评价模式强调在教育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持续评价,实时发现问题,通过原始数据和及时反馈实现教学质量的螺旋式上升.这些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手段和评价目的相契合.
CIPP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CIPP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将CIPP评价模式的4个阶段引用到课堂教学评价中,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对应形成课堂教学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吸引力提供全网络、全要素和全过程的反馈信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提供决策与改革依据.
(1)背景评价要素
背景评价是确定课程教学单位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和实现需要的关联度等.一般包括办学理念、方向与顶层设计、定位与发展模式;管理制度(听课制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执行的有效性、一致性;地方区域经济需求等.
(2)输入评价要素
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对备选方案的优缺点所做的评价.其要素一般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生师比;国家、省级教学名师等优秀教师比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教师比例;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国家、省级骨干专业数量;教学实训、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校外实训、实习、实践基地数量及各基地参与学生人次数与专业在校生总数比例;“一体化教室”相关课程开设数量、学生参与人次数与学校课程总数和专业在校生总数比例;学生顶岗实习人数与本专业学生总数比例;参与校企深度合作(包括专项经费筹集渠道的拓宽,政校行企多元参与的校企合作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课程、教材、专业标准、岗位规范的共同开发等)的企业数量与开展情况;政府拨款和自筹经费投入生均值;国外优质资源引进(包括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专业、引进国际通用标准下的教材和稀缺资源,实现学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互认等)等情况[3].
(3)过程评价要素
过程评价主要是确定或预测课程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描述和监控实际过程,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实时检查.其要素一般包括:课程思政情况;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人才培养模式、标准和方法与行业、企业要求衔接情况;第一、第二课堂,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技能大赛与学分对接和转换情况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的适应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改革实施过程和效果;教育信息化落实情况;从岗位或技术领域需要出发的课程设置模式;实践课程的课改成效;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应用适应新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成效;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情况、挂职锻炼落实情况;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培养培训等工作情况;校内、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场所建设数量和稳定性情况;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现代学徒制建设情况;仿真实训中心、仿真教学软件开发、仿真教学软件制作和平台建设情况;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效益;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及辐射作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情况;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学校参与或牵头开展职教集团化办学、职教联盟,发挥集团化办学和联盟优势、促进学校发展改革的突出成效.
(4)成果评价要素
成果评价在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3个阶段的信息基础上,对标质量培养目标,梳理、描述和判断与质量产出有关的各种情况,并解释他们的价值和优点.一般包括:近三年学历教育在校生年平均人数;专业知识测试合格率,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国家、省、市以及行业竞赛获奖情况;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学习风气,重大事故、违法、犯罪情况等的操行评定合格率;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毕业生就业状况、用人单位反馈和社会评价;教师技能水平;学生对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以及教学水平满意度;实践中培育和凝练出的专业特色及其效果说明;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库数量;近三年在本地区、行业或全国职教界影响情况,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情况;社会形象和声誉情况;教科研成果对同类院校借鉴和骨干带头作用情况,推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第三方评价情况;质量年报录用率和典型案例采用情况;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发展潜力的跟踪调查,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体系,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激励、优化学生发展潜力和素质结构情况等.
CIPP评价模式的内涵与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深度契合,解决了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评价目标缺乏动态性,评价方法仅限于量化,评价内容存在片面性,评价功能较为单一狭隘,评价对象处于被动状态等问题,增强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系统性,保证了课堂教学评价过程的完整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和发展性.
CIPP评价模式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涉及影响课堂教学从背景输入到成果产出的种种因素,评价指标要素相对较多,所以它的操作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应科学组织评价过程,处理好4个评价阶段之间的关系,提高教育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包括制定和完善评价标准,探索和创新评价手段和方法;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价专业机构队伍建设和对评价主体的培训;注重课堂教学评价输入与输出各个阶段的衔接;开展对CIPP评价模式的多元评价;强化反馈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时、科学地反馈评价信息,有效运用评价反馈结果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