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 山
(漳州第一中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年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格局的集中体现。漳州一中着力构建“一体四层二化”的特色德育工作体系,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四个层次,培养学生“自律、自重、自主、自强、自信、自立”的“六自”品格,进行分学段的年级文化建设。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体,按照课程体系,打造德育精品课程,各年级的文化定位如下:
高一年国家理想文化定位。在高一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中国梦”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如,班级合唱比赛、十佳歌手比赛、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演讲比赛、“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通过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优点与特长,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高二年地方红色文化定位。在高二年,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文章。围绕学校的革命史,以毛主席雕像广场为中心,向新华楼和校史文化长廊延伸。通过学习百年母校的革命历史和杰出校友的光荣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情感。同时,主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托漳州市艺术联合会,以西藏生格桑花艺术团为主要演员,加入汉族学生,排练梨园戏曲大合唱,作为校园戏曲推广的样板戏,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邀请漳州非遗如木偶戏、棉花画、木板年画的传承人到学校进行现场展示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高三年个人成长文化定位。高三年作为高中教育的冲刺阶段,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成长目标的规划,在情感引导上,开展百日誓师班会、录制全部科任教师、家长的鼓励与祝福视频来激烈学生斗志,团委学生会组织高考倒计时系列加油活动,喊楼、手绘祝福贺卡等;在目标引导上,致力于学生目标阶段化、具体化,将自己的目标大学、目标城市、目标分数郑重地张贴于班级后墙相应位置,每次模考后,统一指导学生确定下阶段各科目标分数,甚至各题目标分数,分数目标细化,科学复习;在年级管理方面,加强班级干部的教育,强化其责任感,依照学校、学年要求,常规卫生、纪律等工作,从不松懈,稳住学习心态;活动组织方面,跑操,每周三下午课外活动两小时,跑出精神气,展示集体的团结、合力,借助体育课开展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缓解学习压力。
学校围绕“四层六自”的育人目标,制定了明确的年级文化建设计划,促进学校发展方式和教育生活方式的优化或转变。
依托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常规德育活动,并充分开发环境育人的作用,以楼道墙面、走廊立柱为展示窗,布置以励志、笃学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展,内容涉及修身齐家、爱惜光阴、勤奋好学、励志笃行等方面,以期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各年级配备读报机,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摘选优秀文章和栏目如《参考消息》《演讲与口才》《青少年文摘》等,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通过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自律意识、自重意识、自主意识、自强意识、自信意识、自立意识,真正成长为“爱国、进取、求是、创新”的栋梁。
退休教师陈宗厚夫妇捐资建设的漳州一中“丹霞书斋”正式启用后,高一年级各班每周设置一节“丹霞书斋阅读课”,回归阅读的特色语文教学,不仅有智育效果,更利于达到沃土育英才的德育目标。同时,以加强年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育人和学习氛围为出发点,在高一年级开展“书香楼道”的布置活动。每年开展“校园科技节”“校园体育健康节”“校园文化艺术节”,高二年级以“健全人格、理想教育、核心素养养成”为重点,组织形式丰富的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如中华颂经典诵读、校园课本剧大赛、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等,利用传统节日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春联的创作、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体验民俗,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与市龙佳生态山庄、市农科所、省热带作物研究所、驻漳部队签订协议或共建合作共建基地。以军训为契机,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国防、党史国情教育等,开展节水、节粮、节电教育;利用世界粮食日等进行“三节”教育,指定学生负责教室的水、电管理,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云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到九龙江进行“保护母亲河”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立学生“EDA”环境保护社团,组织“地球一小时”“运动会回收矿泉水瓶”“回收水笔芯”“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
每月一次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轻装上阵、斩获佳绩。最为突出的是高三年各班的励志标语,如“勿谓湖小,天在其中”“一生得几回年少,奋勇拼搏在今朝”等,振奋了精神,形成了独具少年感的校园文化,全面展示一中学子昂扬奋发、拼搏进取的面貌和才情。
学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以此开展多维度的教育,促进学生和谐成长。
首先,规范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以外化的约束助力内化的修为。学校组织编印六套《漳州一中学生文明礼仪考测试题》,加强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并长期广泛开展“洒扫应对”“日行一善”等道德实践活动。学校结合实际,编印了《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学生手册》,明确要求和规范学生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组织师生观看“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积极组织开展优秀校园歌曲、红歌传唱、班歌大赛等歌咏比赛活动。利用校园网、主题班会等途径认真宣传、组织学生参与“网上祭英烈”“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向国旗敬礼、做美德少年”等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开展评选校园“诚信之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等,树立先进典型;广泛组织学生参与“我们的节日”活动,组织学生自办“节日小报”,引导学生认知民族传统、弘扬优良传统。
其次,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内化自己的能力,感受成长,从而指导外化的行为。学校成立漳州一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市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孤残儿童提供志愿服务;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等。充分开发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以校园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教育实践基地网络,以新生军事训练、祭扫英烈、参观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益身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一贯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各项工作重点之一,分学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一开展认识自我的认知心理课。教会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衔接,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一开学即介入进行心理辅导。高二开展尊重生命、情绪调适的心理课。解决文理分科后难度上升的学习高原期情绪调适问题。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组织开展“悦纳自我,感恩生活”的主题班会。高三开展升学择业、人生规划的心理课,指导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培养耐挫力,进行人生规划,树立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