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霞,孔翔飞,杨 文,及方华
(桂林理工大学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最早由《华盛顿协议》倡议下发起的国际互认协议,旨在通过校准、系统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保证工程教育质量,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也是加入其它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2006年起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代表组成的,教育部授权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参照《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做法,开展了面向我国本科教育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1]。
为了与国际人才接轨,同时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广西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势在必行,尤其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与世界接轨,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都在不断的加深,当然也包括教育行业。我们国家为了为世界市场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在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认证试点工作。在这过去的10余年中,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华东,华北,一大批高等院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按照国际要求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但是地处西部的广西高校的工程认证工作起步比较晚,截止目前,广西高校仅有少量的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有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认证还是空白[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对各种化工及其相关过程和化学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并能较熟练利用地计算机技术进行过程模拟、设计的人才。在现代生活中,化工行业的从业者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到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领域的生活,都能看到化工在其起到的作用。有些化工产品比如塑料,在人类的发展史中,有着划时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化工专业的标准化,国际化,也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地处西部广西的高校,化工专业认证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须进行的。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明广西高校化工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广西地处中国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少数民族众多,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不高,但是近年来广西区内教育管理者和从业者都感觉到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目前全区高等教育的工作之重。那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呢?答案就是向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看齐。化工专业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发展悠久的专业之一,最近20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开设此专业的重点院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将人才培养目标瞄向了国际人才市场。那么作为广西的高校,开展工程专业认证迫在眉睫。
工程专业认证的宗旨的吸引企业界管理者和科研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当前化工行业的适应性,同时进一步密切高等工程教育与现实工业生产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可促进工程教育专业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间本科工程教育的学位互认。将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可在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从而为其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促进了人才的国际化[3]。
广西高校开设化工专业的学校也不少,但是关于化工转业的培养方案各有自己的特色。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针对广西的特色,化工专业培养方向主要三个方向:电化学工程、精细化工和石油化工,所涉及的培养方案围绕这三个方向制定的。但是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反馈信息,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日益技术革新的企业的用工需求,尤其是实践环节比较薄弱。经过多次与化工行业的教育专家和工程师深刻探讨,得出的结论为通过进行专业认证,调整规范新形势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解决目前教学与实际脱轨的矛盾[4]。
工程专业认证委员会认为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遵循行业和市场的需求规律,结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同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工程专业认证另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实践环节。众所周知,化工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在培养方案中重点体现[5]。
所以说,借助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调整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广西高校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广西化工专业,走出广西,面向世界的最好途径之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自豪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飞快进步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所以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化工行业必须有所改变,相应的教育行业也应该有所改变,即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尽可能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化工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带来的环境污染,只有化工人才明白怎么预防和如何治理,所以把与安全生产和环保有关的知识纳入到教学中来,培养大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是化工专业认证的宗旨之一。化工专业认证委员会认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中体现,在实践环节言传身教,是目前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6]。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是我国近年来特别强调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各级生产和监督部门都强调"人命关天,经济发展决不能以损害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通过专业认证,将安全和环保知识教育细化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将安全环保意识培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为现代化的化工企业更好的服务。
化工专业是工程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师资的要求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即具有工科的学历,工程实践的背景,等等。但是,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引入的教师都是应届博士,学术背景比较好,研究能力强能力,唯一的缺陷就是出校门又进校门,缺少在企业的工程实践背景,这对工科专业来讲不利于教学。化工专业认证要求具有工程实践背景专业的任课老师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比例。
鉴于此,目前广西区因势利导进行了规定,凡是进入高等学校的任教的老师,如果晋升职称必须具有1年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化工专业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教学一线老师到生产现场,经历一年的化工企业挂职,基本都有机会参与化工企业生产环节或者与本专业相关的化工设计,承担或参加过一定量的企业合作课题,熟悉化工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工作,提高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其将来在高校的教学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作用也是专业认证委员会所预料之中的。所以通过专业认证,可以间接推动本专业师资队的良性发展,同时还与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安排企业的工程师深度参与高等教育提供了便捷的通道[7]。
综上所述,通过化工专业认证,建立健全化工专业的高等教育的指标体系,并贯彻于实际工作中,对照认证内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是目前广西化工专业高等教育的趋势所在,也是与国际人才接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