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更有效

2018-04-02 16:33五华县棉洋镇大湖小学宋伟州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课件课文

文/五华县棉洋镇大湖小学 宋伟州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激发起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设计——导入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在导语中巧设 “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 《日月谭》一文时,我根据课文意境巧设 “悬念”: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 “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 《日月谭》。 “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虑,日月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同学们,宝鸟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地杰人灵,风景如画。日月谭就在台湾省境内,要想领略日月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日月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二、配乐——赏中激趣

凡是写景状物的文章,我在范读时都会配上与文章情调和谐的音乐和课文内容图片课件,播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美感.学生朗读时,也给配乐,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中去,烘托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在上 《梅花魂》这篇课文时,在未学习前就让学生欣赏一段 《梅花三弄》的音乐,引导学生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再如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根据乡村的美景,我设计了投影片。讲课开始,先投示视投影片,配乐朗读,这是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声像同步,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富有诗意的画境,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给了学生极大享受。这种享受,促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的优美。此时,我顺道兴行,带学生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三、赏图——画中激趣

图画是抽象课文内容直观形象的再现,教学时将一幅一幅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展示出来,或者在课上根据授课内容边讲边画一些简笔画,或者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快理解课文,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 《松鼠》一文,课文是按松鼠的“外形——活动——行为——生活习性”的顺序进行叙述,教学时按课文内容出示与之相关的图片课件,学生看到松鼠优美的体态及各种动作,顿时兴趣盎然。教学 《桂林山水》时,用课件展示了桂林风光,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想饱览桂林美景的渴望。教学古诗 《暮江吟》时,用图片课件展示江面从夕阳西下到傍晚时分的景色变化,让学生感受到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的美景。上完这些课文我让学生用简笔画画一画。这样,学生不但有兴趣,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质疑——疑中激趣

古人云 “学贵有疑”, “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凡事都要追根问底,弄个明白,总是问个为什么,这是一个良好的质疑开端。这时老师不能抹杀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而要尽可能的满足,经常唤起学生的文体意识,还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激发学生质疑的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诱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李大钊被审时,我让学生先看录像,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李大钊同志的崇敬之情。进而激疑,引导学生参与,继而探索。观看图像画面后,再让学生自学,动手画词画句,然后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异中求同,最后全班汇报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领悟文章精髓。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课件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背课文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