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新媒体交互艺术

2018-04-02 15:52:45莫绮玲
视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虚拟现实受众

□ 莫绮玲

新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新媒体技术的每次创新与革命也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有着深厚、先进的前沿性技术内容,同时也有着艺术性的特征,而其所独具的交互性也是新媒体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区别的关键性特征。可以说,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有利于丰富群众的艺术文化生活。基于此,本文从传播方式的角度对新媒体交互艺术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文化意义。

一、关于新媒体交互艺术的概述

(一)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内涵

新媒体交互艺术,是一种融合新媒体特征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艺术形式。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新媒体交互艺术则成为现阶段新媒体艺术主要的发展方向。因为新媒体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内涵是被囊括在单向信息输出这一形式之中的,在这种前提下,想让受众实现与艺术作品本体的互动,就要对新媒体艺术作品进行交互的强化,增强其体验与互动性,才能实现受众与艺术作品二者之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

(二)新媒体交互艺术的特征

1.互动连接性

从宏观上来看,新媒体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包含了艺术作品与受众这两大主体,两者在传播与接受中有着密切的互动性;从微观上来看,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受众层是持续延伸的,具有层次互动性,而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范围内也会涉及到不同领域,各个领域是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具有连接性,在艺术作品创作中能够实现连接、交互、融入与转化,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新媒体交互艺术具有互动连接性的基本特征。

2.专业技术性

基于先进的媒介技术不仅能够强化新媒体交互艺术的艺术效果,同时能够扩大艺术传播范围,所以专业性的技术也就成为了新媒体交互艺术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新媒体交互艺术取得丰硕成果需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以技术手段的丰富来推动媒介实现创新革命,从而让互动艺术、电子作品、视频装置以及其他各项艺术均能被完美展现出来。举例来说,上世纪二十年代,杜尚在独立沙龙展上的作品《L.H.O.O.Q》《泉》成为当时热议的作品,而今利用科技再对艺术成品进行视觉强化,以专业技术为基础,对场景进行渲染凸出,让观众产生了浮想联翩的效果。这就说明随着传播方式的发展,艺术的展现效果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新媒体交互艺术的专业技术性。

3.虚拟性特点

信息交互技术处于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虚拟现实和多通道交互也成为新媒体交互艺术中极为重要的技术基础。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交互艺术能够实现对现实事物的虚拟与呈现,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的艺术作品美轮美奂,更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因此这种虚拟的特性也成为增强新媒体交互艺术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新媒体交互艺术语言最鲜明的特征。

二、当前常见的新媒体交互艺术的传播方式

(一)人工智能

智能化模式也成为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基本呈现形式之一,在国际新媒体展会上会经常涌现出新型的媒体装置,其作品背后往往也蕴含着一定的美学内涵与特殊价值。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中,智能化软件能够为作品提供“个性”,赋予其特点与属性。当观众在与新媒体交互艺术作品展开对话时,对话内容能够被装置内的电脑程序进行记录并加以分析,然后根据观众的语言或动作给出相应的回应,这样在对话过程中便会给人一种人性化的感受。例如,全景导视技术的运用,通过在商场出入口或其他人流汇集位置放置宣传的二维码,当人们拿起智能手机进行扫描时便可根据全景技术实现导航。新兴智能技术作为新媒体交互应用模式重要的发展“基石”,随着新技术和硬件设施的不断升级和推广实施,促使以新媒体技术为纽带的全民参与活动局面得以形成,这也为新媒体交互应用探索贡献了真实可靠的市场检验数据。再如,2016年上海双年展会中由IvanaFranke所创作的《迷失站台》幻觉场景,便是借由渗透影像交互技术营造出来的。该作品可分为三部分,其中使用频闪LED灯营造出闪烁的圆柱空间场景,能够让观众在体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的光晕效果,从而获得动态的感官感受。

(二)社交互动

新媒体交互艺术最大的特征为互动连接性,表现为让人和媒体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而要实现这种互动,最为有效的办法便是运用好个体语言、文字表达、身体语言等方式,增强彼此的互动交流,让新媒体交互技术能够深层融入其中,这样也才能让交互的活动更加具有吸引力,因此在许多新媒体交互艺术作品中都体现了“社交互动”。例如,某动态影像展会上的一个交互式作品是让观众在影幕墙前移动,影幕墙根据观众的动态便能实时生成出画面。再如,展会上还有策展人艺术众筹项目,策展人以邀请、推荐等方式组群,并在社交媒体上传视频作品让观看者参与其中,体会趣味性,使艺术项目得到完成。再者,在2017年四川实验影像邀请展览上的作品《凝视:十秒钟的凝视,十秒钟的存在》便是通过对延时成像技术的利用,将影像十秒延时然后投在成像设备上,观众在观看作品时便能激发出不同的感受,重新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与参与者的互动,作者最后也获得了作品被珍视的体验。

(三)引导控制

在新媒体交互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预先设计出一条清晰合理的引导路线,并通过一步步的移动指示,让选择的材料、布置的空间和视听维度设计等为路线场景的推进提供动力,使观众不自觉地被吸引并深入其中,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在引导控制的过程中也要保证作品的合理性,这样才能让引导控制切实帮助作品与受众这两个艺术主体之间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的互动。在引导的同时注意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要努力提高作品的受众参与度。例如,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项目便是对观众进行引导控制的集中展示,策划出的活动在城市公共空间能够被清楚展现出来,艺人可以在现场进行创作。通过艺人的集中集群演示,增加活动的震撼度和欣赏度,观众的互动性和观赏满意度也随之提高。除了网络媒体这种基础条件外,还需要更多新兴技术融入其中,才能让现实与虚拟世界产生更加紧密的关联,从而带动整个环境的变化。

三、新媒体交互艺术发展的趋势

(一)虚拟现实的艺术交互持续加深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能够让艺术设计和虚拟交互设计得到更好的实现。例如,在影视作品制作、网络艺术、工业设计等创作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传统化的艺术设计解决一些技术问题。而对于一些传统的艺术创作来说,要让观众形成立体化的认识是较为困难的,观众从作品本身进行了解所获得的感受也较为单一,但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传统艺术作品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展示,赋予其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多重感受的融合,从而让受众的感官可以获取更多的互动信息,让模拟效果达到更高水平。举例来说,艺术家林觉民所创作的作品《内功》便是让观众运用脑波来同虚拟的鱼、荷花等展开互动,并且对模拟物进行控制。由此可见,虚拟现实技术也将成为新媒体交互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融合机制在新媒体交互艺术中得到发展

对于艺术的交互融合可以分为两大方面。首先是对文化的融合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的瑰宝,将新媒体艺术和传统艺术形式相互结合,也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文学、音乐、话剧、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新媒体艺术得到推广,其艺术形态不需要被限定在狭窄的框架内,甚至还会逐渐形成健全的媒体参与机制、影像交互机制等。

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借助媒体平台,艺术家的作品也被广泛传播,这将可能促进人们对审美的评判标准产生新的变化。仅从媒体一方的角度去界定是不够的,所以在交互发展时,还需立足艺术审美的社会化角度,要基于社会的背景环境,对空间进行虚拟体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拉近创作者和观众的距离,这也为大众审美品位的提高开辟了更好的条件。譬如,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运用具有设备简单、环境干扰因素少等优点,在展现《文字雨》作品时运用摄像头获得实时图像的采集,计算机便可根据观众反馈对文字停顿与下落的位置进行控制,在演绎文字雨的同时也实现了交互。

其次,手段融合也是新媒体未来发展的探索重点。新媒体艺术在展示方式、叙事能力上都具有进步性,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例如,通过镜头重复、回闪处理这种手段,能够让观众产生摆脱时间走向束缚的感受,这也为丰富观众的感官体验开辟了路径。

(三)艺术作品主客体交互更加密切

在艺术高速传播的进程中,美学认知得到了不断的更新,艺术创作也将和受众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创作者甚至在创作过程中会吸收和考量受众的审美和偏好,所以在新媒体艺术的背景环境下,传统审美从对作品表面的关注转变成对其中所涉及事件、过程的关注。再加上创作者与受众双方对艺术信息的“共享化”,使得二者的地位更加趋于平等。一方面,观众从简单、单一的欣赏转变为多角度、多层次的详尽式组合欣赏,使得观众的感受和评价更加全面;另一方面,艺术信息的共享也可以使创作者规避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交流困难等情形,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与互动性。

四、结语

运用新媒体交互艺术既有利于艺术影像主题及内容的成型,同时也可以从侧面引导观众强化其主体感受以及和影像之间的互动性。笔者认为,基于简单复制技术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已经不再适用,艺术创作者们应当立足于影像技术的交互渗透、由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而来的互动交互等方式,进一步发现、挖掘和创新新媒体艺术的深层内涵。在不久的将来,艺术家们通过互动引导和科技智能的深度融入,必然能促进新媒体互动艺术沿着更好的道路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虚拟现实受众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商周刊(2017年24期)2017-02-02 01:42:55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