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现状与发展路径
——以海东台《河湟365》为例

2018-04-02 15:52:45李丽敏
视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海东百姓民生

□ 李丽敏

自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南京零距离》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就在我国遍地开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种以民本为取向,以平民视角为新闻报道样态的节目日益受到观众朋友的广泛欢迎。现在,从中央台、省台、城市台到县区级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越办越多,越办越好。然而,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和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此类栏目在运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与不足,导致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方面的缺失。笔者认为,地方台只有扎根本土、贴近实际、勇于创新、坚持原创,才能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综合竞争力。

一、民生新闻的界定

当前,各家媒体和理论学者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位说法不一,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从民生新闻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它是取材于当地,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出发,关注百姓的冷暖痛痒与喜怒哀乐,反映社会民生的一种新闻传播模式。电视民生新闻要紧跟时代,将镜头转向与百姓生计息息相关的最新动态,并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真实反映百姓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以体现出民生新闻的传播价值。

二、对《河湟365》的分析

(一)现状

海东市广播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河湟365》于2014年7月开播。现如今,《河湟365》每周播出5期,每期时长15分钟,以“倾听群众心声,感受百姓冷暖;纵览社会热点,记录河湟风情”为主题,穿插播出《河湟民生》《河湟警视》《主播话题》《生活帮》和《欢乐周末送》等多个小板块。栏目将镜头对准当地百姓,借百姓的眼光和话语,传达最真切的民声、民情,最终实现服务群众、鞭挞丑恶的宗旨,彰显海东特色民生新闻品牌效应。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河湟365》栏目有效发挥了海东市新闻宣传的“窗口”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栏目内容还是播出形态,都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改革,从而提升节目质量。

(二)问题

1.内容同质化

纵览中国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大多数复制模仿者在开设民生栏目时,并未将栏目特性、受众需求、地域特色等考虑在内,而是奉行“拿来主义”的复制粘贴法则。这种对电视民生新闻极强的当地化属性和平民化优势的忽视,无疑成了现今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僵化、内容同质化的重要原因。

海东地区民风淳朴,具有独特的地域人文特色。《河湟365》开播以来,尽管也有少量本土性强的报道,但大多报道内容新意欠缺,栏目播出时主持人“说新闻”较为僵硬,未充分发掘海东多民族的人文特色与民俗风情,地域特色不明显,影响了栏目品牌的塑造。同时,其传播策略也有待优化,手机客户端“海东手机台”只是将电视播出的内容转移到新媒体端,搜索引擎、点播功能还未实现人性化操作,急需改革创新。

2.真实性堪忧

地方台人员不足,还要考虑吸引受众,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服务于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理念下,新闻制作的基本准则是以尽量小的成本制作吸引最大数量受众的、尽量不触犯相关利益的新闻成为记者的通常做法。记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判断事件真伪,许多内容的真实性堪忧,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就会丧失主流媒体的公信力。

民生新闻栏目应该服务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基层百姓,但是有时却被一些地方电视台当作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工具。一些栏目采用夸张手法或策划、摆拍、曲解新闻事实,通过片面性的报道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出现假新闻与新闻炒作。这种新闻报道背离新闻的价值要求,不仅削弱媒体公器功效,还会浪费媒体资源。以《河湟365》为例,许多新闻的标题与客观事实不符,新闻摆拍、策划、广告新闻现象比较严重,这与海东当地新闻资源缺乏、媒体人员素养不高有关。

3.导向功能弱

随着媒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电视民生栏目一味追求刺激和噱头,侧重报道邻里纠纷、两性问题以及家庭暴力等,以满足部分受众的特殊需求,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媒体一直追求这些违背社会道德的题材,就会营造一种庸俗社会的“拟态环境”,会在潜移默化的报道中培养观众不正常的思维判断与价值取向。而媒体有意无意淡化一些百姓关心的利益问题,也容易造成导向出现偏差。有些问题事关百姓生计、社会稳定,极其需要新闻媒体进行权威解读与理性引导。笔者在观看《河湟365》时,发现媒体在解读政策法规、挖掘报道细节、彰显人文关怀、增强导向功能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优点

1.高度的贴近性

地方台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受众是当地百姓,以受众需求为导向,重点采制并播出民生内容,就必须注重地域性和贴近性。《河湟365》在贴近性方面做得比较到位,题材大多立足海东,播出的报道也主要讲述发生在海东普通百姓周边的故事,如从《我市首家理化实验室已试运行》《平安区警方破获系列入室盗窃案》《李征:酿造甜蜜生活的人》等报道中,就可见看出栏目的本土化倾向。这些具有当地属性与接近性的新闻选题,表明栏目对海东普通百姓的强烈关注,有助于提升新闻的可信度。此外,每周一期的《主播话题》《生活帮》板块,以及栏目热线、互动环节的设置,也拉近了栏目与观众的距离。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以朋友的角色与观众交流,语言通俗幽默,“说”出群众身边的故事,增强百姓对于民生报道的认同感,充分发挥了地方台信息传播的优势。

2.务实的监督性

民生新闻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时刻背负着社会示范、社会导向的职责,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贴近实际、关注生计的平台。公众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根据自身所需及利益关切来理性表达意见,并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首先,民生新闻自诞生起,始终坚持高度监督性,发起并引导社会舆论,为社会减压。其次,当民生问题难以解决时,新闻媒体作为一大外力,通过政策解读或社会动员等方式,助推民生问题的解决。《河湟365》利用栏目平台,鞭挞丑恶、弘扬真善美,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社会效益第一。2018年春季,海东市乐都区民小公路大峡出口处出现塌方,《河湟365》记者立即赶赴现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进行了连续4次报道,在反映百姓心声的同时,通过报道监督有关部门的工作,为政府与群众的便利沟通构建了桥梁。

3.独特的人文性

一个地区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和折射出其人文地理、民俗风情。新闻媒体具有独特的人文性,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时也承担着记录并传承文化的使命。海东市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将近一半,主要有回、藏、土、撒拉等少数民族,是个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丰富民族文化的地方。与社会新闻相似,民生新闻同样具有新闻可读、可靠、可亲、真实的特点,例如《河湟365》关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文化遗产、民俗活动,运用消息、专题策划等报道形式,传衍民族文化,真实反映海东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因而这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与追捧,较高的收视率也带来了可观的广告回报。

4.业态的融媒性

进入融媒体时代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传播业态也要体现出融媒特征,新媒介技术的优势凸显,为新闻媒体提供便利的条件。媒体紧跟时代,运用互联网传播技术,注重“两微一端”的开发,有效提升了媒体的用户黏性。2017年6月“海东手机台”APP正式上线运行,手机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点击收看包括《河湟365》在内的海东台所有栏目。

三、打造品牌栏目《河湟365》的路径

在全媒体环境中,地方台该如何继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只有注重地域性、突出新闻性、增强导向性,不断丰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内涵,打造品牌,才是一条转型发展的可靠路径。

(一)注重地域性

电视媒体在开设民生新闻栏目之时,如果只坚持“拿来主义”,那么这样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终究会被观众抛弃。一个好的电视新闻栏目要吸引观众,就必须注重地域性。当前,与海量信息相比,社会上的注意力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这种由稀缺资源凝聚起来的“注意力产品”的价值也越来越高。《河湟365》必须重视这些注意力资源,要立足本地,通过讲述发生在海东市两区四县百姓身边的故事,侧重报道海东本土地域人文与多民族风情,那么栏目就会取得理想的收视率与市场份额。发现平凡人的不平凡、平凡事的不平凡,挖掘平民人物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让平民人物身上的力量、精神激起观众的参与热情。像《李征:酿造甜蜜生活的人》这条报道,记者取材本地,讲述了海东市乐都区的一位养蜂人坚持十年养蜂酿蜜、成立合作社的故事,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不平凡的海东百姓,拉近了栏目与观众的距离。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紧跟时代,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更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让主持人“说”新闻更具亲和力。此外,在主持人形象、栏目风格、新闻叙事等方面,栏目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娱乐元素,通过娱乐化手段吸引观众,进而增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活力。

(二)突出新闻性

地方台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提升传播力,关键是要突出报道的新闻性。现在,许多报道时效性不强,不但有昨天的,还有三天前的。在传媒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新媒体在与传统主流媒体争夺重大新闻首发权的媒介环境中,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更要把新闻的时效性看得与生命一样重要。《河湟365》要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的前提下,突出报道的新闻性,就必须加强对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教育,多采制一些来自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鲜活报道。

(三)增强导向性

从“2017媒体公信力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电视已经连续6年在“公众心目中最具公信力的媒体类型排行榜”上排名首位,这说明以电视为首的传统媒体凭借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与其他新闻媒体相比较,在信息梳理和舆论引导方面有较大优势。就《河湟365》栏目而言,就必须在新闻报道中履行好职责,展现对事实的评判力、对问题的分析力和对舆论的掌控力,在反映民意的同时,努力找准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结合点,向广大观众提供丰富、健康、有益、有用、正确的新闻信息,并在深度报道、权威解读、科学评论等方面发挥出主流媒体的现实优势,把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打造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和地方台与其他媒体竞争的一大利器。

猜你喜欢
海东百姓民生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保健与生活(2022年8期)2022-04-08 21:48:33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黄河之声(2021年15期)2021-10-27 11:37:06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黄河之声(2021年12期)2021-10-25 01:51:06
不让百姓撇嘴骂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百姓记着你
青年歌声(2020年10期)2020-10-23 10:05:12
百姓看家“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