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及其演化脉络

2018-04-02 12:22:51马淑琴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流通经济发展

徐 锋,马淑琴,李 军

(浙江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 引 言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他直接关系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的实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经济要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30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习近平在会上还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丰富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市场体系,更要搭建起高水平的流通*欧美各国一般从微观角度看待和研究商业运行,并没有专用的流通一词。在我国“流通”一般只是在理论意义上使用,作为行业概念使用时都用“商业”“商贸”等。流通体系等词究竟是什么含义,理论界并无明确统一的界定。本文的流通基于大流通的视角,主要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由内贸、外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实现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作与交流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产业支撑。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其发展既关系“国计”,又直接影响“民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商贸流通是人类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18世纪英国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商贸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产业力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而也使得商贸本身成为从世界获取资源、开拓全球市场、维护一国近现代工业化发展利益的重要经济手段。当前,流通已经成为产业价值创造与信息传递的核心环节。在当今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决定着新时代主要矛盾关系的解决程度,这对我国的商贸流通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依然滞后,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一个畅通、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商贸流通理论的研究更是落后于时代的要求,长期存在的流通理论的“贫瘠”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无法满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实现流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当前的中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更需要一场流通革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指导流通革命。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开展现代流通理论创新,对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实现流通现代化,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是具有鲜明原创性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事业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习近平流通发展观对流通理论有了原创性的推进,内涵丰富、观点系统、判断科学、学理深厚,业已成为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大流通的视角来梳理和谱系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并进一步分析其发展形成过程。

二、 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商贸流通问题,长期以来,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间,在有关批示讲话和文章中,经常论及商贸流通方面问题,阐述了商贸流通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现实问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梳理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主要概括为以下四大方面。

(一) 服务国民经济:流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位和作用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论断,强化了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地位。关于流通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代流通经济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承载平台。

准确理解现代流通的地位,必须着眼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准确理解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科学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体系最主要的特色是政府在市场运行和流通体系的发展完善中,发挥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流通发展不仅关系到一个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改善。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方面。流通产业的先导性,主要是强调流通发展对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强劲引导和带动作用。习近平(2013)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中表示:“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1]95习近平(2014)认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科学认识这一命题,准确把握其内涵,对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形成。”[1]95习近平(2014)在分析市场竞争的特点时指出:“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为市场充分竞争创造良好条件。”[3]77“如何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市场要活,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3]82习近平(2017)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17这一系列的关于市场问题的重大理论判断,进一步强化了流通的地位。流通发展,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改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发挥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的作用。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现代化流通体系支撑。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经济增长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战略中,流通业、物流业是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是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业通过多种业态为消费者提供商品与服务,流通业也为工业与农业生产企业提供销售渠道、销售场地与销售方式。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离不开流通,流通水平直接影响供给与需求双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根本问题,不是生产问题,而是流通问题。

习近平(2017)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确立的战略思路”[3]119。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根结点在于经济的供需失衡,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习近平(2016)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讲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讲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讲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3]115商贸流通领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要学习领会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深入流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商贸流通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从而实现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的转变。

(二) 服务产业发展:流通产业是引导经济转型的“主动力”产业

1.大力提升现代流通业,加快形成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国内商贸流通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直接对接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习近平认为,流通产业不仅具有引导和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而且是“主动力”产业。习近平首先提出要将现代流通产业等服务业培育壮大成为引导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力产业”的思想,并且多次强调阐述。习近平(2005)在《之江新语》中系统地阐述这一思想,*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推动服务业发展,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经营方式改造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现代化。要把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推动物流、金融、中介、软件和信息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好地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服务。发达的服务业是制造业提升的助推器,一流的制造业需要一流的服务业支撑。发达的运输、物流、商贸业,有利于生产要素和产品大进大出,实现工贸联动[5]120。后来在2007年的中共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上海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观点,其中当前一项重要举措在于着力提升流通业[6]。习近平2015年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3]190

2.集约化发展,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习近平强调流通产业要集约化发展,关注流通费用、物流成本、电商发展等流通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习近平(2015)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物流成本问题时指出,我国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美国要高一倍,物流等因素对我国产品销售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提高运输效率、平衡各种运输方式,降低各种物流费,促进商品流通销售。此外,推进电商发展模式创新也是“十三五”期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基于大数据等方式的“互联网+流通”促使数据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自由充分流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成为驱动整个生产、经营、销售和消费的最为核心的要素,促进产业链优化整合,带动消费需求升级换代。习近平(2013)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推动形成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竞争新优势。“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7]

3.提升内贸流通的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进一步提升内贸流通领域的开放水平,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是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也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之一。习近平曾多次指出要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提高内贸流通的对外开放水平。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我国相当一段时期内外贸分割,重外轻内倾向严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畅通的流通体制,提高内贸流通的对外开放水平,支持流通企业走出去,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促进国内外市场的联动融合发展。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内外贸流通协同开放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和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三) 服务人民生活:使最终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其变化必然引发派生出新的构想、新的行动和新的结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观点。我国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背后,隐含的是中国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并存,喻示了中国消费结构存在矛盾。习近平非常重视解决当前消费问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一切为了人民”,提出一系列的消费思想。

1.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习近平(2016)在《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总结指出,发展要有一定速度,但这个速度要有质量、有效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过去我国生产能力滞后,因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上。现在,产能总体过剩,仍一味靠扩大规模投资抬高速度,作用有限且边际效应递减。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最终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习近平(2014)指出,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消费是一浪接一浪地增长。习近平在进一步分析消费需求的演变后,指出要“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习近平(2014)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现在“羊群效应”没有了,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消费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随着我国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供给体系进行一些调整是必然的,但我国有十三多亿人,总体消费水平还不高、余地还很大。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3]75。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中,流通业要为建立消费的长效机制加力,既满足生产性消费,又满足生活性消费。习近平(2017)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4]27。

2.扩大消费政策,引导企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流通不仅利于实现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还能激发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升级。习近平(2015)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扩大消费政策,要从过去寻找十三多亿人的共同消费热点,转向引导企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同时,通过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环节税税率,把流出的消费逐步引导回来[1]313。

(四) 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打造开放统一的大市场是中国流通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实质是“互通互联”,“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流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流通革命。

1.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2012)指出,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并多次表示“中国对外开放大门不会关上”,“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287习近平(2015)强调,要坚持全球化战略思维,这次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关上,开放程度会越来越大,开放水平会越来越高,介入全球化能力会越来越强[3]299。习近平(2015)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中还指出,要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他进一步强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注意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习近平(2015)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习近平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习近平(2016)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内外统筹,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他是当前中国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2013)指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3]247从我国现有对外贸易格局来看,我国原有对外通道桎梏于对海路的单向度依赖。50%的进出口物资、80%的进口原油,需要通过南海运往各地,有五分之四的原油运输量要走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线路,形成所谓的“马六甲困局”。“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向西开放和向西发展,并从这里打通另一条走向亚欧大陆的通道,并逐步延拓“海陆空网”贸易通道网络,使我国的外经贸格局得到合理和适度的调整,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内外统筹建设“一带一路”。习近平(2014)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很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过去是边缘地区,而一旦同周边国家实现了互联互通,就会成为辐射中心,发展机遇很大。今后,区域政策的一个要点是统一国内大市场,这既是区域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260习近平(2016)还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地方的规划和目标要符合国家总体目标,服从大局和全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来。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3]272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7日)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内外统筹。‘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在国外,但根基在国内。开展合作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国内经济的支撑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一带一路’建设是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要以此带动我国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并进。要加强区域政策协同配合,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3]279-280

3.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习近平提出对外经贸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等重要思想。*习近平(2013)在《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一文指出:“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多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3]287在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要改善贸易结构,提高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质量,完善鼓励出口政策,妥善应对各种贸易摩擦。”[3]307

4.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2013)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发挥优势也好,弥补劣势也好,都不是我们关起门来说了算的。要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参与新国际经贸谈判和规则制定,推动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制度安排,使我国人民巧于制造、善于通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3]288习近平2014年谈及我国对外开放新特点时指出:“过去只是被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现在则要主动参与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3]2952016年习近平强调:“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3]301-302

5.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习近平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4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服务业能级和水平。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做点压力测试,把各方面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好,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3]289

三、 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的演化脉络

任何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都必然要经历一个衍进理路。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的形成,发轫于其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了基层工作、地方工作和中央工作三个不同的时期。

(一) 正定等基层工作时期:以商品经济观念,搞活流通,发展经济

从1982年到河北省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到2002年主政浙江,是习近平流通观开始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习近平认识到商品经济、市场和流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付诸工作实践。

1.提出要重视“以商品经济的观点,从流通等方面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搞好改革,做好工作”的思想。习近平高度重视流通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983年12月22日,习近平在发展商品生产三级干部会议上指出:目前,正定县正在经历着一个大转变,就是由不重视商品生产转变到重视商品生产;由自给半自给的经济转变到商品经济的轨道上来[8]。1984年4月,习近平牵头制定了正定县委的工作大纲,要求大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起飞[9]。认为流通是商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抓生产必须抓流通。*习近平(1984)在正定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及正定县委工作会议上指出,流通是商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抓生产必须抓流通。要使商品流通处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常流不溢的良好状态。在工作中,习近平结合正定县的实际,提出具体的措施,如:鼓励农民个体进入流通,大力发展和支持个体商业服务性行业,大力发展和支持流通领域里的重点户、专业户,使他们成为流通领域的重要补充力量;要着重发展商品生产手段,抓好信息,搞活流通,加强协作和联营问题等。习近平强调要以商品经济的观点,从流通等方面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搞好改革,做好工作,使领导思想、作风、管理手段等适应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习近平还提出要通过梳理流通渠道等切实解决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阻滞问题。1985年,习近平领导组织制定了《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正定经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依托城市、开发智力、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发展方针[8]。习近平反复强调市场的重要性,*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曾指出,市场的价值法则使许多人变得聪明能干起来。要依托城市,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领导大家大力开发“缝隙经济”,积极为石家庄市拾遗补缺,努力开拓商品生产门路。习近平认为,必须运用价值规律这个杠杆,依靠市场调节,扬己之长,填大工业、大城市生产生活之缺。寻缝觅隙,挤进去,站住脚。城市缺什么,就补什么[8]。后来在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又强调:自然资源不等于经济资源,自然优势也不等于经济优势。自然资源只有同市场结合,才是经济资源。利用和开发资源必须着眼于社会需要,商品必须是市场需要的商品[8]。

2.提出要重视国际市场和商品销售网络建设。习近平认为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经济,认为要加快其发展,必须实行开放性政策,把内部的和外部的各种有利条件都充分利用起来[8]。习近平(1984)强调,有条件的企业,要力争打入港澳和国际市场。要千方百计使正定县商品流通处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常流不溢的良好状态。习近平(1989)在宁德工作期间论及关于畲族经济的发展时指出,要树立商品经济观念,这是开放的前提条件;畲族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推动,更需要内在活力的启动;要启动内在活力就要把原始的、自然经济的封闭保守的观念,改变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等[8]。

3.提出要重视信息网点建设和市场信息作用。习近平认为,不重视信息工作,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他提出应该加强信息工作,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使正定全县能够尽快形成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他还提出,正定应通过在全国各地设立信息网点,来广辟信息渠道,捕捉经济情报和人才信息。信息成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助推器。*1984年,正定县建立了信息中心,全县手摇电话升级为程控电话,并举办了河北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推出了1500项科技项目[8]。习近平还指出,要使广大干部认识到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可以指导商品生产、引导农民致富[9]。针对具体的工作,他强调,县直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全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厂家、学者名流建立联系,实现智力延伸,开发县城经济。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和争取市场。*习近平要求正定全县25个公社在年内都要和全国29个省市区建立供销关系。要抓住发达地区的外贸加工,搞好对发达地区的产品输出。有条件的要力争打入港澳和国际市场。要千方百计使正定县商品流通渠道处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常流不枯、常注不溢的良好状态[8]。

(二) 浙江等地方工作时期:以“八八战略”为根本,推动流通发展

从2002年到2007年,习近平到浙江担任省委书记,主政浙江工作,是习近平流通发展观基本形成时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习近平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的施政思路。这一时期,习近平的流通发展观更加系统化,主要体现在实施“八八战略”的工作实践中。*“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一年后,在2003年7月提出的浙江发展总方略,包括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内容。

1.更加系统化强调流通对于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先导作用。习近平(2003)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思想指导浙江生产实践,其一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宁波“腾笼换鸟”的建设过程中,习近平强调要迁出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节省出资源和能源,引进保险、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最终促使宁波服务业大幅度增长。2006年,习近平为省委书记的浙江建设呈现出这样的态势:一方面是腾出“笼子”换上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另一方面是对浙江原有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凤凰涅槃”。

2.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习近平主政浙江工作期间,针对浙江的开放经济面临的诸多威胁和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走出去、引进来”的对外开放发展战略,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习近平强调,“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不仅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全局意识和政治责任[10]。“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涵盖了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全面提高浙江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思想。习近平(2014)在《之江新语》中指出:“目前,我省正处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浙江土地面积小、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要有效解决我省发展中资源要素问题,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十万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区域面积上做文章,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大力引进各种要素的同时打到省外去、国外去,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实现更大的发展。”强调“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习近平在谈到“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时强调:“在省外、国外建设我们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并非资金外流,企业外迁,这是在更大的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立足全国发展浙江’的需要。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积极推动,乐观其成。”[5]72是为了在浙江建立起开放型的经济体系。这就必须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开放型、嵌入性生产体系,使浙江企业能够参与到全球的产业链中。

习近平(2004)认为,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对外和对内开放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强调“我们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接轨世贸组织规则,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把我省的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1]105习近平2005年11月6日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第二次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强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就我省而言,就是要处理好内源发展与对外开放、外向拓展的关系”。“我们要更加注重内源发展与对外开放、外向拓展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本土经济的竞争力”。要“坚持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提升本土经济”。要“坚持在与外资企业互动融合中提升本土经济”。要“坚持在走出去过程中提升本土经济”。[11]101-103

3.提出要重视进口贸易作用,强调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习近平在有关经济工作的讲话和批示中,特别强调发展进口贸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在其著作《之江新语》的《重视进口的作用》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习近平认为多年来,浙江“出多进少”,贸易顺差大,这一方面是浙江对全国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浙江没有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要素。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发挥进口在补充资源供给不足、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要利用浙江外汇储备充裕的条件,抓住国家降低进口关税的有利时机,大力组织急需的能源、原材料和关键设备进口。要求浙江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重点商品进口的组织协调,探索联合采购等办法,降低进口成本。

习近平多次提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2004年的浙江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外贸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11]1152006年2月9日,就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及相关问题,习近平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在外贸方面,我省传统上以一般贸易见长,以价格低廉取胜,但现在屡受贸易摩擦之害。为此,我省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保持外贸较快增长。”“我们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三) 中央工作时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流通现代化

从2008年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的流通观进一步完善。在这一时期,习近平更是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高度,进一步阐述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创新思路,体现了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文明观、发展观,引领我国流通开放和现代化大发展。

1.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目标是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路径是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内外统筹,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习近平强调流通在“一带一路”中地位,*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并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中19次提到了“贸易”一词。指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习近平还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习近平强调,中国一直以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引自习近平在2013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的讲话。在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再次表明了中国态度,“我们支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了“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4]27的目标和任务。

2.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市场和流通作用,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府流通管理的职能。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多次强调要充分认识市场和流通的重要作用。在政策层面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流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流通业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2016年11月,商务部等10部门印发《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助推新流通革命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些报告、讲话和政策,充分体现了对流通地位作用的认识的提高。

3.着眼未来科技和信息发展趋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习近平认为,信息技术作为先导技术将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习近平指出,“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12]。

习近平非常关心电子商务等新商业模式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山东临沂金兰物流基地。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果业集团考察了电子商务项目。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考察了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论及网络市场对外开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为各国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只要遵守中国法律,我们热情欢迎各国企业和创业者在华投资兴业。我们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促进世界范围内投资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13]

三、 结 语

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源自其丰富的工作实践。通过研究梳理习近平新时代流通发展观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总结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商贸流通发展观的原点以及其中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观点。比如关于市场和流通的问题,从习近平在正定提出“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我们很有必要树立‘市场为主导’的战略思想”,到在浙江多次强调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再到十八大以来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如关于对外经贸和开放,从习近平在正定提出有条件的商品要力争打入港澳和国际市场,到在浙江多次强调要重视进口的作用,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再到十八大以来强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等等,这些循序递进的认识反映了习近平对市场和流通发展规律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习近平的流通发展观对于现代经济流通理论有了原创性的推进,他极大地丰富我国流通理论和推动流通经济学科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流通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流通发展观,指引现代流通理论创新,指导当前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创新,解决当前影响流通发展的迫切问题,构建现代大流通体系,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流通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商贸流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