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4-02 10:53张书端
视听 2018年2期
关键词:媒介时代融合

□ 张书端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下媒介生态发展中最为显著的现象,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间的互动、交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这一趋势对当下的媒体从业者们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新技术,甚至还要进行思维层面的革新。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在这波融合潮流中受到不小的冲击,电视人们近些年来不断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

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也对当前高校的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专业的从教者们必须结合融媒体时代语境对本专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积极革新,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媒介融合的时代环境,为其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技术和文化基础。

一、电视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及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

媒介融合绝不仅仅是产业或技术层面的互动和渗透,同时还是各种媒介间文化基因的深度融合,它从根本层面革新了传统媒体的文化属性,同时也使新兴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文化养分获得了新的发展。正如美国学者安德鲁·纳其森(Andrew Nachison)所提出的,媒介融合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①各种媒体间的融合是全面的、多维度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真正提升我国媒体的生产力和传播力,就不仅要在产业层面加强媒体间的跨界合作,还需深入研究不同媒体间文化交融的方式与影响。高等学校的媒介教育一方面应该提升不同专业学生对其他相关媒介的认知和操控能力,同时还需强化他们的融合思维,使之今后能够在融媒体时代语境中游刃有余。

媒介融合之所以成为现实,首要原因在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数字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统一转化为比特,使得媒介融合有了技术基础。”②媒介融合在当前社会的主要表现,其实还是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经由数字化发展而融入网络空间。正因如此,在融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文化影响和渗透成为主导因素。众所周知,网络空间是一种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公共空间,特别是在Web2.0时代,网络文化的这种多元化、民主化特征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于是,我们看到,在互联网空间里,长期以来屈居被动地位的普通大众成了一个个积极行动起来的用户。他们不仅可以即时对各种社会事件、新闻或其他内容作出评论,甚至可以自己发布新闻或自制节目进行大范围传播。

网络时代的普通大众所具备的力量,是传统的电视文化时代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在电视最为兴盛的时代,电视台和新闻记者主导着社会议程,他们能够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决定亿万观众看什么、怎么看,甚至还能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决定着观众“怎么想”。这种强势地位使电视从业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观众的主体地位,而仅仅将其看作是一个操控对象。而在如今的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不得不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靠拢,各个电视台纷纷开始网络直播,并且在直播的同时还需承受网络用户的即时评价。在这种状况下,网络用户就会以一种审查者般的姿态积极投入与节目的互动之中。其结果是,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和瑕疵会被无限放大,甚至瞬间会在网络空间引发重大舆论事件。例如,浙江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演员的诞生》就曾遭遇网络用户的重创。该节目一经播放就在网络空间受到诸多关注,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一些评委的裁决或评语不断引发观众的质疑。更为严重的是,作为参赛选手的袁立在被淘汰后选择在新浪微博发声,对《演员的诞生》节目组及评委提出抗议,并指出节目组操控观众、暗箱操作等一系列丑闻。一石激起千层浪,袁立的一条微博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广大互联网用户纷纷加入其中,很多用户也加入揭露《演员的诞生》甚至其他综艺节目黑幕的行列。由此,不仅《演员的诞生》节目遭遇信任危机,一些直接相关的工作人员被辞退,甚至整个节目也面临整改或停播,最终连带浙江卫视也遭遇重重质疑。这一事件告诉我们,在媒介融合时代,特别是在网络文化的法则之下,传统的电视媒体应该更加尊重观众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考虑他们对事实和真相的渴望,以一种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节目制作。

当然,电视编导教育也应从这一惨痛教训中吸取经验。首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强化他们对网络媒体的运作方式和文化特征的认识,特别要提醒他们尊重网络时代观众的主体地位。在节目创意和制作的训练中,要让学生学会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要贯彻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而使之成为日后工作中的职业操守。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以翻转课堂等方式使之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切身体验到传播者与接受者间相互平等、互为支撑的关系,由此,他们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尊重他人、尊重观众,并与观众形成一种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电视与电影的融合及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

当前的媒介融合趋势是深入的,也是全面的,电视不仅受到新的网络文化的渗透,同时也受到电影这样的传统媒介的影响。当然,电视与电影间的融合是相互的。在当前时代,电视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造着电影,电影频道的出现以及电视电影的热播便是最明显的例证。不过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电视技术和内容的更新,电影元素也越来越多地渗入电视文化之中。相对于电影,传统电视被认为是“小屏美学”的代表。以往的电视机屏幕较小,为了使观众看清楚每一个画面,电视的镜头语言以中近景居多,并且内容多关注日常生活,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成为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当前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屏幕越来越大,并且清晰度也越来越高。在此状况下,如果电视镜头语言依然局限于“小屏美学”,那就是对新技术的一种漠视和浪费。

其实,电视艺术的电影化趋势在英美电视业早有显现。在近些年热播的美剧中,镜头语言越来越电影化。例如在《西部世界》中,一开始,牛仔骑马奔驰在西部旷野的场景,同经典西部片中的镜头调度十分相似。此外,在《权力的游戏》《真探》等电视剧中,大远景、远景镜头比比皆是,并且这些镜头在构图、光影等方面越来越考究,越来越接近电影镜头的标准,而这也成为国内观众迷恋美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在剧作层面,无论是美剧还是英剧,近些年来情节结构越来越复杂,叙事节奏也越来越紧凑,《越狱》《迷失》《神探夏洛克》等剧越来越接近电影的叙事模式,它们不再是观众消遣的工具,而成为需要投入巨大精力参与其中的谜题。而且从剧作规模来看,《神探夏洛克》等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剧作的标准时间,越来越接近常规电影故事片的长度。

在融媒体时代里,电视的电影化也迫使我们在今后的电视编导教育中做出相应的变革。它首先要求我们加强学生在摄影摄像方面的基本功,强化他们对影像语言的认识,特别要从经典电影中学习镜头拍摄和场面调度的手法,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打造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争取能够用影像语言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进而对其产生精神影响。另外,当前形势还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强化创意和剧作的训练,使学生以电影制作的标准来展开电视创意,通过剧作与观众进行智力游戏,使之时刻沉浸在紧凑的剧情中。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文化属性的坚守

毫无疑问,媒介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视文化的属性。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媒介融合绝不应当是一种媒介对另一种媒介的吞并和蚕食,而应当是在融合的过程中使各媒介的特色和优势得到彰显和强化,最终实现各种媒介的整体繁荣。这就提醒电视从业者们,即便是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时代,也不能一概而论地抛弃电视媒体固有的文化特色和传播优势。比之于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在现实感和权威性上更胜一筹,它的覆盖面更加广泛,能够兼顾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它的家庭文化和公共空间的属性是网络媒体和电影所不具备的。

在网络空间里,各种内容或消息在文化层次上参差不齐,甚至很多时候令人真假难辨,因而不少人对网络信息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从公信力而言,网络媒体至今无法超越电视。“与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及各种新媒体相比,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和专业主义品格仍具有相当优势。”③这种优势是电视人需要珍惜和发扬的,同时它也要求电视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辨识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从学校做起。今后的电视编导教学应当有意识地去提升学生辨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资源中及时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其迅速转化为电视节目资源。

此外,比之网络媒体和电影,电视媒体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度更高,对现实社会有着更强的干预能力。因而,融媒体时代的电视人也应发挥电视媒介的这一优势,使电视节目更深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关注他们想关注的现象,甚至帮助解决他们最关切的问题。这同时也要求电视编导教学要加强学生从现实生活取材的能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下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们,绝大部分在创意过程中都局限于校园生活特别是校园爱情,或者是沉浸于自身的虚假幻象,对生动鲜活的社会现实却很少关注。有鉴于此,今后的创意策划训练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条件走出校园,让他们从自己观察到的活生生的现实中取材,或者是从真实的社会新闻中吸取养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担当和责任心,同时也更适应融媒体时代电视文化需求的电视专业人才。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文化受到各种新老媒体的渗透和影响,在此过程中,电视媒体经历了文化基因的更新和变异,同时也充分显现出自身的核心文化内涵。面对这种形势,电视编导专业教育者们要不断更新思维,紧跟媒介发展前沿,对专业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深度革新,使教育真正跟上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革新,从而为我国电视业的进一步发展储备大量优秀人才。

注释:

①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J].中国记者,2005(9):57-59.

②黄建友.论媒介融合的内涵及其演进路径[J].当代传播,2009(5):50-52.

③乔保平,冼致远,邹细林.再论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J].现代传播,2014(1):35-39.

猜你喜欢
媒介时代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