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琪 郝嘉懿 祁素萍(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457)
近几年,我国在城市规划方面将重点往人的行为上倾斜,我相信大家对于以人为本的字样也并不陌生,在现实生活当中,以人为本等涉及此类字样的宣传标语、项目文件屡见不鲜。但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以人为本的理念通常大都停留在字面上,具体措施少之又少。简单来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是社会的主体,同理而言,人是城市的主体。所以在城市规划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人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早期的城市规划大多继承于传统的建筑学理论,受其影响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我们都无法给出具体答复,而传统的建筑学理论一大重要特点就是工程设计以物质空间为主,认为物质空间的变化影响甚至决定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本身对于城市规划的需求。于是大多城市规划者立足于设计图纸、规划区域做出城市规划,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事实证明,这种种物质二请人本的思想和观念对于发展中的城市来讲是不合理的,也可以说是城市规划缺少对于人需求的深入探究,不符合人本主义的需求。在这种长久以往的缺失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传承是十分值得关注且重要的一个方面。
城市遗产保护这一概念起源于欧洲。自19世纪开始,欧洲在经历了一个世纪多的保护实践后,通过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城市规划和历史建筑保护理论。据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相关文件中提出得到全球公认的文化遗产的概念,从社会历史文化角度、科学角度等,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纪念物、建筑群、遗迹或地区,即为文化遗产。
建筑遗产作为城市遗产的一大重要领域,在历史学界通常用来表述历史环境。我国城市遗产一般包括:1、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2、城市内部区域中的传统街区、工业遗址等历史久远或文化因素影响深的的地段;3、历史城镇。文物建筑主要是指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构筑物或建筑物。我国的文化遗产的四个保护原则如下:1、原真性。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保护它的原真,尽力保存其完整的历史信息,在整改过程中也尽量保持原貌。2、整体性。像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古城之所以称为古城,在于它的整体性,保护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并不只是建筑物等看得到的东西,还有它的文化底蕴等其他要素也应该予以重视。3、可读性。可读性的含义在于对历史信息的读取,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同一建筑物留下痕迹的信息保存即称为可读性保护。4、延续性。一代人对于城市遗产的保护不能成为城市遗产保护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城市遗产的保护应当延续和持久。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保护传承城市遗产方面,北京南池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长期以来北京南池子城市遗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非常重要典型,在于它在城市遗产保护具体过程当中中,克服实际范围广、建筑群杂乱的困难,在混乱中谋求城市遗产的最大保护,并且在根本上努力做到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基本原则。另外,当下北京南池子地区的城市遗产大多是普通平民的住所,而此次保护的范围就是本区域内普渡寺及四合院的修缮、居民住宅的回迁、道路及其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通常情况下,在新时代、新要求之下,规划设计从5个方面入手: 1.突出以故宫为主体的城市背景,将普渡寺的建设规划与故宫相呼应,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整体风貌。2.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高度有效设置等应与整体风貌相适应,努力协调周边环境,促进城市遗产保护的延续性。3.高效和合理规划各个道路分工,完善整体区域内的道路网,形成便捷快速的道路网系统。4.依法拆除违章建筑或区域内危害极大、污染严重的工业等,优化周边环境,提高自然环境质量和人文生活水平。5.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将保护城市遗产和满足人文生活需要并重,促进区域内的科学发展。总之,北京南池子城市遗产保护工程在传承历史文化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对其他地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的先行性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遗产保护上有明显表现。据历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时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文化保护程度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有的国家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不忘记将旧城区的景观内容包括在内,这样做的国家大多分布在第一世界,譬如英国法国等。本文重点分析法国巴黎玛海区的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遗产保护。
以法国进行浅谈,法国巴黎玛海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成功的保护政策与措施值得借鉴。巴黎政府在借鉴《马尔罗法案》所谈到的经验而顺利的保护完好的玛海区是首批遗物保护区之一。
将玛海区和其他类似于历史博物馆似的城区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诸多不同。曾经破旧的府邸得到了应有的修整,每个建筑按照其应有的风格修缮成其原有的面貌,相比之下,居民平时的生活方式和劳作活动也大不相同,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这种景象正是政府保护和合理规划的成果。
而在1962年,玛海区的建筑密度高达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七十的住宅没有卫生间。而人们正常的居住环境是舒适安全卫生的。所以玛海区的改造便以居住条件作为落脚点。首先,合理优化公共空间,形成良好的群体居住环境。其次,增加绿化占有率,增加绿化带和绿化面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后,迁移居民以达到人口密度的调整。这种以人为本的规划目的在后来的城市规划领域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展现玛海区文化,在城区改造中加入了一些类似于博物馆以及艺术中心总部的场地,这些场地均由历史遗留下来的大型府邸改造而成。与此同时,画廊小剧场等展现文化浓厚气氛的店铺层出不穷,相称之下,文化气氛十分浓郁。
玛海区的改造十分成功,而成功背后所存在的路途又是十分艰难而漫长的。早在1980年9月22日,关于玛海区的改造经巴黎会议赞成通过,同时下放到地区开始投入执行。除此之外,1955年将保护成果上报法国国家保护区委员会。不得不说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之后,围绕的核心依旧是以人为本去进行保护和改造。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玛海区的成功改造是因为有其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支持和动力。整个改造的成功除了改造委员会之外还离不开政府和社区合作的努力。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就改造经验来说,首先,城区保护和改造过程中,除了市场的自身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后,要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相结合,更好的融入到一起,从来将保护和改造工作做完做好。
对比上文的巴黎玛海区和北京南池子,即使是处于不同历史层次的两种情况,也很容易就能发觉两者的共通之处,那就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根本理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引导思想。就目前来看,中国近几年正在着重往以人为本的思想规划上进行发展,将人所处的位置放在首要工作点。尤其是中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美好社会的发展道路进行上,将以人为本思想放在最高端。在整个改造期间,中国在改造城区方面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十足的理论经验。可是随之而来的也有新的问题,没有受到政府保护的城区在逐渐消失,而旧城区的消失将是保护城区事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正如你我所看到的那样,如何做到发展并保护城区,成为一大难题。然而从另一个方向考虑便会大有收获。城市历史景观将整个城区看做所遗留下来的产物,以改善人们生活最为制高点去发展。毫无疑问可言的是城市中所存在的历史产物以及遗产的保护去思考如何更好的更加专业的完成城区改造活动。
回头看看过去的几百年,感触颇深。历史的独一性决定了其所在历史的不可重复和独特性。比较着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在所处的境地和几十年前的巴黎有可谈可言的相似之处,正是因为这种繁华和荣盛,我们才更应该把历史保护工作提到日程上来,更加重视其所带来的的社会效益和文化作用。保护历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