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盼 刘红会
(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162)
宋词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词的创作从隋代伊始,因唐诗过于璀璨唐代词的创作并没有成为文学之盛,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非凡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其中最吸引笔者的就是宋词中的边塞词。
边塞即指边疆,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正式形成。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不但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而且不断发展和扩大其统治领域,可见疆域一开始便成为统治阶级感兴趣的中心问题。而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一直战争不断,先后与辽、西夏、金、蒙古等进行抗争,因此战争问题自然成为士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边塞题材也成为文人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凡是叙写边塞戍役、边境征战的军旅词,追述边塞史实、借古讽今的咏史词,抒写从军边塞、建功立业之志的咏怀词,借送友赴边守塞、深致慰勉情意的赠别词,以思妇伤离念远、反映征人边戍生活的闺怨词等等,都可兼属边塞词。”现结合宋代一些重要的边塞词作家与作品,浅议宋代边塞词。
宋代第一首文人边塞词当属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镇守延州边关,防范西夏进犯的深秋里,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入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振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营造出边塞地区荒凉渺远的地理氛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听着悠悠羌笛,看着秋霜遍地,更引起征人无尽的思乡之情。旷日持久的守边,艰难的战事和思乡之苦,使得“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成就卓越,他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
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江城子》即展现了词人渴望肃清边患,兴国安邦之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雄姿英武!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驰骋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更显“狂”之本色。下片词人进一步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虽年事已高,鬓发已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一腔爱国情溢于言表,抗敌夙愿表露无遗。
此外黄庭坚、贺铸,张元干等词人皆创作有边塞词,且在此期间边塞词开始形成宋代特有的风格。
谈南宋边塞词不得不提到的词人就是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热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辛弃疾早年参加抗金战争,活跃于战场之上,对于边塞环境、战斗场面、杀敌经历都有切身体会,因此在词作中真实记录下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浴血作战的情景。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卜算子》)辛弃疾多次以英雄自诩,希望成为孙权那样的英雄成就一番伟业,希望像飞将军李广那样战功卓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为君为国分忧,平定边患,收复中原的强烈使命感跃然纸上。
同样满怀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理想的还有陈亮、陆游等。他们的词作在表现壮志豪情建功立业的同时往往夹杂着一丝惆怅和无奈,读来发人深思、令人动容。
纵观有宋一朝,相较于数以万计的宋词而言,宋代边塞词的数量为数不多,但这极少的一部分词作充分展示了宋代文人强烈的故国之思、爱国之情以及复杂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何尊沛.论宋代边塞词[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2]王金伟.宋代边塞诗词文献及其研究评述[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