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梦莎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48)
20 世纪早期,一个由德国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提出了格式塔原理打破了对于视觉活动的片面理解,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更为设计领域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而视觉思维理论正是基于认知心理学与格式塔原理提出的,该理论得到了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视觉思维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视觉思维源于并受制于客体自身结构。认识主体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接受视觉信息,并将这些视觉信息的含义通过视觉思维的认知过程传递到大脑中,因此,认识主体的视觉思维是在客体的引导下进行信息的理解与认知。其次,视觉思维能够唤醒“无意识心理”。视觉思维往往能够诱导直觉的产生,进而使深藏于意识主体中的沉默知觉快速转化为现实而有效的知识,从而更为有效地被自觉意识加以利用。第三,视觉思维具有灵活性与选择性。视觉思维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通过视觉意象操作,发挥想象作用进而产生的,因此人们通常试图将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与大脑中的记忆与经验或者个人的视觉习惯与兴趣爱好相联系,从而具有灵活性与选择性。最后,视觉思维还具有一定的固定模式。人的视觉思维在一次次的视觉感受经验影响下,产生了一种固定模式,这使得此后一旦再次接收到相似的视觉信息,大脑就会将其与之前的经验相联系,并将主要的精力分配到对固定模式中核心信息的理解上。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它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统一。从而可以知道培养一个人从感性经验过渡到理性认识的视觉思维能力的必要性,而养成从感性的角度习惯转为视觉思维的角度及创作习惯是为了顺应未来的发展态势,在大数据时代,各类别技术竞相比拼,更新换代更是令无数业界整日“不太平”,唯有研发、创新、以人为本才可以有立足之地,所以信息化时代,要想使大众得到广泛关注必须从文字转向图片,从听觉转换成视觉,然后再尽可能的归纳与简要,突出主题和目的,这样才能够真正被大众所关注和推崇。
在用户界面中,多余的视觉元素会分散用户对于信息的认知注意,妨碍用户的视线,这可能会令用户不得不放弃对该界面的进一步操作。为了使用户将视觉注意集中于真正想要了解的目标信息上,应对界面的内容和视觉进行简化和分层,减少用户处理的信息量,提高用户在界面完成任务的效率。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信息的类别,要明确的区分信息的主次关系,将用户界面内容分为主要内容、次要内容等。其次,对界面的信息内容选择性构建,在界面结构中根据主次关系设置一级界面、二级界面、三级界面,在界面版面中设置主标题、次标题、小标题等,并排列相关内容。
在界面布局上,应划分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内容所在的位置,每一层的用户界面只用于呈现一层的内容关系,并合理优化承载信息的用户界面排版和位置布局。在进行界面视觉设计上,应至少设置两层视觉层级。在第一层界面中,应向用户展示整体的内容,第二层级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用户在第一层所选项进行详细解释和细节展示。其次,在视觉设计上强化不同层次内容的对比。
所谓的“特殊化”的表达形式有很多,如符号隐喻、网络流行语,人性化服务,饥饿营销,病毒式营销,视觉反复、大色块等等,这些形式大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客户眼球,是各户理所应当的、自然地、不反感的进行界面的浏览和用户的注册与交互,所以说特殊化就是基于视觉思维的产物。
给出推荐而不是让用户来选择——当展示许多项服务时,给出一个重磅的推荐项是个不错的做法,尽管推荐的设置无法满足所有用户。这么做是有理论依据的,一些研究已经揭示了这么一种现象:当面临的选择越多时,用户就越难做出决定。所以你可以高亮某个选项来帮助用户做出选择。
使用饥饿营销—都说物以稀为贵,饥饿营销给出的信息就是“物以稀为贵”。其实,在界面设计中,也可以将其运用起来与现实中的资源紧缺进行联系。
参考文献:
1、《设计中的视觉思维》作者:维尔,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2、《平面设计中视知觉思维功能分析》作者:姬晓惠,出版源:《美术大观》,出版时间;2009年2月
3、《界面设计中的用色规则》作者:蔡亮,杨小虎,出版源:《微型计算机》,出版时间:199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