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凡(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 西安 710000)
中国民族管弦乐团(以下简称民族管弦乐团)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下产生的。综合了古代宫廷乐队,传统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形式上部分借鉴了西方交响乐团的编制,形成了现有的民族管弦乐团。因为在我国传统民族器乐中缺少中低音乐器,所以比较常见的办法是使用西洋乐器中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补充。一般现代派作品和小型室内乐团为了中低音音响效果也会需要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辅助。
1)弦乐声部:高胡 二胡 中胡 大提琴 低音提琴
2)弹拨乐声部 :柳琴 扬琴 琵琶 中阮 大阮 三弦 古筝 竖琴
3)吹管乐声部:曲笛 梆笛 新笛 唢呐(高音 中音 低音)笙(高音 中音 低音)
4)打击乐声部:排鼓 中国大鼓,大小锣,大小镲等各类中国打击乐器以及定音鼓,马林巴,钢片琴,西洋镲等各类西洋打击乐器。
二胡的音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委婉而动听。悲时犹如杜鹃啼血,烈时好似万马奔腾,其哀婉刚毅无所不能的表现力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二胡也是传统民族器乐中最接近人声,最具表现力的拉弦乐器。所以在民族管弦乐团中二胡声部不仅是整个弦乐声部的主力军,同担任了乐团许多大型作品中主要旋律声部的演奏,并且乐团中高胡和中胡的演奏员也基本是由二胡演奏员担任的,它的作用等同于小提琴在西洋管弦乐团中的作用。二胡作为旋律乐器同样在民族管弦乐团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声部。我们通常所见二胡基本都是以独奏乐器来学习和表现的,但现实中绝大部分从业者更多的还是以合奏者的身份来演奏二胡的,所以对于培养学生融入乐团和指挥以及其他声部乐器的合作能力以及对各类民族管弦乐作品的演奏就显得极为重要。二胡作为弓弦类乐器对于在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及情感的变化有着很好的表现力,作为在民族管弦乐团弦乐声部的主要乐器,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以及从业者来说二胡都是以独奏乐器来学习的,但对于合奏方面却比较匮乏,一般都是通过参加学校的乐团或是职业乐团亦或是社会团体等来接触到合奏,然而在乐团中的合奏与独奏的概念是完全不相同的,独奏要求演奏这个人的表现力及风格,而在合奏中我们要讲究合作,强调的是共性,整体的和谐,而不是彰显自己的个性,所以通过这些思考我同事也觉得我们要培养不同的演奏观念以及演奏方式和指挥以及其他声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合作。另外现今有许多优秀的现代民族管弦乐作品,作曲家也经常会使用到西洋作品中的谱写手法,这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音准和音色的丰富性就变的极具挑战。同时就要求演奏者具有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的能力。并且在演奏不同风格作品时要有相对多样的审美特性这些在乐队听觉训练上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本人于2013年西安音乐学院二胡专业毕业后进入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在这五年间参加了许多大型的演出和活动,近年来本团也委约了许多作曲家和指挥家来量身打造的民族管弦乐作品。2015年的《丝路长安》还被评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7年由王丹红博士倾心创作的《永远的山丹丹》也在国家大剧院华丽绽放,在通过演奏这两部作品中对于合作意识和在乐团中发挥二胡表现力上有了很多的理解。乐队合奏的音色和音响呈现可以具有丰富的织体,色彩和情感张力,这些都是在指挥的引导下通过每一位演奏员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控最终实现的。例如在《永远的山丹丹》中的第五乐章《赶脚的人》就是一个充分表现弦乐声部情感和特色的乐章,以陕北民歌为素材,板胡以主奏乐器,整个弦乐声部为旋律补充来表现昔日陕北“苦命人”们的咏叹,被作者称为高原人的“安魂曲”。整个乐章极为触动情肠和感人泪下。总的来说二胡作为擅长演奏绵延连贯的旋律在乐团合奏中很容易发挥旋律性乐器的优势和特征,但对于和声性,平衡稳定性和衬托其他声部的音乐表达上还是比较薄弱。
音乐是情感艺术,二胡作为民族管弦乐团中不可替代的旋律性乐器,引领着乐团的思想情感及表达。而作为从业者和学生的我们应当不断的去摸索学习,发挥弦乐声部优势,但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我们的短板,从而专门要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使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团更加自信和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