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和『不能』之间多走几个来回

2018-04-01 21:54祁学兴
山西教育·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霍金的双腿霍金

祁学兴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为我们提供了走近霍金和解读霍金的范本。解读此文,不论是哪个教师,都绕不过最后一段话中的“我还能……”,并以此进行扩展训练。的确,最后几个句子意蕴十足,可延伸,可拓展,可想象,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极好的训练点。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中仅仅写霍金失去了双腿和说话功能,并没有具体写霍金失去这些后不能干什么,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恰恰是对“还能干很多”的有力回应。且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命运究竟让霍金失去了什么?请结合课文第3自然段默读思考。(学生默读,交流得出: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剥夺了他的说话功能、身体彻底变形。)教师接着出示两组句式:

句式一: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_____,不能_____

句式二:命运让霍金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_____,不能_____

师:请选择其中的一组句子来说一说。

生1: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在运动场上跑步,不能在家和学校之间自由走动……

生2: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趟过小溪,不能越过田野……

生3:命运剥夺了霍金的说话功能,他不能对家人说“我爱你”,不能在朋友面前说“我们一起去玩耍”……

生4:命运剥夺了霍金的说话功能,他不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师:的确,命运对霍金实在是太残酷了,他失去的太多太多了,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他还能干的事情却有很多很多。

可以发现,文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不少学生的感悟往往滞留在表面。上例中采用填补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提供句式及画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至此,学生从中发现:原来霍金失去双腿和不能说话之后,不能干的事情居然有如此之多,但偏偏他却干了那么多。引领学生“反向而行之”,在“不能干什么”中揣摩、比较和挖掘,恰恰是对霍金“能干什么”的强有力的衬托。

当然,如果师生仅仅停留在“不能干什么”的探讨中,显然,对于文本的理解还停留在显性层面。所谓的“走进文本深处”和“走进霍金的内心深处”,还应当引领学生在“不能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多走几个来回”,以此洞开学生的多重视域。

1.结合自己的理解,请仿照课文原句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我的双腿瘫痪了,但我的手指还能运动,我用它______;我的眼睛还能发现,我发现了______;我的耳朵还能听音,我听到了________;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正在思考_______;对了,我还有一颗坚强的心,一颗_______的心,一颗______的心……

2.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用同样的句式说话)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____,更因为_______。像他一样身残志坚,取得杰出成就的还有_____、_____……

3.为什么题目不用“非凡的”或者“伟大”的霍金,而要用“轮椅上的霍金”呢?以“轮椅上的霍金,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并引导学生读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

卢梭说:“教育即生长。”就《轮椅上的霍金》而言,引领学生在“不能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中走近霍金、理解霍金、欣赏霍金,就是“生长的力量”。如此,课堂才会“天光云影共徘徊”;如此,学生才会“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样的一种立足当下链接课内外的教学策略,无疑可以让教学有额外的增值和另类的收获。语文课堂就应当这样敞开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搭建施展思维拳脚的舞台,在看似不言而喻甚至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更多,收获更多。

猜你喜欢
霍金的双腿霍金
边看电视边健身
霍金的故事
孩子喜欢夹着双腿 真相竟然是……
《霍金》
摇摆包
霍金墓碑上刻黑洞图案
霍金的遗产——突破计划
吴忠超与霍金的师生情缘
霍金,科学界的传奇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