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琪(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0)
楚人迁都于郢并且立国以来,在以荆州为中心的广袤地域上,创造出了光彩夺目的文化。古代荆州因为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11年,在这里创造出可与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积淀。在现代经济中,荆州曾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被冠以“长江经济带钢腰”的称号。所以荆州是一座历史感与现代感并驱的城市。
荆州之名早在四千年前就已经开始流传,被列于我国上古时期的九州之一。地理著作《禹贡》在两千多年前也曾记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据古书记载,荆州城的修建,最早见于公元前901年周厉王时期。此后在不断的战乱中又被反复的修葺。现在成型的荆州古城墙是于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修建完整的,距离当今已有360年的历史。而今荆州的地域范围相比于上古九州之大,也已缩小为仅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汉平原腹地,但因两千多年历史遗址的古城墙,其名声一直闻名在外。
历史赋予了荆州楚的文化符号,在长达411年的建都历史中,楚文化的内涵不断被丰富。荆州所蕴含的楚国风采与精神至深至远,楚人的精神世代流传于荆楚大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楚文化对后人的启示。历史上的荆州是三国历史故事的聚焦点,借于《三国演义》的流传,荆州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名城。在三国故事中,对于荆州的争夺战争不断,因为战争而使荆州有了“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再因为关公在荆州驻守长达12年,这对于崇拜关公文化人来说,荆州成为关公精神与传说流传最多的地方。所以历史将荆州与三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于是有了“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的说法。
历史上的荆州更是才人辈出的大都会。在荆楚大地上才走出许多历史名人,如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他给世人带来了“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励志故事。还有传说是江陵人的楚庄王的名臣孙叔敖、吴国名相伍子胥、明朝嘉靖皇帝与万历首辅张居正等政治名人。这些历史名人都代表着荆州的形象,他们所带来的名人效应为荆州的底蕴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辉煌。
荆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在天下未大一统时被视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很早以前就受到各方的关注了。郭嘉曾向曹操献策“先定荆州”,鲁肃、甘宁也曾向孙权献计“荆州必争”,而真正意义上将荆州作为战略要地争夺的时期要追溯到汉末三国。“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处于三国鼎立的交界地带,对于荆州的争夺从赤壁之战后三家瓜分荆州开始。历史上对于荆州战略地位的描述有很多,如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建国方略《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里就点出刘备只有牢牢的控制荆州占领益州,才有可能完成大一统。而针对荆州这一军事战略要地的争夺,历史上就有闻名的赤壁之战、襄樊之战与夷陵之战等。所以对于荆州的争夺军事活动几乎贯穿在整个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各个方面,主导了三国之间的或战或和状态。荆州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不仅仅只体现在三国时期,在其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荆州的军事战略地位依旧未曾改变,北方若要统一中原必先征服荆州。
荆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历史的沉淀下汇聚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古城文化与治水文化,这四个文化品牌是闻名全国的。随着考古文化的发展,荆州纪南城外遗留的的丰富文化遗产也被挖掘,据不完全统计,古墓多达300余座,在此出土的文物更是数以万计。因此荆州被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著名的历史学家季羡林先生也曾给予荆州文化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楚文化或者南方文化至少是可以与中原文化并驾齐驱的,楚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明珠。继楚文化之后,荆州的文化血液里还饱含三国文化。三国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它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在历史上,关羽与荆州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三国演义》合计有120回,其中72回提及荆州,17处直接描写荆州,关于荆州的三国故事世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如“刘备借荆州”和“关羽大意失荆州”等等,今日的荆州也遍布三国遗迹。楚文化、三国文化与古城文化都是在古代历史中积累下来的,在近现代历史中,荆州因地处长江中下游,其险要的荆江地理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形成治水文化。荆州著名的水利工程主要有荆江分洪进洪闸,毛主席与周总理都曾题字的荆江分洪纪念碑,还有经历过1998年特大洪水考验的荆江大堤。荆州人民的智慧与勇敢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历史的长河中,荆州被历史赋予不同的时代意义,楚文化、三国文化、古城文化与治水文化在荆州相互交融,共同打造出荆州的文化名牌。
荆州诗歌资源丰富。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楚辞,即诞生于此。屈原、宋元等一批楚辞作者长期生活在荆州,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魏六朝时期,荆州是南方比较安定的地区,大量诗人曾经流寓于此,比如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经流寓荆州十四年,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谢朓,唐宋之后有更多诗人曾经来过此地,比如唐代的张九龄、孟浩然、元稹,包括李白、杜甫等,宋代的张孝祥、陆游等,均曾到过荆州,留下数量众多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世许多文人遭受贬谪,流放至川蜀云贵等地时,都需要途径荆州,他们经常感慨此地文化鼎盛,纷纷作诗吟诵。此外,许多文人在进行创作之时,感怀屈子精神,或者谈及三国文化,均要在作品中提及荆州。与此同时,荆州本地文人也创作了数量颇丰的诗歌作品,比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明代首辅张居正、公安三袁、竟陵钟惺等均有吟诵家乡的作品。所以,荆州的古代诗歌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荆州本地诗人的创作,第二大类是曾经流寓过荆州的诗人的创作,第三大类是部分提及荆州的诗歌,其中尤以第二类居多。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荆州是集自然人文景观观赏为一体的美丽城市。比如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登郢城南楼》里写道“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澹澹澄江漫,飞飞度鸟疾。”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张居正的《题仲宣楼》“孤嶂烟中落,长江天际来。”等等。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古时候的荆州是备受诗人青睐的,而且诗人们笔下的荆州也是环境优美的,有着南国帝都之静美,诗歌对名城的记忆是悠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