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朗读者》中的电视元素分析

2018-04-01 16:28熊伶俐殷家欣
数字传媒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朗读者董卿背景音乐

熊伶俐 殷家欣

1.2.黄冈师范学院 湖北省 黄冈市 438000

电视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频道和媒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由主持人、嘉宾、观众组成的主体元素,由美术画面与音乐音响构成的视听元素,由解说词、同期声、台词构成的叙事元素。电视元素的运用与组合方式可以直接影响节目的整体效果,进而间接的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

一、《朗读者》的主体元素

(一)主持人的品牌化

观众对大众媒体的依附与信赖,很大程度上与主持人密切相关,《朗读者》主持人董卿深受我国电视观众的喜爱。董卿在驾驭《朗读者》节目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持人兼制片人的董卿深度参与节目的前期制作,对节目嘉宾的筛选慧心巧思、对主题词的选取苦心孤诣、对节目内容的生产严格把关。此外,因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节目中对名言警句与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得到了嘉宾与观众的认可青睐,也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可以说,董卿在提升主持人人格魅力之时,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大众对书籍与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对文化的认同。

能够让节目具有感染力,触发观众情感的,一定不是全明星阵容的光环打造,而是节目中自然流露出的人文情怀。作为节目的核心,董卿在《朗读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气质如兰,闪烁着人文关怀。在与嘉宾谈话的过程中,她的提问张弛有度又直击心灵,倾听时专注动情,每到动情之处我们可以看到董卿的眼里常常含着泪水,这让嘉宾在谈话后更容易进入朗读的状态,字里行间皆是最真实的情感。从而让观众在他们的朗读中产生共情,当冯小刚朗读《当我开始爱自己》表达对青春逝去的缅怀之情时;当丁一舟与赖敏朗读《你是我不及的梦》展现坚贞不渝的爱情时;当李立群朗读《我的理想家庭》感慨离别之情时,很多观众流泪了。现代人很容易将真实的自己掩饰起来,认为感动是多余的,但不要忘了《朗读者》节目的诉求就是表达真实的情感,情到深处引发共鸣的地方,泪水便会自然而然的流出,泪水不是累赘也不是噱头。

(二)明星+素人的嘉宾组合

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加上不为人知的素人是《朗读者》节目选取嘉宾时的创新理念。从演艺界名人到无国界医生;从世界小姐到翻译界泰斗;从知名企业家到相濡以沫的夫妇。所选取的名人嘉宾具有与节目定位相符合的特点,所选用的素人嘉宾具有纪实性的特点。选取名人嘉宾会帮助节目扩大影响力,而素人嘉宾的出现体现了节目的真实性,避免了节目单一化带来的审美疲劳,让节目更接“地气”。但这些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人其实也并不普通,他们有思想、有精神、有勇气,带有能够鼓舞人的力量,两者的结合只为给观众传递具有普世价值的好故事。

(三)多元化的场内外观众

在主题为“青春”的一期节目中,邀请到的在场观众包括郎平教练36年的铁杆粉丝、为她解说过几百场比赛的解说员宋世雄先生以及现役中国女排队员。他们分享当年疯狂追随中国女排的故事,表达对郎平的喜爱;分享郎平指导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赞叹郎平的个人魅力;补充郎平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让人物更加立体真实。而这一切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个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奥运会冠军的激情时刻。

场外观众则是在节目片头中出现在朗读亭中的朗读者。这些参与者的跨度很大,有不同肤色但热爱中国文字的外国朋友,有多年未见的同窗好友,有难掩幸福的新婚燕尔,有父女与母女,或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恰恰是这些真诚而可爱的观众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丰富了节目内容,提高了节目的故事性与可看性。

二、《朗读者》的视听元素

《朗读者》中起关键作用的视觉元素包括舞美设计和动画。节目的舞美团队将舞台打造成了天堂图书馆的模样。演播厅内景采用实景搭建,兼具图书馆与戏剧舞台的视觉效果,形成浑然天成的典雅大气氛围,为整个节目在展现故事,表达情感上构建了一个十分富有美学意蕴的艺术场所。《朗读者》在将书面文字转换成视觉符号呈现在观众面前方面也值得一提。一般我们所看到的节目字幕往往在屏幕的正下方,而在《朗读者》节目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文字以书本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屏幕右边,同时伴随着朗读者的声音,书本上会出现下划线与翻页的动画特效。在字幕动画上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电视机前观众观看节目的视觉享受。

一直以来背景音乐是综艺节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情感类节目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的作用包括辅助主持人和朗读者进行情感的表达、强化核心主旨。《朗读者》节目中出现的背景音乐有观众耳孰能详的《我的祖国》《时间都去哪儿了》《女人情》等,很好的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再如或轻柔或震撼人心的背景音乐,经典钢琴曲《小夜曲》、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可以很好调动观众的情绪。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来自自然界最原始的背景音乐,例如第二期节目中林兆明朗读《瓦尔登湖畔》时,搭配的背景音乐是自然界鸟儿的鸣叫声,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界之中。

《朗读者》节目通过对视觉与听觉元素的合理运用,有效的传达了节目内容的主旨,积极调动并影响着观众的情绪,实现了节目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品位升级,是优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典范。

三、《朗读者》的叙事元素

(一)故事里承载的情感叙事

在以“眼泪”为主题的节目中,董卿与丁一舟、赖敏夫妇进行对话。夫妻两人的孩子患遗传疾病的概率近50%,谈话中董卿多次使用“抱歉”“假如”这样委婉的词汇,亲切的说道:“你们是三个人在接受我的采访”。让嘉宾紧张沉重的情绪得以放松。董卿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希望自己主持的节目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用自己的真心解除嘉宾的戒备心理。于是我们在节目中看到董卿在聆听嘉宾分享的故事时,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眼里的神情或是激动或是伤感或是动容,引领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主持人张弛有度的主持艺术,给嘉宾适当的情感流露空间,有效的控制了节目的情感叙事节奏。

(二)朗读中传承的结构叙事

《朗读者》的节目流程是“访谈+朗读+解析”,这样的节目流程能够形成清晰可感,情绪递进的叙事结构。每一期都有一条核心线索便是主题词,主题词将节目内容串联起来,在像古老图书馆的演播室中,所有的故事、悬念、细节形成了互动的结构。例如在主题词为“那一天”的节目中,香港回归的那一天属于国家情怀的集体记忆,个体记忆中的那一天专属个人的难忘回忆,两者交织在一起,让整体的叙式结构有了层次感。

(三)焦点上产生的内容叙事

《朗读者》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下含有5 个以上的故事,还有在朗读亭中完成自我故事分享的场外观众。无论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还是平民百姓中的英雄,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媒体所定义的传奇地位是截然相反的,揭开了个体从平凡中实现荣耀蜕变的故事。《朗读者》选取的优秀文艺作品和其在朗读时与作品互通的情感,仿佛让大家回归到了作者本人的个人经历之中。无论是嘉宾分享自己的故事还是分享文本作者的故事,最终落脚在观众的记忆与情感中,完成了自我情感的唤醒,激发了个体表达的欲望。这三层故事的对话与交融,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单向限制,在大众聆听的氛围中,内容叙事所构建的一个个故事,被共享出来,成为了集体记忆。

电视节目《朗读者》中的主体元素、视听元素和叙事元素的综合使用,使得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收视与口碑双丰收,引领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的新潮流。

猜你喜欢
朗读者董卿背景音乐
有一种友情叫倪萍与董卿
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具体作用
董卿最有才华的四次救场
与中国诗词有不解之缘的董卿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董卿的宝贝
背景音乐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