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微”族词的研究

2018-04-01 14:31林安娜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模因强势宿主

林安娜(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继“微博”一词产生后,在互联网及各大报刊上陆续出现了以“微X”形式的派生词,这类词被称为“微族词”。由微博到微信、微商、微电影等,“微”族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迅速风靡,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微时代”。现今,人们试图从语义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对“微”族词进行研究,何自然(2005)认为模因论对言语交际的研究也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对研究网络传播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会有所启发。“模因”一词最初由Richard Dawkin 提出,他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模因是仿造基因而提出,但与通过遗传存活的基因不同,模因通过模仿传播。Blackmore 认为,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够通过广泛的“模仿”得以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但是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在被复制和传播之前还不算是模因,它只有在被接收方复制和传播之后才变成模因(何自然,2005: 54-56)。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语言也是模因生存和发展的栖息地。当人们用语言交流时,在宿主之间被接受和复制的语言部分则形成了语言模因。由于模因论是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故语言模因也遵守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一些语言模因不能满足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将逐渐被遗弃和遗忘,在成为优胜劣汰的语言竞争中的弱势语言模因。在这场战役中幸存下来的语言模因将有更多复制与传播机会,语言模因的识别度越高就将成为强势语言模因。语言作为模因取决于它的活力,取决于它是否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被识别,从而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能够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的模因就是强势模因(何自然,2008: 68-73)。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的发展瞬息万变,有的网络语言还未走进人们的视野中便消失了,而“微”族词得到了广泛宿主关注,随着人们使用频率的增加,它最终在这场语言竞争中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因此,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微”族语产生及流行的语言内外部原因,从而促进网络流行语的和谐健康的发展与传播。

2.模因论视角下“微”族词形成原因

2.1 语言内部的选择需求

语言模因只有满足了语言内部发展需要和语言宿主心理和认知需求,才能被其所接受和认知,从而成为强势语言模因。语言模因以各种方法从语言的发布者传递到语言宿主,当语言宿主肯定和认可此语言模因后,他将会复制并模仿和传播这种语言模因。在这种不断复制、模仿与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模因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强势。而“微”族词形成强势语言模因的过程也将遵循此周而复始的过程。模因就像病毒一样控制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意志,并不断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以求生存。虽然语言模因依赖于复制、模仿和传播来生存,但在实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模因必须引起宿主的注意,并让宿主主动的认知与理解,以便宿主可以逐渐认识和认可这个模因,并纳入到宿主的认知体系中(陈琳霞&何自然,2006)。因此,当“微”族词以一种异军突起的姿态闯入人们的视线时,瞬间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这种新颖而独特的表达方式满足了人们趋势求新的心理,并逐渐被宿主理解和接受后纳入自己已有的思维认知体系中。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当语言模因“微”族词被更多的人使用时,将会触动其他的网民,从而诱发其使用该模因,使得该模因不断被复制与传播,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在语言经济学范畴里,话语权是由掌握经济权力的团体控制(李海红,2015:153-155)。对于大多数使用相同网络流行语的网民而言,其语言的趋同性和语言宿主内在价值观的融合也增强了该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因而使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并不断被复制传播。

2.2 语言外部的接触影响

语言外部环境可以通过诱导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来强势语言模因的形成。语言模因可以通过在情景语境、语言语境、认知语境和社会语境中任何一种或多种语境的诱导或刺激来复制和传播(李捷&何自然,2014:59-64)。语言是在语言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外部环境势必然会在语言模因上留下痕迹。当某一语言模因产生的时空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得以再现时,语言模因便会受到刺激而进行复制和模仿,因此,类似的语言模因来源于保留原始语言模因中并促进原始语言模因的不断发展和传播。在语言模因的模仿过程中,宿主收到语言信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成的刺激,从而引发宿主产生相关的联想,然后通过自身去加工认知的语言模因,也许这种处理会导致语言模因产生些许变异,并最终形成新的语言模因。模仿是人类在物种进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竞争性,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人们在接受网络新语言后,倾向于在原有的语言信息基础上融入自身的理解去改变和创造语言以寻找情感宣泄的出口。如,拍摄电影时,由于“微X”这个语言模因已经被大家熟知,所以人们会自主地融入自身的感受与经验,从而创造出“微电影”这种类似的模因。并且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微公益”、“微媒体”等各式各样的模因通过模仿语言模因“微”族词被创造出来,从而使语言模因“微”族词在网络环境中越来越受欢迎,并且在网络流行语的相关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变成强势语言模因。

3.模因论视角下“微”族词流行原因

3.1 语言内部要素的发展原因

Heylighen 认为,模因必须要经历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不同生命周期,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不同的阶段(何自然,2005)。第一个阶段是同化阶段,即模因的传递与复制必须首先的到语言宿主的关注与认知,然后才能被采纳与接收,从而进入宿主的已有的认知体系中,等待下一次的传递机会。“微”族词所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语言形式使其能轻易吸引广大宿主的注意,并且随着信息的高效传播,广大网友选择性的接受了此模因,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思维认知体系。模因传递的第二阶段是记忆存储阶段,即模因只有被保存于语言宿主的记忆存储系统中才能进行下一步传播,并且模因在语言宿主大脑中保留的时间越长,它传播到下一个宿主的机会就越多,传播成功率越大。模因“微”族词意简洁明了,字数极少,尤其“微”一词已被人们熟知,所以这种语言模因能轻易进入广大宿主的记忆系统中,从而提高其使用和传播的频率。第三个阶段是表达阶段,语言宿主需要将自己记忆系统中的模因通过图片和文本等方式转变为更具感染力和传递性的实体模因,以此吸引更多的新宿主的注意,促进语言模因“微”族词的不断传播。该模因完成传播过程的最后一步是传输阶段,需要依靠一定的载体帮助才能完成表达过程并实现模因传播的成功输出。网络流行语“微”族词催化出大量极文字与图片为一体的表情包,而反过来,这些表情包也作为一种稳定的实际载体成功地完成了模因“微”族词的传播与输出,大大地扩大了其使用和影响的范围,使该语言模因不断地进行循环的传播过程。

3.2 语言外部环境的适应原因

语言使用中存在一个“经济原则”,即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存在着追求语言高效省力的心理,尤其是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因此人们在人们日常语言交流,倾向于尽可能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多的含义。“微”族词由于其省时省力的特点,迅速被语言宿主开始进行不断复制与模仿,使此语言模因背后具有了丰富的语用意义,几乎适用于任何语境。同时,“微”族词也缩短了如今社会人际关系之间的距离。通过“微博”形成的“微时代”和“微世界”,拉近了广大网民之间的具体,迎合了人们渴望相互交流的需求;“微直播”使直播现场主持人和网民之间的距离更近;“微趣”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寻找“微友”。由此可见,在社会中,为了适应人们心理的需求和对人际交流的诉求的外部环境,“微”族词快速传播流行起来。“微”族词的流行主要是源自于人们主体意识的现实需求,“微”族词的迅速传播体现出当下社会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渴望的语用意义,也是新词对语言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微”族词的流行体现了语言内部和外部双方走向“合作”的关系模式。

4.结论

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微”族语作为网络环境的标志性产物,它直接的反映了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及心理需求。作为一种语言模因,“微”族词通过对语言宿主的不断复制与模仿以及语言外部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中的强势语言模因。并且,由于此语言模因迎合了广大宿主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以及追求语言经济高效性的特点,从而受到语言宿主的格外青睐,并且经过宿主们的不断复制和模仿,极大地扩展了此语言模因的使用和传播范围。

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对“微”族语产生和流行的语言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由于语言模因内部的发展需要和语言宿主的心理和认知需求,“微”族词逐步变为强势语言模因。同时,这也是由于外部语言环境中语言接触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微”族词的广泛传播是由于满足了语言内部要素发展的复制传播条件和迎合了语言外部人们现实的诉求。总而言之,“微”族词产生及流行的原因是语言外部环境系统和语言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微”族词作为强势语言模因,它不仅能够体现出说话者的心理现实需求,同时也折射出当下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它反映了体现了说话者渴望人际交往的真实意图,缩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使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它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平等与和谐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猜你喜欢
模因强势宿主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江冬秀 贤惠也可以很强势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内强外弱共撑美元指数延续强势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机器人强势来袭
抓住自然宿主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