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骏(黄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0)
晋南面塑俗称面花、花糕,它是利用面粉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适当的着色、造型处理,是一种即可装饰又能食用的艺术品(食品)。这种艺术形式,随着山西人文环境的变化,在表现内容上也随之改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晋南地处盆地,气候、地理条件良好,大自然创造了稳定的农业生产环境,使得晋南成为全山西种植优质小麦的主产区,这为面塑制作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基础。从历史角度来看,晋南具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多个历史名人,如黄帝、柳宗元、司马光等。良好的人文环境,为面塑的创作提供了绝佳的题材。
早期的面塑是作为食物而非艺术品出现,但是这种具有审美趣味的食品随巧妇的改革,它的式样越来越丰富,也逐渐突破了面塑食品的刻板印象。在发展后期,防腐剂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使面塑创作突破了食物变质的限制。面塑在晋南地区诞生,也伴随着相应民俗的改变,该地区的人们在婚丧嫁娶、祈福等方面都有着赠送花馍的习惯。形成将面塑作为礼物的民俗,无形中促进了这一艺术的发展。
晋南地区有两个地级市临汾、运城市,面塑又基于这两个城市地区,在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异[1]。
对于面塑首先从材质来讲,它的材质主要是面粉,必然需要经过一定的发酵处理,因此在这环节的处理质量决定了面塑所能实现的整体造型。一次发酵后的面团,制成的面塑饱满圆润,可以制作“孔雀开屏”这一经典造型,以此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二次发酵的面团,可以制作“插花老虎”,用以纪念儿童周岁,有对孩童健康成长的祝愿。其次是造型,面塑的形状大致可分为圆形、立体以及仿生形着三种。其中圆形主要制成寿桃的形状,送给老人、父母寓意健康长寿。立体形的面塑,又被称为浮雕式面塑,其典型代表为枣山馍,呈现蛇状层层叠叠,以红白作为主色,每一层都嵌入红枣,再辅以面花装饰。通常枣山馍小年期间开始制作,表示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其次是面塑的色彩构成,主要有本色、彩色两种,所谓“本色”即面粉原本的白色,本色面塑比较朴素,通常呈现为小白兔的造型,将面团捏成大致轮廓,再利用剪刀剪出耳朵、四肢等形状。彩色面塑则是基于本色的基础,通过在制作过程加入更多的装饰颜色,呈现夸张的造型和色彩。其中的典型代表为“龙凤呈祥”,通常用作新婚礼物,寓意幸福甜蜜。除了白色外,常用的主色还有黄红绿三种,色彩搭配鲜艳、大胆。
最后是面塑的装饰手法,可用于装饰的素材主要有人物、动物、植物三种,依照不同场合,再面塑上进行装饰。如在寿诞这一场合,则在寿桃基础上再辅以手心的装饰;在婚礼场合,则花馍上配以龙凤呈祥的装饰。同时在花馍上进行插花装饰,寓意良好的生命力,用于比喻母子缘分代代延续[2]。
面塑的诞生和发展与晋南地区的民俗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当地的人情往来中,面塑在其中占据着相当大的地位,通过其造型和装饰,表达了根植于晋南地区民众的审美、物质精神追求。面塑的创作素材皆来自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依托于民俗文化,赋予其艺术内涵,成为人们表达情绪、情感的良好载体。
立足于民俗,晋南面塑也在形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首先是从机械化逐渐取代手工生产,通过更高效率、精准地制作面塑降低制作成本。在2010年,山西介休第三届清明寒食精品展中,制作者创新地使用蔬菜汁配合面团捏制面塑作品,这样不仅呈现更艳丽的色彩,同时还保证了其食品的营养性,有效兼顾实用性、美观性。此外,艺术家通过死面、活面相结合的方式,再以本色、彩色进行处理,使得面塑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同时,在创作素材上也紧跟时代,不再拘泥于古时的民间传说、古人或传统动植物,而是加入了卡通造型、新时代的实物造型,使得趣味性、时代性大大提升。
山西历史厚重,面塑艺术在这块丰厚的土壤中有取之不尽的三晋文化题材,太原面食店山西烹饪大师倪子良说,“山西面塑在各地区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热爱、从事山西面塑的人群也在逐渐扩大,上至七旬老翁,下至几岁的娃娃都用他们的作品,反映着当今山西人的幸福生活。山西面食名扬海内外,面食与面塑有着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山西通过不同形式的展览、旅游推介会、旅游景区展示或手工艺品博览会,把山西面塑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山西面塑艺术,从而扩大影响。由此将面塑市场扩大到山西省以外的地区,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并对此产生兴趣,使有兴趣传承这一传统艺术的人群扩大。
综合上述,面塑是山西晋南的传统文化艺术,它根植于当地人的生活中,浸透每个晋南人的文化血液,它诞生于农耕社会,但在工业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长足发展。我们既要了解这一艺术的历史、传统,同时又要不断发扬和改进它的制作工艺,拓展晋南面塑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