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斌,肖 力
大余县油茶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肖 斌,肖 力
(江西省大余县林业局,江西 赣州 341500)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与油棕、油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油茶品种的不断增多,油茶病虫害频繁出现,严重影响茶油的产量和品质。介绍了大余县油茶种植中发生的油茶茶苞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炭疽病、油茶烟煤病等主要病害的特征、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以及黑跗眼天牛、油茶蛀茎虫、茶梢蛾等主要虫害的发生现状、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以期为油茶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油茶;病虫害;发生现状;防治措施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它生长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高山及丘陵地带,与油棕、油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1]。茶油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以种植油茶为主要收入的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赣南为江西省油茶主产区,大余县是油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油茶栽培历史。发展油茶种植已成为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新路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油茶品种的不断增多,各种病虫害也越来越多,茶油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笔者根据近年大余县油茶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对主要的几种危害较大的病虫害发生症状进行归纳总结,拟为大余县油茶病虫害防治,提高油茶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我国油茶病虫害种类较多,已知的病虫害有数百种,其中病害有32种,虫害有300多种[2],据调查,大余县较常发生的油茶病害共有6种,其中叶部病害有5种,分别是油茶软腐病()、油茶炭疽病()、油茶煤污病(sp.)、油茶藻斑病(Kunze)、油茶饼病(茶苞、茶泡、茶桃和叶肿病)()等;树杆病害1种,油茶白腐病(半边疯)(sp.)。危害严重且带来较大损失的油茶病害主要油茶软腐病、油茶饼病、油茶煤污病、炭疽病4种。较常见的油茶虫害主要有11种,其中,蛀果害虫1种,油茶象(茶籽象甲)();食叶害虫4种,黑足角胸叶甲()、黄守瓜[(Gmelin)],油茶尺蠖(),刺吸式害虫油茶宽盾蝽();蛀枝(梢)害虫2种,茶梢蛀蛾()、油茶蛀茎虫(茶织镰蛾)();蛀干害虫2种,黑跗眼天牛(油茶蓝翅天牛)()、茶天牛();地下害虫2种,铜绿金龟子(Motsehulsiy)、斑喙丽金龟()。其中以油茶蛀茎虫、茶梢蛀蛾、黑跗眼天牛3种虫害危害严重。油茶病虫害的发生由于受油茶品种、栽培环境、气候条件和经营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发生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油茶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采取营林技术、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早防治,把损失降到最低。
大余县油茶病害以油茶软腐病、油茶饼病、油茶煤污病、炭疽病为主,占该县油茶病害的90%以上,往往造成油茶植株落叶、枯萎、落果、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影响油茶的产量,对油茶危害极大。
又称叶肿病(sp.),该病的病原为外担子菌,学名Ma-ssee, 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
2.1.1 发病规律和症状 翌春或秋季,平均气温在15~20 ℃,相对湿度85%以上时,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初侵。一年发生1次,3月开始发病,最适宜的发病气温在12~15 ℃,高温高湿时危害严重,危害芽、嫩叶、子房及幼果,发病后出现肥大变形症,子房及幼果发病则膨大成桃形,叶芽发病则常表现为数叶或整个嫩梢的叶片成丛发病,肥大变成肥耳状。油茶刚开始染病时嫩叶表面常为浅红棕色或淡玫瑰紫色,间有黄绿色。过一段时间,染病叶片表皮开裂脱落,露出灰白色的外担子层,孢子飞散。该病在大余县各乡镇普遍发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据2017年3月在新城镇分水坳村土垇背山场,对种植了4~5年的油茶林进行调查,发现有高达30%~40%的油茶树感染了此病。当年生新枝最容易感病,粘性红壤土山场种植的油茶发病重,阴雨天发病较重。
2.1.2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染病初期,剪除感病树枝,集中烧毁。(2)化学防治。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利用1:1:100波尔多液进行全雾喷洒1~2次[3]或用10%多扩抗霉素1 000倍液或45%咪鲜胺水乳剂3 000倍液进行全树喷雾。
又名油茶煤污病,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原为煤炱科(Capnodiaceae)、小煤炱科(Meliolaceae),巴西细长煤炱菌[(Putt. )Bat. et Cif. =Shirai et Hara]较为常见。该菌子囊座圆柱形,可分枝,顶端膨大成头状;子囊棒形。病菌以子囊壳或菌丝体、分孢子器等在油茶树息病部位越冬,主要随蚧虫类、蚜虫类及粉虱等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2.2.1 发病规律和症状 在全国油茶产区都有发生,老油茶林较易发生,每年以3~4月、9~11月为发病盛期,高湿、种植密度大,不通风的油茶林发病重,高温天气停止蔓延。主要危害油茶枝叶,发病初期在叶面及树枝表面上形成圆形黑色霉点,沿叶面主脉扩展,逐渐增多,形成厚厚的一层黑色煤污状的覆盖层,导致油茶树光合作用减弱[4],长势差,受害严重时油茶成片枯死。
2.2.2 防治方法 (1)加强油茶林抚育,注意剪去过多、过密、生长不良及有虫害的树枝,对于病死树要及时挖除并烧毁。在林内栽种山苍子可有效防止烟煤病的发生。(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0.6%~0.7%波尔多液,发病盛期用石硫合剂全树喷雾。若病虫同时发生,应先治虫、后治病,所以要经常防治蚜虫和介壳虫。发现蚜虫后可50%敌敌畏乳剂0.1%~2%液;发现介壳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0.05%~0.10%液用5%的松脂合剂喷施[5-8]。
又称油茶叶枯病、落叶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伞座孢属的油茶伞座孢属,学名Liu wei ef Fa,蘑姑型和瓶状开分生孢子。主要为害油茶的叶和果,感病后,油茶叶片、果实大量脱落,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和油茶产量。
2.3.1 发病规律和症状 叶片3月开始发病,4-5月发病重,6-8月是发病高峰,严重时油茶树呈块状枯死。识别该病最显著特征是感病叶片产生乳黄色或淡灰色的类似小磨菇状的子实体,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叶缘出水渍状黄色斑点开始,连续阴雨天病斑扩展迅速,边缘不明显。叶肉腐烂后仅剩表皮,病叶2~3 d脱落。如遇天气转晴,病叶不易脱落,病斑外围有几道紫色细线隆起轮纹,呈“枯斑型”[9],果实于6月开始发病,7~8月较为严重,果实感病后,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步发展为土黄色或褐色病斑,发病部位开始腐烂,发软、有水汁,干燥后感病果实常开裂[10]。油茶树枝下部嫩叶最先发病,下部越稠密越容易感病,雨天密林或潮湿地段发病重;排水不良、杂草丛生圃地上苗木发病也较重。
2.3.2 防治方法 (1)人工抚育。4—5月对油茶林进行除草,清理搞好排水沟。发现病叶、病枝及时摘除。冬季结合摘果进行修剪,对稠密的树枝进行修剪,把感病叶、枝剪除并烧毁。增施有机肥,提高树木的抗病力。(2)化学防治。以预防为主,4月上旬用1:1:100波尔多液全树喷雾,连续2~3次,发病时喷洒1%波尔多液、50%可湿性退菌特或0.2%的可湿性甲基托布津液[10]。
病原菌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菌属的围小丛壳菌,学名(Stonek.) spauldet. Schrenk,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炭疽属的茶赤叶枯刺盘孢菌,学名penz。
2.4.1 发病规律和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7—9月为发病盛期。危害油茶的果实、叶片、枝条和种子。叶片感病后,病斑多靠叶缘叶尖处,呈云纹状,有紫红色的边缘隆起,后期病斑病中心灰白色,其上轮生小黑点,病部有时深入种子[11-12]。当年新抽梢感病后,病斑多发于在梢的基部,严重时,感病部位的病斑环梢一周后,新梢枯死。病菌主要是危害果实,染病后引起油茶落蕾和落果,落果常达20%左右,严重时达50%以上。
2.4.2 防治方法 (1)以预防为主,每年4月上旬用1:1:100波尔多液全树喷雾,连续2~3次。(2)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烧毁。(3)发病初期,用45%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全树喷,连续2~3次。
3.1.1 生物学特性 又名蓝翅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钻蛀性害虫。卵长2~3 mm,黄白色,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幼虫长18~22 mm,扁圆筒形,肉黄色,上鄂黑色,前胸背板稍膨大,背面骨化区为焦黄色,其前缘有一条中央截断的棕褐色浅纹,后缘具粗点刻。成虫鞘翅蓝紫色,具有金属光泽,翅面散生粗刻点。
3.1.2 危害症状 油茶树被危害最显著的特征是被害处形成环状突起肿瘤。幼虫蛀食树皮,常绕食树皮一周,再蛀入树干或树枝髓心部,有圆形的蛀入孔和蛀屑排出孔外,导致树枝生长不良,严重者被折断或枯死,极大的影响油茶产量。
3.1.3 发生规律 2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3下旬至4月初化蛹,4月上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期,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幼虫孵化。
3.1.4 防治方法 (1)利用其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灭虫。(2)剪除被害枝,在被害枝的结节下方剪除,集中烧毁。(3)用脱脂棉蘸80%敌敌畏乳油40~50倍液,塞进虫孔后用泥封住,毒杀幼虫[12]。(4)冬天利用石硫合剂进行刷白。
3.2.1 生物学特性 又称茶枝镰蛾、油茶织蛾。卵长约1 mm,马齿形,淡末黄色。幼虫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骨质化,淡黄色,中缝略淡,腹部末端黑色。蛹黄褐色,长圆筒,腹末有1对小突起,成虫下唇须镰刀形,向上弯曲,超过头顶,前翅长方形,沿前缘基部2/5至顶角处有一条红色带纹,从顶角后缘前端伸出三角形黑色斑纹,其后有被白色线纹分割的黑色斑纹,近基部有红色斑纹。
3.2.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枝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恢复取食。4月下旬始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产卵,成虫喜在下午或夜间羽化,白天隐蔽,夜晚活动,有趋光性。6月下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8月上旬后开始见到枯梢。
3.2.3 危害症状 初孵幼虫从嫩梢或顶芽基部爬行到嫩梢顶端叶腋间,吐丝遮蔽虫体后蛀入。嫩枝受害 5 天内被全部蛀空,仅剩下表皮层[13-15]。被害枝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圆形排泄,排出黄棕色颗料状粪便。该虫害是大余县的新栽油茶林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尤其是4~6年生的油茶林,有时被害株率达40%以上,严重影响油茶产量。
3.2.4 防治方法 (1)加强管护,8月份发现刚枯萎的树枝,及时剪除烧毁。(2)进入羽化期的5~7月,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诱杀。(3)化学防治。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洒 20%乐果乳剂500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幼虫期喷90%敌百虫500倍液。
3.3.1 生物特性 又名茶梢尖蛾,卵椭圆形,淡黄色,幼虫7~9 mm,头部深褐色,胸腹部密黄色,披稀疏短毛,腹足不发达。蛹黄褐色,近圆柱形,长约5 mm,末端有一对向前伸出的淡黄色棒状突起,体长5~7 mm,深灰色有茶梢蛾成虫金属光泽。触角丝状,比前翅稍长。前翅狭长,翅面有许多小黑点,翅中部近后缘有2个黑色圆斑。后翅狭长呈匕首形。前、后翅后缘均有长缘毛。
3.3.2 危害症状 幼虫蛀食油茶新梢和叶片,以蛀孔为中心[15],刚孵化的幼虫从叶背面蛀食叶肉,留下表皮,然后蛀食枝梢,造成新梢畸形粗肿,叶片变黄,不能形成花芽,被蛀枝梢有明显蛀痕,枯萎易折。以幼虫危害为主。
3.3.3 发生规律 一般1年1代,大多数幼虫潜入叶内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恢复取食,6月化蛹盛期,7月为羽化盛期。
3.3.4 防治方法 4~5月剪除被害枝梢。7月,利用茶梢蛾成虫有趋光性的特性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诱杀。4月中旬喷洒敌敌畏1 500~2 000倍液或利用苏云菌杆菌进行防治。
油茶病虫害防治要做到早预防,防治结合。油茶是一种食用油料植物,为了保障茶油的绿色有机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在其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无公害防治,使用波尔多液对油茶茶苞病、油茶软腐病、炭疽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对黑跗眼天牛、油茶蛀茎虫、茶稍蛾等有趋光性虫害,使用太阳能杀虫灯杀虫效果明显。冬天结合摘果,整形修剪病枝,及时把病枝烧毁。通过采取这些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达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要进一步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掌握新形势下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情况信息,正确引导林农选择最佳时期开展相应病虫害的防治,在保证油茶高产的同时,提升油茶产品的品质。
[1] 何方, 胡芳名. 经济林栽培学[M]. 2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78-288.
[2] 何学友, 熊瑜, 蔡守平, 等. 油茶害虫名录[J]. 武夷科学, 2010, 30(26): 11-29.
[3] 周国黄. 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7(6): 179-182.
[4] 刘焕安. 油茶常见病虫害及防治[J]. 安徽科技, 2003, 16(4): 37.
[5] 许国华. 油茶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38(17): 146.
[6] 胡雪文. 油茶常见病害及防治[J]. 安徽林业, 2003, 49(6): 25.
[7] 邓桌喜. 油茶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 热带林业, 2011, 39(4): 42-46.
[8] 姜晓装.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 林业科技开发, 2001, 15(5): 35-37.
[9] 黄敦元, 王森. 油茶病虫害防治[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10] 徐小军. 赣南新造油茶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41(16): 156.
[11] 詹祖仁, 陈锡桓, 张龙华, 等. 尤溪县油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0, 25(1): 38-40.
[12] 李志生, 油茶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12, 27(6): 64-65.
[13] 杨坚. 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43(7): 66-68.
[14] 朱峰, 曾天武, 彭巍巍, 等. 赣北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47(2): 129-131.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Pests and Diseases in Dayu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XIAOBin, XIAO Li
(Dayu Forestry Bureau, Dayu, Jiangxi 341500, China)
is a unique woody oil plant in south China. Together with coconut, olive and palm, they are called the world's four major woody oil speci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differential planting area and the increase invarieties,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also appeared more and more,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ea oil.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cognition features of main diseases,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ies and control methods for,,andsp., and also for pests such asand, etc., as well as the status quo of their occurrence. The study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oil-tea pest control.
; pest and disease;present occurrence situation;controlling measure
S794.4
A
2095-3704(2018)03-0213-05
2018-04-23
肖斌(1969—),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948147300@qq.com。
肖斌, 肖力. 大余县油茶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 41(3): 213-217.
10.3969/j.issn.2095-3704.2018.03.47